查文庫>觀後感> 山東少兒頻道《青年旅舍》觀後感

山東少兒頻道《青年旅舍》觀後感

山東少兒頻道《青年旅舍》觀後感

  《青年旅社》年輕人為敘事主題,將消防、交通安全、防騙、戶外救援、家庭應急、食品安全等知識融入劇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年旅舍》,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山東少兒頻道《青年旅舍》觀後感一:

  對應急工作而言,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科學有效處置突發事件,做到“有急能應”;一方面要做好應急準備,避免或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做到“無急可應”。“無急可應”是應急工作的最高境界。

  當下,各類突發事件多發。但是,據統計,突發事件發生時,80的人不知道怎樣正確的自救與互救。

  一旦災難發生,不懂得如何應急往往將是致命的。我們做這個劇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老百姓增強應急意識,懂得自救、互救的方法。面對突發事件,政府有政府的職責和義務,基層單位有基層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個人也有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突發事件中,往往先是自救、互救,然後才是援救。所以,提高全社會的應急意識和技能,非常關鍵,是應急工作的重要內容。工作中,我們發現老百姓對枯燥的應急知識主動接受度並不高,但《青年旅舍》以‘好看、知識、公益’為基本定位,將消防、交通安全、地震、防騙、戶外救援、家庭應急、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應急和防災減災的知識植入其中,能夠很好地實現寓教於樂。這個劇也是青島市應急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利於營造全社會“關注應急、學習應急、參與應急”的濃厚氛圍。當然,應急科普教育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實現“無急可應”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提升應急處置科學化、應急準備標準化水平,加強各個方面的應急能力建設。

  山東少兒頻道《青年旅舍》觀後感二:

  《青年旅舍》的很多劇情都特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很有真實感。

  其實很多劇情都是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事兒。無論消防戰士的甘苦,普通百姓的煩惱,還是年輕人創業的夢想,都源於我們的真切感受。就像劇中有一個角色——孫大爺,由於兒子大柱常年不在家,於是養了條狗,給它起名叫“二柱”,意思是讓二柱代替兒子陪伴他。這個人物的原型其實就是我們小區裡的一名退休職工,他當初給狗的起名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有意思,非常具有典型性。還有怕獨居猝死的張教授,也是因為身邊的人有這種經歷,於是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把這些故事加了進去。

  所以一方面《青年旅舍》是在傳播公益,普及應急知識,另一方面,也蘊含著關於人性、社會熱點的思考。

  山東少兒頻道《青年旅舍》觀後感三:

  談起《青年旅舍》,導演李巨濤說它是一部都市輕喜劇,也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公益劇,是一部植入應急文化理念及應急知識的.功能劇。不僅能讓觀眾消遣娛樂,還能讓觀眾學到一些應急知識。它有些另類,其中貫穿著創新的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拍攝一部應急題材電視劇的設想是青島市政府應急辦主任張建剛在2013年10月份提出的。張建剛說,對應急工作而言,無急可應是應急工作的最高境界。當下,各類突發事件多發。但是,據統計,突發事件發生時,80%的人不知道怎樣正確的自救與互救。一旦災難發生,不懂得如何應急往往將是致命的。這個劇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老百姓增強應急意識,懂得自救、互救的方法。但以傳統的方式宣揚應急文化,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穎的、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應急文化的宣傳。

  這個想法一出,便與東唐影視科技有限公司的編劇鄭紅星一拍即合,他們決定聯手做這樣一部沒有先例的電視劇。於是,2013年11月,東唐影視的策劃團隊開始了劇本創作前的實地調研採風工作。他們和應急辦的領導一起深入到消防隊、公安局、藍天救援隊、基層社群等,親身體驗交流,感受應急工作的辛苦和重要,積累了很多素材,給劇本創作打下了基礎。

  2014年春節前,劇本策劃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然後是不斷地提想法、再推翻鄭紅星說:我記得第一集就寫了十五、六稿。到六月份的時候,劇本基本成型了,團隊進行了自我評估,感覺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於是鄭紅星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全部推翻重來。6月9號開始往後這一個月的時間,策劃團隊一直在會議室進行頭腦風暴,故事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經過 30多天的努力,終於感覺滿意了,劇本才最終確定。

  9月10號,《青年旅舍》在東唐影視創意園正式開機。經過近3個月的艱苦拍攝,14年 12月1日,《青年旅舍》殺青了。經過反覆多次的後期和修改,最終呈現出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28集電視劇《青年旅舍》。同時,這部劇還製作了一個網路版本 ——《逗愛男女》,在愛奇藝進行付費點播,上線短短十多天,點選量近兩千萬。

  導演李巨濤告訴記者,《青年旅舍》是青島本土投資、本土拍攝、本土後期製作的電視劇,劇中出現了很多青島元素。外景拍攝全部在青島最美的地方進行取景,還透過語言和劇情對青島的八大關進行了宣傳。劇中還請來了孫濤、邵峰、劉亞津等喜劇大咖助陣,他們都是觀眾所喜愛和熟知的喜劇明星,容易被觀眾所接受。目的就是要營造一種輕鬆的喜劇氛圍,突出輕喜劇的定位,讓觀眾在笑聲中更自然的接收應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