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十篇

國學經典作文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這學期我在媽媽的帶領下讀了《弟子規》和《三字經》兩本國學書,讀完之後讓我受益匪淺。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現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吧!

  首先,先說《弟子規》,這真是一本好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則孝”和“信”這兩篇。讓我懂得了如何待人以禮、孝敬長輩和做人應以誠信為先,還教會了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

  接下來是《三字經》,其中有句“幼不學,老何為”,提示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用功讀書勤奮好學,長大後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如果從小不努力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只顧嬉鬧玩樂長大後毫無用處,那時就後悔莫及。另外一句“親師友,習禮儀”,教育我們從小要懂得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養成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這本書主要是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就能學以所用、為國爭光。

  這兩本書裡面的道理不僅有利於我們的學業,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養和教育。我們只要做一個有品德、孝敬父母、尊敬師友、愛護兄弟姐妹、認真對待學業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與認可,而且還提高了自身的素質與修養。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不能磨滅 的,是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國學文化,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體味 到一種寧靜和祥和。無論你是有雄心壯志,遠大理想,還是閒情雅緻,修身養 性,都可以從這些國學文化中得到你要的東西。古人聖賢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它伴著我成長,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感到了希望;也像嚴冬中的熱火,讓人感到溫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涼水,沁人心脾……經典文化從小伴我成長,指引著我,滋潤著我。

  先前我是個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業時不緊不慢的,甚至邊做邊玩,媽媽的嘮叨聲和爺爺的教誨聲不絕於耳,成為我學習、做作業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我不但沒有改進,反而覺得非常反感。自從暑假媽媽陪我重溫了《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誦讀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錯得多麼的厲害。《論語》裡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的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現在我做作業時,剛想偷懶,就會想起《論語》的這句話,馬上收起了玩心,專心做作業,它為我敲響學習的警鐘,時刻縈繞在我耳邊伴我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儘可能的幫媽媽做點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放學後或週末,我主動打掃衛生、洗碗等家務……《三字經》裡不是說過“香九嶺,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嗎!何況媽媽每天晚上抽出時間給我輔導功課,並鼓勵我注意身體和學習兩不誤,媽媽還要上班,雖然累,卻沒有一絲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給予的,難道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

  而現在,我學習了《論語》,與兩千多年前的聖人孔子進行交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明白了“看見他的優點就向他學習,看見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的道理;學習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經典源遠流長,經典伴隨著我成長,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小孩變成一個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孩。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國學,你蘊涵幾千年的歷史,從古到今,至今不能被外強磨滅掉。國學,你像冬日裡的太陽,給我們溫暖;國學,你像沙漠裡的一泓清泉,給我們清涼;國學,你像黑夜裡的一縷光,給我們光明;國學,你像雨中的一把傘,給我我們希望!

  國學,你如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給瀕臨死亡的人們希望,而且,你也可以滿足我們對知識的飢渴和慾望!國學,你是陽光,我們就是小樹苗,你照射著我們,讓我們不斷生長長成高大挺拔的樹。

  在我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媽媽就在我耳邊經常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我還小,並不理解那些詩句的意思,但後來,隨著知識見長,才知道這些詩句的意思。自從我懂這些詩句的意思後,我再不浪費糧食。

  上學後,從《三字經》中學到孔融讓梨等故事;從《弟子規》中學到在生活中要尊敬父母、老師和長輩等道理;從《論語》中我學到如何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做事情等知識。

  漸漸地,我對國學經典著作越來越熱愛,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便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能體會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國學經典,你是我的摯友,你時時陪伴著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天裡,你與我一起觀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裡,你與我一起賞荷花;“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秋天裡,你與我一起欣賞預警;“呼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裡,你與我一起從窗戶望向遠山。國學,你陪我一起成長,但你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老去,我們會一起去長城,欣賞古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會一起去長江,感受“母親”的氣息;會一起去黃河,感受黃河的洶湧澎湃。

  國學,是你教會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習;是你教會我中華美德;是你給予我知識。你向我走來,我帶你奔向未來!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純天然產生的翡翠玉石,如果不歷經細緻的打磨拋光,就不容易變成一件價值連城的玉石。人如果不學習培訓,不遭受文化教育,他便不清楚做人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講:有二塊具備靈氣的大石頭,被挑到一座寺院裡來打造出佛像。之後,大家發覺第一塊石頭品質更強,因此先用第一塊。但是,在打造出全過程中,那塊石頭感覺十分痛疼。它對雕刻師說:太痛了,我不會做了!快停下來!雕刻是由於它不協作,只能慢下來。

  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說:現在我要雕刻你,十分痛疼,你可以憋住嗎?石頭說:我可以承受,你雕吧!果真,在雕刻全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它被雕刻變成一個詳細的佛像。

