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楊樹作文錦集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樹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樹作文 篇1
我們學校的後操場有一排粗壯的白楊樹,它們像哨兵一樣,日夜守衛著校園;它們更像我們的老朋友,歲歲年年陪伴著我們。
陽春三月,白楊樹蒼白乾枯的樹幹開始返青了,變得水潤起來。一個個鵝黃的嫩芽鑽出了枝頭,像一個個剛出生的小寶寶,好奇地觀察著世界。細雨過後,一顆顆小芽長成了一片片水潤的綠葉,它們綠得那麼可愛,讓人忍不住想去撫摸一下。小鳥從白楊樹掠過時“喳喳”地叫著,似乎在說:“白楊樹綠了!春天來了!”我們在白楊樹下,仰著頭,欣賞那一樹的新綠,感受著春光的美好。
盛夏時節,白楊樹葉子變大了,猶如一個個小巴掌。它們手拉著手,肩並著肩,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巨大的帳篷,為正在玩耍的我們擋住了炎炎烈日。我們在“帳篷”下玩得不亦樂乎,笑聲傳得很遠很遠。
一場秋霜過後,白楊樹的葉子變得金黃,遠遠望去,好像金色的搖錢樹。一陣風吹過,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搖籃,好似一隻只金蝴蝶在空中飛舞,又宛如一枚枚金色的郵票,告訴我們秋天來了。地上落滿了樹葉,好像一張金色的地毯。我們來到“地毯”上“做客”,有人把地上的樹葉扔向天空,下一場“樹葉雨”;有人從這頭跑向那頭,發出“咯咯”的笑聲。
冬天到了,白楊樹變得光禿禿的。但一場大雪過後,樹幹上就有了一團團的“棉球”。看到這樣的樹,我不禁想起“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我們在樹下打雪仗、滾雪團、堆雪人……笑聲把樹上的雪都震下來了,雪花簌簌地飄落,落到了我們的頭上、肩上、衣服上,我們一個個都變成了可愛的小雪人。
白楊樹不但給校園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更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
楊樹作文 篇2
姥姥家的大河旁,有一棵很高很高的楊樹。它的樹幹很粗,我和弟弟手拉手才能繞它一圈。
春天,光禿禿的楊樹吐出新芽,枝頭開始有些嫩綠。
夏天,楊樹長得枝繁葉茂,烈日下的人們趕緊來到楊樹下乘涼,就連小鳥也站在枝頭上歌唱。風兒聽見了,跑來給小鳥伴奏,還給楊樹撓癢癢,惹得楊樹“沙沙”地笑起來。
秋天,楊樹這個愛美的姑娘換上了金黃色的禮服,還託風兒把自己的孩子——樹葉輕輕託到地面,給大地也鋪上了金衣。一群孩子走過來,撿起樹葉,快樂地跑來跑去。
冬天,雪花給楊樹換上了銀白色的衣服,不管有多冷,楊樹都不懼嚴寒,始終挺拔地站在那裡。
大河旁的楊樹,給大自然增添了別緻的風景。
楊樹作文 篇3
校園一角----白楊樹 ,在我們學校小學部的教學樓前有一塊操場。在操場的兩邊各有一排白楊樹:
白楊樹的主幹和支幹都是直的。它的葉子像顆/心’:它的生長速度較快“現在已有三:四層樓那麼高了‘
到了春天’白楊樹長出新的枝條“被春姑娘抽出細小嫩綠的葉子“像穿上綠色的新衣裳似的、美麗極了;
到了夏天"白楊樹的枝葉長得鬱鬱蔥蔥"在課間我們常在樹蔭底下賽跑”唱歌。遊戲/它像一把大陽傘似的'為我們遮擋強烈的太陽光”
到了秋天‘白楊樹的葉子都枯萎了“隨著秋風的陣陣吹過“心形的黃葉落得滿地都是;踩在厚厚的落葉上“彷彿昌站在海綿上非常柔軟‘風把地上的黃葉吹起來。好像一群黃色的小飛機飛起來了“非常壯觀”
到了冬天,黃葉落盡;白楊樹赤裸裸的,我真擔心它是否會被凍壞’來年春天是否還會長出綠葉,
挺立在操場邊上的這些白楊樹、是我們校園生活的見證"它們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我愛它們,
楊樹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離城區一百多里的山坳裡。村外一條溪流,跨過溪上小橋,前行五十米左右,有一座小臺門,右邊又是一條溪澗,跨過溪澗,即是陡峭的山;左邊是五六米高的用塊石壘砌的高坎。溪流和溪澗就像護城河,這高坎就像城牆,村舍另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像天然的屏障護衛著這小村落。高坎上以前有一排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樹,但現在只有寥落的四五棵了。高坎連線村落右邊山巒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楓楊樹,我們村裡的人叫作“溪欏樹”,依然挺立。這楓楊樹,樹幹約有十人合抱那麼粗,樹幹離地面七八米處分出四個分支,每個分支約需二人才能合抱。最近我回老家時,看到樹幹上已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楓楊,樹齡五百年,二級保護古樹。這棵楓楊,自我懂事起,就這麼高高地挺立著,春日,樹上伸展出婆娑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片,綻放出柔荑的花序;夏日,楓楊的枝葉覆蓋出大片的清涼,供人們避暑納涼;秋日,楓楊卸下一地金黃,回饋這滋養它的土地;冬日,錚錚枝條矗立蒼穹,頑強地迎擊風霜雨雪的侵襲。想不到它就這樣年復一年,在這小村子裡挺立了五百年。五百年,這小村裡,經歷了不知幾多的'人事代謝,真使人產生“人已非,物仍是”之感慨!
