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關於國學經典作文彙總五篇

國學經典作文

關於國學經典作文彙總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在國學課上,老師教給我們很多的經典語句,讓我感觸最深的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老師解釋道:“土裡挖出來的玉石並不珍貴,沒有價值,也不討人喜歡。要經過玉石匠人的雕琢打磨後,才能成為人人喜愛的美玉。人也一樣,再聰明的人,如果不學習,或者學習不用功,就不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你們現在,就像一塊塊剛出土的玉石,正在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打磨,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我每個星期都要去校外興趣班學習民族舞。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我一次都沒有落下過。在寒冷的冬天,我凍得手腳都僵了也沒有叫一聲苦;在炎熱的夏天,我熱得汗流浹背,仍然堅持練功,接受老師嚴格的訓練。有一次練習壓腿,很多孩子因為怕疼當場哭叫起來了,輪到我了,我心裡很緊張,老師幫我壓的時候,疼得我眼淚都冒出來了,但是我咬牙沒有哭出聲音,並在心裡暗暗對自己說:“我要堅持!只有持之以恆地用功,才能成為一塊最美的玉。”

  現在,我已將《國學經典》熟背於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當作座右銘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牆上,它時刻提醒著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今天,我們開了一次中隊會,對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這個中隊會我覺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現了一些小差錯。

  看完學校播放的影片,我們就開始展示自己小組排練的關於國學的節目。我們組表演的是唱關於國學經典的歌《厚德載物》,只有王世哲沒有唱,因為他唱的不好,只讓他在最後說怎麼做美德少年。一開始上去,我們唱的非常順溜,也很有感情,沒有跑調,我們在心裡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來唱得這麼好!可是到了最後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詞了!我們全都忘了,這可怎麼辦呀,多尷尬呀,看來是要栽到臺上了,幸虧有老師提醒,才緩解了尷尬的場面,最後一句終於唱下來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後我就說:“在這個世紀裡,要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學校,要尊重老師,愛護同學,團結互助,那麼在家裡呢?”說完就該趙佳碩說了,他說了在家裡應該怎麼做,然後左萬鑫說了在公共場合的做法,最後由王世哲總結:“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後臺下一陣掌聲,其他組都表演了,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太沒意思了,沒我們組好。

  這次的中隊會真是太棒了!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國學如同精緻的布料織成的一件袈裟,上面鑲嵌著很多的美麗的磚石。那鑽石就是整個袈裟的亮點。國學又如同一棵參天大樹,樹上的果實就成了整個大樹的代表,是大樹的亮點。沒有鑽石的閃爍,袈裟就不會價值連城,沒有果實的誘惑,大樹就不再吸引人。國學也如此,國學的亮點是國學更有價值。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這便是智慧。人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自然有很多東西是不懂。但由於人們的攀比和懶惰之心,使人把不知說成知道。用這種方式來獲取人們的讚賞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越是體會到被讚賞的快樂就越要以“知”代不知。從而使你本來的對知識的渴望衝得一乾二淨。最後遠遠不及以前。所以孔子說得好,實事求是的學習的態度是一種智慧。說謊的那種小聰明,在這種高大智慧面前小如砂石。同學們也喜歡這中小聰明:老師講完課,問同學們懂沒有.異口同聲說“懂。”但是到考試時就抄別人的作業了。

  平時老師說“取長補短。”正是映襯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一個人都與優點和缺點。然而我們人有個習慣。總是看見被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總是看見自己的優點,看不見被人的優點。正是由於這個習慣,使人“不識廬山正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無法發現並改正缺點。這時我們需要一個摯友,就是能大膽說出你缺點的朋友。他使你發現你發現不了的不足,因為種種原因,讓你不得不發現別人的優點,從而“擇其善者而從之”,別人與自己有了解清楚了,自然就“其不善者而改之。”

  國學與現實聯絡的很緊密,只要你留心發現,你將會發現生活處處皆國學,處處皆亮點。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兩點五十五分,準時調到少兒頻道,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聽過好幾遍的口號,早已牢牢地記在心裡。

  又該播出“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的節目了。

  第一輪比賽,我愛記詩詞,根據關鍵詞回想學習中積累的古文,詩詞,第一個出局的五分,然後十分,十五分,依次排列到第五個,也就是唯一留在場上的一個,二十五分。

  這一輪比賽,不僅僅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實力,也讓我們積累了許多從不知道的知識,是那麼的深淵。就連最小九歲的一個孩子,也非常強。

  第二輪比賽,名家對對碰,由孩子們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詩人,手中的題目分別是代表不同的分數,選手選擇人物進行答題,答錯後,扣除詩人代表的分數,答對後,加上分數。但不會出現負分 這一關是好笑的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如果分數清零,那麼就很難追分,容易對分數排名造成影響。

  第三關,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一關,德之考驗,這關的測驗看以看出孩子們對不同時間和地點,不同人物發生的事情會有哪樣的做法。又會有怎樣的.解釋,每一位評委只能投一票,一票代表十分,投完票後,將選手按分數多少排入總名單,比賽就到此結束了。

  這場比賽,很激烈,選手們又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關愛,有歡笑,有淚水,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

  經典誦讀,真是個有意義的活動。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或許風只是稍縱即逝,但湖水知道它來過,給行人帶來了清涼;或許花只是絢爛一時,但泥土知道它來過,給世界帶來了芬芳;或許人生只是短短數十載,但很多人知道他來過,因為他們筆下的書籍早已成為經典,流芳百世。

  每一縷星光都閃爍著如歌的往事,每一個清晨都預示著無限的啟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頭望,一路上的點點滴滴,如同沙灘上的腳印,真真實實地刻在心頭,時刻提醒著我:我們在成長。

  人生,就是一節在鐵路上飛馳的列車,而我,則是那個懷裡抱著書本的乘客,瞳孔裡紛飛著黑玫瑰般的鉛字,望著窗外那飛舞的人生,不停地轉動的時光,我陷入了深思……經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開書本,一切的煩惱憂愁,都離我而去。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那壯闊浩瀚的故事,一次次衝擊著我的心房。

  讀到《大學》,我懂得“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善”。只有現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在文章中,“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稱為解決自己浮躁的方法。

  修身是“八目”中的核心;“八目”包含著“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只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做到了,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事物要看實質,只有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只有確定目標,志向堅定,才能鎮靜不燥的心安理得的思慮,進而得到收穫。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呼?”我相信,每個人在努力之後,都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天之明命”是指上天平等賦予每個人的德性。它強調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導致了人們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異。因此“皆自明也”,是說要我們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行。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有一個目標,低著頭去努力,也許某一天,當你抬起頭的時候,目標就在咫尺之間,不要遠望目標,那樣只會讓自己感覺遙不可及,要“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做學問的時候,只要像打磨美玉一樣,反覆琢磨,就能將自我修煉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地經歷,平靜地感知,勇敢地面對。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

  在成長的歲月裡,我一直享受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翻開書本,我默默地成長,合上書本,我看見百變的人生。

  一本本經典讓我們成長,看懂人生中的花開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長的腳步。

  經典,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