  佛像開光後寺廟來膜拜的人許多 ,因此和尚們將第一塊石頭粉碎把他作為鋪路石鋪在大門口供大家踩踏。

  人如同石頭一樣,務必要歷經打磨拋光才可以變成受數萬人膜拜的佛像不然,不歷經磨鍊就只有變成在一般但是的鋪路石了。

  在學習方面大家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實質,發奮學習,積極主動發展,塑造好自身的個人目標;長大以後做一個對別人和社會發展有奉獻有協助的人。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國學經典》是一本傳揚我們中國經典文化的書籍,是我們祖先讓我們從其中的知識和故事中學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經典要義這一章有這樣一些話讓我記憶猶新,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實回答,所以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要說不知道,好請教老師和同學。“萬物之生意,最可觀。”這句話告訴我們:萬物的生長情況是最值得觀賞的,我們應當多去觀賞一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情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告訴我們:水石靈動的,代表了變通,比喻聰明的人;山是沉穩的,代表了沉靜,比喻仁德的人。

  在故事這一章裡,許多的故事都帶著一些道理。如《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誠實守信,不要去欺騙別人,小朋友千萬不要從小養成欺騙別人的壞習慣。《網開三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我寬容了別人,以後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子罕睦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因為謙讓了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

  看,《國學經典》豐富多彩吧,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誦讀它吧!讓我們從優秀的國學經典中懂得知識與道理,讓它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國學的世界裡有著繁多的知識,深刻的教育。在國學那與眾不同的世界裡蘊含了學習的快樂。國學是一本厚厚的書,需要我們去吸收它。國學是一個百寶箱,需要我們去開啟它。國學更像是一篇文章,需要我們去了解它、讀懂它。國學——一張深不可測的面紗。

  電影片幕上“強子”哥哥的“國學小講堂”也讓我受益匪淺,一句句條條有理。裡面的兩個小偶人像鉤子一樣,勾住了我好奇的心靈,驅使著我去挖掘它。在學堂裡,一篇篇《老子》也充滿了國學的味道。不用精挑細選,隨隨便便挑一條出來都寓意很深。其中有一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吾日三省吾身”教育了我們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只有具備了不斷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斷完善自我,他就會變得謙虛而不傲慢,變得彬彬有禮,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盲從他人。其“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其意思是:人的內在能夠自然的展現出來,能夠文質彬彬,有修養,懂禮儀的人才稱得上是“君子”這些都是精言良語,讓我觸感深切,倍受打擊。

  精湛的語句不得不令人歎服,觸動人心。每個字都像是魔法小精靈,帶著我在國學的世界裡遨遊,去暢想國學的深邃,品味國學的味道,理解獨特的國學意義。

  我願帶著國學的氣息,在文化的紅地毯上,顯示出國學的文采。國學的生氣。國學的快樂。

  國學,一道回味無窮的“風景線”。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作為其中的一支,它透過樸實的文字、優美的韻律、凝練的語言來反映生活、抒發情感。兒時的我,就與詩詞結下不解之緣。

  剛咿呀學語的我,每天便隨父母拿著鵝的圖片誦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雖不明其義,但那簡短的句子卻朗朗上口,令我牢記於心。每次在電視上或鄉下見到鵝時,這首《鵝》就會脫口而出。

  大一些時,幼兒園的老師教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並不完全懂那些句子,但在我心中種下要珍惜糧食的信念。

  讀小學時,我已經能夠讀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是那麼雄奇壯麗,也能夠理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是多麼可貴,還能夠體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不一定那麼準確,但我對詩詞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升初中後,隨著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我讀到多美的詩詞。當讀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信念時,我不禁熱血沸騰,真想披甲上陣,與詩人共御外敵;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操時,我不禁被深深折服,立志要忠誠愛國,為偉大的祖國奉獻一切;當讀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豪放與灑脫時,我倍受感染,告訴自己事無完事、人無完人,不要過於計較得失;當看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的悲哀與無奈時,我禁不住神色黯然,深深體會到詩人的愁緒……從詩詞中,我學會珍惜,學會欣賞,學會感恩,學會堅強,學會愛國,學會灑脫,學到優美的語言。

  中國的詩詞,細膩處如少女情懷,欲語還羞;豪放處似天馬行空,徜徉恣肆;悲傷時如杜鵑啼血,寸斷肝腸,激昂時似金戈鐵馬,銳不可擋。中國的詩詞,國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語言中的精靈,它是會燃燒的句子,它激勵我前進,它指引我提高,它將一直伴著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介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裡,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作文 篇9

  中國上下五千年,這五千年來,也許你不知道這些年是怎麼來的,但你必須瞭解記載著五千年的經典,必須懂得這些經典代表的意義,必須知道在這個古老的國家中,有多少不一樣的傳統。這一個個傳統使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蒼盛。