離楓楊樹約一百米處,是我們家屬的祠堂。這祠堂以前曾作過小學的校舍,我初小就在這裡讀的。我15歲時初中畢業,因當時校裡原來那個老師回自己家鄉任教了,而我是當時村裡學歷最高的了,我就成了村小的民辦教師。我在村裡教了兩年,開始是一個人任教,到這年的下半年,因學生數增加,教師也就增了一個。後來,我的妻子也曾在這裡任教過一年,她任教時,教師已有四個。近十幾年來,隨著人口的減少和外流,村裡早已沒有了學校,全鄉各村的學生都集中在鄉里的一所小學裡就讀。現在,這裡又恢復為祠堂。以前,正門有照壁,兩邊有廂房,廂房還曾作過我的辦公室,現在照壁和廂房也都沒有了,寢堂裡零散地放著近幾年過世的族人的神位。這個祠堂雖作了整修,雖然不知道以前祠堂的樣子,但肯定與昔日的祠堂沒法比。祠堂外甬道兩邊,原來豎著兩排旗杆石,我在這裡教書時還豎著的,現在剩下四塊旗杆石躺放在甬道邊上。這躺放在地上的旗杆石,曾見證了這個家屬昔日的輝煌和榮光。聽老人們說,家屬的祖上曾出過三個舉人,所以祠堂豎有旗杆。在這離縣城一百多里貧窮閉塞的山坳裡,祖上竟能培養出三個舉人,真有點神奇。老人們說,這是因為我們這個村莊風水好,這棵高大的“溪欏樹”,就是村裡的“風水樹”。三個舉人,真的是靠樹的庇廕?我想,關鍵還是耕讀傳家的良好家風。少時,聽父親說,祠堂裡有公田,專門用來供貧窮的族內子弟讀書和清明祭祖時用度,他少時讀過私塾,靠的是祠堂的公產,因祖父人單薄,靠裁縫為生,家裡農活沒人幹,讀了一年私塾,就輟學了。可見,整個家族對教育是很重視的。三個舉人,也曾在外做官,但他們的家仍安在這個閉塞的山村裡,告老後,都回到了這裡,先人這種深厚的戀鄉之情,很使我欽敬。想自己少時在家,對自己待在這貧窮閉塞的小山村裡,頗為懊惱,希望自己能早一日離開這裡。離開這山村已幾十年了,直到現在,才對這個以前覺得懊惱的小山村有了懷念和依戀。
祠堂的左右兩邊都是四合院,古老的四合院因火災,現已不復存在。我家的老屋就在離楓楊樹十餘米的地方,原來也是一個四合院,1960年火災後,重建了四排木結構樓房,已不再是四合院的格式。我離開家鄉出外工作時,這四排樓房,有二十餘戶,上百口人。現在,有一半以上的人家已搬走,還有不到十戶人家,留在這裡的也只是幾個老人了。原來雞鳴犬吠,婦喊兒啼的熱鬧已沒有了。只有七八個老人,懶洋洋地坐在廊簷下,注視著不遠處依然堅強挺拔的“溪欏樹”——他們心中的神樹。我曾特意越過祠堂,到祠堂右邊看看村裡其他地方是否熱鬧些,可看到的也是與我老屋四排樓房類似的景象。村莊對面的山上,原都已開成山地種糧食作物的,近十幾年已沒有人在山地上種糧食,這些山地都改種了枇杷和楊梅等果樹。但近年因沒有年輕人留在村裡,山地上的果樹也沒人管理,果子成熟了,這些老人也沒有能力去採摘,只能任其自行凋落。現在,行走在這個山村裡,給人的感受是十分地落寞。只有清明節,外遷和外出打工的人們回來掃墓祭祖,才給這落寞的山村帶來一些人氣和生機。我想,再過幾十年,當這些現在還留守在這裡的老人謝世,這個村莊是否還能作為村莊存在,就只有這棵挺立在這裡已有五百餘年的楓楊樹知道了。
家鄉的楓楊樹,高大挺拔,灰褐色幹皮上縱深的條條裂紋,見證了五百年歲月的滄桑。依然飄逸婆娑的枝葉,體現了他的勃勃生機。願家鄉這棵楓楊,我心中的神樹,再過五百年,甚至更久遠,偉岸依然,生機依然!
