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精選5篇)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1

  太倉市鄭和主題公園正在六百七下西洋起錨地太倉港新建,一百多輛機械轟鳴運轉,七百多名工人緊張施工,整個工程將在七月十一日“中國航海日”前竣工對外開放。

  鄭和主題公園總面積一百二十二公頃,建有十一座山體、主入口廣場、音樂噴泉、鄭和銅像、鄭和寶船、鄭和紀念館、鄭和七下西洋歷經的異域風情等十個工程。建築風格以還原鄭和船隊遠洋的歷史文化,並融入現代設計理念。異域風情區再現鄭和七下西洋所到國家和地區的歷史遺蹟和風情,主要有馬六甲、爪哇、古裡、麻林、錫蘭南北樓、唿嚕莫斯和麥加等七大建築,面積為三千三百平方米。

  鄭和銅像已建成,高十八米、重五十餘噸,為國內最大。鄭和手執航海圖,昂首挺立在長江口當年七下西洋的起錨地,高大而典雅,宏偉而凝重。現場安裝工人告訴記者說,該銅像由一百多塊錫青銅板裝 而成,安裝用了兩個多月時間。

  複製的鄭和二號寶船,也稱“二千料鄭和寶船”,投資一千二百多萬元,長七十一點一米,寬十四點零五米,這是為了紀念一四O五年七月十一日鄭和在太倉首航出海的日子,專家稱,從科學的角度看這一長寬比例也比較合適。船尾部有三層,近十八米高,桅杆高三十八米,寓意鄭和曾經去過的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2

  在古城南京有一箇中外交流文化主題公園——鄭和公園,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而修建的。

  星期日,我和媽媽一起去鄭和公園玩。一進公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彎彎曲曲的鵝卵石路,路的右邊是個童趣園,很多小朋友在裡面開心地參加各項遊戲,不時傳出陣陣銅鈴般的笑聲。

  路的左邊是個池塘,池塘邊有座小巧玲瓏的“望月亭”,寓意下西洋官兵望月思鄉之情。順著鵝卵石路,沿著池塘邊往前走,看見一座假山,我站在山頂的三寶亭裡,整個公園盡收眼底。水面碧波盪漾,魚兒在隱隱約約的水草中嬉戲著,岸邊垂柳在風中翩翩起舞。

  下了假山,我們走上了穿越池塘的“過洋橋”。橋名源自鄭和發明的“過洋牽星圖”。“過洋牽星術”是我國航海史上重要的技術,幫助鄭和船隊成功完成七次下西洋的艱鉅重任。

  橋的盡頭就是航海廣場了。來到廣場,只見中央矗立著一座鄭和雕像。他手握航海圖。雙眼眺望遠方,海風吹起了他的斗篷。雕像周圍是他七下西洋的歷史介紹,我仔細地把閱讀著,記錄著。廣場上小朋友們在做遊戲,玩輪滑,大人們在散步、下棋。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腦海裡一直在想,鄭和下西洋的船是什麼樣的,它應該又高又大,上面還有很多大大的白帆……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3

  在暑假裡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美麗的鄭和公園。

  一進,公園我就看到了美麗的燈,遠遠望去我還看到寬廣的湖水,一坐巨大的石像,我心想:“奇怪,這麼大的石像是怎麼做的呢?又是透過什麼方法運到這湖裡的呢?在這湖放了這麼久它有沒有裂開呢?”我們邊走邊看,突然我看到了一個有四個龍頭的柱子,樣子十分壯觀,我連忙叫媽媽給我拍照,媽媽她爽快的答應了,拍完以後我一看,很有趣!(我飽這龍頭)往左走我看到了一塊又一塊的'板子,變問爸爸那是幹嘛的。爸爸想了一會回答:“那應該是吸收太陽能量的板子吧!”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展覽館邊上。一進裡面我們就看到了許多文物,比如模仿古代人造船的石像、模仿將軍的石像,用的繩子、碗、茶壺……一大堆東西叫人數不勝數 你不親眼看看是不會相信的,我們還參觀了鄭和寶船,在船頭玩了一把,接著我們走了一小會兒,走到了一個可以開船的地方,爸爸買了一張票,我們開始開船咯!開著開著我們就到了一個有音樂噴泉的地方可誰知噴泉突然開了我們被弄得滿身是水,可是不誰都可以這麼“走運”的哦……