  中國的國學經典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談談《論語》和《禮記》。

  說到《論語》,很多人一想到的就是孔子,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沒錯,說起孔子這個人可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國人都熟知的人物。孔子的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物件,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都給予了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論語》從道德,人品,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個個不一樣的說明。就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些都是論語裡面謹記人們的話。句子形象生動有趣,與現實生活很是貼近。有孔子不恥下問問老子的名言,也有孔子的學生虛心學習問孔子的名言。而對於我而言,這本書對中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世界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就像一個明燈,指引著,我們要走的路。它也像一個禁戒,不讓我們走向歧途。

  接下來是西漢戴聖的《禮記》。《禮記》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的一個記錄,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裡面有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話就如現在的社會公平,和睦,人人平起平坐的現象。說明當時的古人就有這種公平的思想,可為什麼中國輪輪迴回幾百年才有了現在的公平呢?可能這就是人心吧,總有一些人貪財,虛榮。《禮記》它就像一個記錄儀,記錄了當時人們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社會風貌,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社會中國獨有的一面。

  中國能走到今天,坎坎坷坷,碰碰撞撞,終於有了今天的輝煌,少不了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路,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中國能走到今天,少不了古人們在我們探索中給我們的一個個啟發,一個個道理,中國能有今天,少不了這一本本看似笨拙卻蘊含許多知識的國學經典。不管書中記載著什麼,不管是當時的戰爭,還是現在的繁華,不管是當時的蒼盛,還是現在的生生不息,這些都讓我們銘記著: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上輩子的一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10

  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它好似一杯茶,淡雅幽香,我們要細緻入微的品,才能韻出其中的道理。正如《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一塊玉若不精心雕琢,它始終是一塊普通而又乏味的“石頭”,倘若用心去發現它自身的價值和內在的涵義,那鑄造出的就是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它並非是一本純粹的文學書,更多的是那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它是中國美德與智慧的結晶!而對於它的學習,我終身受益匪淺!

  陽關透過窗子照射進屋裡,那冬日裡罕見的光束是如此令人心暖,我走去開啟窗戶。微風吹起,那搖曳的臘梅散發出淡淡的幽香……

  和著冬日裡的良辰美景,我不禁想起了在教室裡書聲琅琅、書香幽幽的那段時光……

  兒時

  兒時那會兒,教育思想總是離不開一個人的品德與修養。因為學習不僅是為了將來鋪路,更多的是為了奠定一個人的品行的好壞。所以在我的幼兒階段,學校開展了《三字經》的國學學習。

  每到了一天學習中的最後一課,那一堂課就是走進國學大門的時光,記憶中那場景依舊充滿樂趣:盤腿端坐的我們,手中持著書,在老師的領讀下,我們也隨聲附和,朗朗誦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腦袋優哉遊哉地搖著,好似一個個活生生的小書童。

  兒時的國學故事裡,最熟悉的莫過於“孔融讓梨”了,這則故事讓我知道了“孝”的概念。而一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學習,我“孝”出了行動。那天晚上,我早早入了被窩,用小小的身軀儘量的暖著。母親瞧見這“良心發現”的我睡這麼早,調侃道:“呦,寶貝,睡覺呢!”“不是啊,我給您暖被窩呢,我要孝順您!”我吚吚嗚嗚地說道。前一秒說笑的母親,頓時眼睛裡就泛閃著光珠了……

  在國學文化的薰陶下我漸漸明白了國學的重要性,同時我的品行也得到了良好的啟蒙!

  小學

  隨著時間的流淌,我在學習《三字經》的道路上“畢業”了。但國學文化無止境,升入了小學,就緊接著踏上另一個階梯:《弟子規》。

  已經對國學概念有基礎的的我,學起《弟子規》更是得心應手而愛不釋手。《弟子規》不僅是國學之經典,而且傳承者從古至今的傳統美德!其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這項傳統禮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公交車上的特殊座椅、排隊的準則……正是這千古美德才有了現在的國泰民安啊!

  這時的我們總是伴隨著清晨出生的太陽,帶著最佳的精神,全心投入其中,誦出那顆熱衷國學的心!

  在昇華學習的過程中,我領略到了國學文化的魅力。它使我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文化性的陶冶……

  初中

  隨著《弟子規》的學習時光,我走進了初中的大門,我的人生又更上了一層樓。就在我就讀初中的這段期間,中考改革公佈了,這則訊息的降臨,讓我更加意識到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這個階段,我對國學學習的範圍已經提高到了廣泛。書本上少不了的文言文就是我的目標,它學起來並非大家認為的枯燥乏味,每一則所蘊含的道理與人生真諦,無時無刻地在改變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那文學風采有的簡譜素華,好似一張深藏不漏的水墨畫,有的則華麗炫美,字字耀人,所寫道理也是字字俱到!

  “布穀、布穀……”一陣布穀鳥兒的啼囀,讓我如夢初醒。抬頭望向湛藍的天空,意猶未盡的我不禁感慨道:國學經典無止境,伴我成長永不離!

  漸漸地,漸漸地,在漫步國學之林,沉遊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我好像品出了那“茶”的獨道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