楊樹作文 篇5
吐魯番是一個地區,也是一座城市,一座綠化的城市。遺憾的是,由於我們匆匆路過,加之時間短暫,所以很難對這座著名的大西北城市有更多瞭解,或作出適當評價。但從外觀上看,吐魯番的城區規模和錦州大小差不多,在格局和建築形式上,也與我國其他城市有很多相似相近的地方。
吐魯番市的街道很寬敞,也很整潔,街道兩旁和馬路中間都設有綠化帶,一排排、一道道排列整齊的街樹枝繁葉茂蒼翠蓊鬱,讓人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非常乾旱的沙漠城市。街道上車輛不多,行人也比較稀少,顯得這座城市有些空落落的冷清。我想,這大概與祖國西北地廣人稀的特點有些關係吧。
車子駛出吐魯番市後,公路兩旁和一些村落四周,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一些我們似曾相識的白楊樹,而且隨著公路不斷向前延伸,這些白楊樹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茂密。它們一株挨著一株,枝繁葉茂,高大筆直;它們一排連著一排,猶如受閱計程車兵列陣嚴整,威武挺拔直插雲天……
“那就是白楊,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
一排排白楊樹在眼前飛快掠過,使我不由想起茅盾先生著名散文《白楊禮讚》中的一段話來:“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壓迫下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一棵小白楊,長在哨所旁……”車廂裡,有人在歌唱,開始只有一個人,後來便有兩個、三個人在唱……
那歌聲不大,然而我卻感受得到那低沉而雋永的旋律,充滿著戰鬥的力量和士兵們渴望衝鋒陷陣般的激情。我沒有回頭去尋找唱歌的人,但是我知道,那唱歌的人一定是觸景生情,回想起自己曾經與白楊樹朝夕相伴,一起成長的軍旅歲月……
汽車開始轉變方向,軍陣般的白楊樹,也在依依不捨地向我們揮手告別。白楊樹生機勃勃的矯健身影,慢慢在我們的視野裡消失了。然而,白楊樹那“倔強挺立”和“努力向上發展”的精神,卻伴著車內越來越威武雄壯的歌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了。
楊樹作文 篇6
我的老家在泗陽,他被稱為意楊之鄉。
之所以稱為意楊之鄉,就是說明我們家鄉的楊樹很多,高速公路的兩旁,農村院子的前後,池塘湖泊的周圍長的都是楊樹。家鄉的人對楊樹有著特殊的感情。春天,人們騎著三輪車,腳踏車,一大捆,兩大扎,把一株株楊樹苗駝回家種;夏天,幹完活的人們三五成群,來到楊樹下乘涼,喝著茶,談笑風生;秋天,鄉村兒童一蹦一跳,結著伴兒到楊樹林內,在兩棵樹之間栓上鞦韆,蕩啊蕩;冬天,楊樹依然是那副挺拔的身姿,傲然屹立在天地之間。
楊樹的樹幹很直,直指藍天,樹皮是銀灰色,每片葉子是愛心狀的,周圍有鋸齒形狀的花邊,葉底又寬又大,葉尖又細又長,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它的反面有白色的絨毛。楊樹喜歡陽光,非常耐寒,即使零下40度也不會被凍壞。
楊樹的用途很平常,也很實在,它,不能作為珍貴木種,它,不能入湯煮菜,他,不能登上大雅之室供人觀賞,但是,他的主幹能做建築木材,能做成三合板製成傢俱,他的旁枝能被焚燒做飯……它是一種樸實無華的樹,但他卻給家鄉人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
也許是這個緣故,家鄉的第一個博物館叫做楊樹博物館。
楊樹作文 篇7
在爺爺家門口,有一棵楊樹。聽爸爸說,那是一個雨天,奶奶打著八角油布傘嫁到爺爺家時親手種下的,現在,這棵楊樹已經四十多歲了。
楊樹的幹呈青棕色,筆直地挺立著,很粗壯,我用兩隻手都不能抱住。乾的上面有無數條縫,像是身上那傷痕。幹上面分出許多大杈,大杈上又分出無數小杈,像比賽似的努力地伸向遠方;葉子像一個個小扇子一樣,油綠油綠的,摸上去很光滑,遠看,一片樹葉子猶如一片綠雲,遮住了一片藍天。兔子是很愛吃樹葉的,奶奶常撿拾樹下綠中泛黃的葉子給兔子吃,兔子卻吃得津津有味,長得白白胖胖的。
春天,楊樹光禿禿的樹枝上生出了一個個小小的硬球。小硬球裂開後,樹上就會垂下一條條黃色的長絨絨,上面還有棕色的小碎葉,透露出一股清甜的氣味。
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知了趴在楊樹枝上懶洋洋地叫著:“熱死啦!熱死啦!”這時,楊樹上稠密的葉子總能遮住強烈的陽光,投下一大片陰影。鄰居們都愛到樹下乖涼,有的就坐在樹下的石頭上,一邊搖著扇子,一邊與別人談天說地,有的乾脆就在樹陰下鋪上席子睡午覺。每當這時,奶奶總是微笑著望著乖涼的人們,然後又深情地望望楊樹,彷彿在想些什麼……
楊樹啊,楊樹,你是一個奶奶的一個孩子,時時刻刻陪著奶奶,你總是讓讓它老人家快樂;你又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伴著奶奶從艱苦的歲月走到現在。我愛你,大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