  很快就到三點了,我也要回家了。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4

  鄭和公園位於昆陽鎮月山之巔,海拔1941米,佔地面積250畝。為紀念鄭和,晉寧縣委縣政府決定從1979年起興建鄭和公園,經過連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基本建成。公園規模弘大,園內除遍植樹木花草外,已建成鄭和紀念館、鄭和紀念亭、鄭和故居、鄭和雕像、三寶樓、鄭和碑林,並修復了鄭和之父馬哈只墓。其中鄭和紀念館被0雲南省委列為近代史和國情教育基地之一,馬哈只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鄭和公園被列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點名為“月山帆影”。

  鄭和公園在滇池南端昆陽鎮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國明初偉大航海家鄭和故里。為了紀念鄭和航海的歷史事蹟,在昆陽山上建了鄭和公園,佔地250餘畝,蒼松翠柏與果林交映。南大門巍峨壯觀,兩側有“鄭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蕩蕩船隊,向西乘風破浪,氣勢雄渾。東大門在昆陽大街中段,玻璃坊頂,翼角紅牆。園內建有“鄭和紀念館”和“馬哈只碑”等。

  由東門入園,先達鄭和紀念館,館址在原明代兩層建築玉皇閣內,裡面陳列著100多件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其中有鄭和航海圖,鄭和遠洋樓船模型、鄭和下西洋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紀念館西面松柏林中,有鄭和父親馬哈只墓,墓前立有“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曆9年(1411年)鄭和主立,字跡經570餘年的風雨仍很清晰。因鄭和11歲喪父,已記不清父親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親都到達回教聖地麥加朝聖,被人們尊稱為“哈只”(阿拉伯語意為虔誠而有學識修養的巡禮人),於是碑文中便寫“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稱“馬哈只碑”了。碑文對馬公籍貫、身世、任職等記述頗確,正碑兩側還有後人立的兩碑,一是師範(荔扉)所錄“明史。三保太監鄭和傳”,另一是夏光南的“鄭和太公墓誌銘跋”。此外還有“鄭和紀念亭”,立在紀念館南面的芙蓉叢中。

  昆陽鄭和公園的作文5

  陽春三月,我們全家迎著和煦的春風,一起前往鄭和公園走一走,一路上,我就像吃一百罐蜂蜜似的。

  走進鄭和公園,馬上印入我眼簾的是高大、聳立而又巍峨的鄭和銅像,他遠看像一根長柱子,守護著鄭和公園,近看又像一個巨人。只見鄭和手拿一卷書,臉上露出嚴肅、而又親切的表情,像是有什麼重要的公事要辦。鄭和銅像這道亮麗的風景線,實在太壯觀了,使我的腳步停留了很久。

  這時,我又被鄭和紀念館吸引住了,懷著興奮的心情走進去,一群蠟像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想看個究竟。只見一位婦女正編織著一張捕魚大網,臉上沒有半點累,只是微笑著,我猜想婦女正為編織這張大網去捕魚,所以才高興呢!還有些男人正在一條“河”邊捕魚,他們幾個人合夥,似乎很賣力的樣子,還有一些孩子正看著大人捕魚、織網,好似在給大人們打氣、加油,一副副天真可愛的笑臉。看著這情景,我差點忘了他們只是一些蠟像而已,不過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真勤勞呀!繼續向前走,我又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圖片以及鄭和在七下西洋時遇到的事情等,都令我大開眼界!

  “看!鄭和寶船!”媽媽大叫。哇!好美!我心裡讚歎著!上了鄭和寶船,我細細地觀賞起來,船外面有一條條龍,一看就是象徵著中國。船上幾乎都用紅色來裝飾船,顯得更是雄偉壯麗。看著這條船,它似乎是我見過最壯觀的船,怪不得是七下西洋的船,還被稱作“寶船”,真是名副其實!

  留戀著鄭和公園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