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關於秦安的作文

秦安的作文

關於秦安的作文

  導語:秦安縣隸屬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關於秦安的。歡迎閱讀及參考!

  篇一、關於秦安的作文

  一說起家鄉,真的很有特色。尤其是在冬天,家鄉的美景就是美麗的雪中世界。

  白天下起了紛紛雪花,有時飄落一片一片的,有時厚厚的雪花可以堆一個雪人,肆無忌憚的玩耍。還可以拿著紙盒作滑板;從高處往下滑落,彷彿像是衝刺一般。那種速度與刺激,是我最喜歡的感覺。

  到了晚上,白皚皚的雪漂亮極了,月光打在雪上,就像黑暗中出現的光茫,迷人又溫暖。。就像給馬路披上了新裝,加上夜晚絢爛的燈光;過年是璀璨的煙火和它奏出的美妙音樂,讓人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個場景每年都是過年最突出的景象。

  還有在道路旁栩栩如生的冰雕。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含義:你看那匹駿馬!好像在我們眼前奔跑,告訴我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你看女媧娘娘!正在愛撫著一個嬰兒。好像慈祥的母親愛撫著她最愛的孩子。好想告訴我們做人的仁愛和母親的偉大。你看那掛著燈籠的城門!寓意著不管在哪裡都要有一顆中國心。你看那條漂亮的魚兒!吐著泡泡,象徵著今年年年有餘、心想事成!

  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一年四季最愛的季節,是我的雪鄉!

  篇二、關於秦安的作文

  啊!美麗的秦安,我可愛的故鄉,你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隴原大地上。

  秦安素有桃之鄉之稱。初春,當燕子歸來時,家鄉的桃樹已佈滿了剛出生的嫩芽,密密麻麻,像夜空中的星星一般。

  在三月期間,家鄉的桃樹上已是含苞欲放,有的已經綻開了粉色的笑臉。一陣陣花香撲鼻而入,使人飄飄欲仙。

  到了夏天,桃樹上果實累累,青裡透紅的蜜桃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遊客被家鄉的桃子都陶醉了。在街道上,農民伯伯提著一筐筐桃子在吆喝著。過路的人總會買一些嚐嚐。家鄉的桃子還會送往全國各地,讓全國人民也品嚐到這“人間仙桃”!這真是“上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呀!”

  秦安還是古老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還有八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

  坐落在清水河畔的大地灣,兩邊有綠茵茵的梯田和鬱鬱蔥蔥的樹林。在大地灣的遺址裡有先民們曾住過的茅草屋,它代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

  每當旅遊盛季,遊客們絡繹不絕,人們從這裡帶走了我們大地灣的文化。

  啊!美麗的秦安,你可愛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化叫人們流連忘返。

  篇三、關於秦安的'作文

  家鄉的田野美麗、富饒。

  春天到了,田野裡的小草嫩綠嫩綠的,給大地披上了一條綠色的新衣。柳樹長出了嫩芽。一陣風吹來,它像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玩弄自己輕盈的長髮,小鳥被她的美麗給吸引,不禁在枝頭放聲歌唱。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大地。只見桃花淺笑、梨蕊含羞、櫻花爛漫、吊蘭清秀,真是各有千秋、難分高下。春,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夏天的田野,到處是綠油油的水稻,還有茂盛的桑樹地。知了在樹上“知知”的叫著,好象正在開盛夏的音樂會,青蛙也過來“呱呱”伴奏,好象在說:“穗苗啊,快快長大吧!”

  秋天,沉甸甸的稻穗彎下了腰,金黃色的稻穗在秋風的推動下,捲起一層層“波浪”迷人的秋景,讓我陶醉!

  冬天,廣闊的田野也不失“大家風範”!田野在寒風中,顯得那麼美,它無私的精神讓人敬佩。雖然田野上是光禿禿的,但是在田野的泥土裡,正孕育著新的生命。俗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練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她從不和百花爭豔。只是在冬天,這個寒冷的季節裡,默默的出現,她是純潔、堅強、勇敢的象徵。冬天的田野,真美啊!

  田野也是人們的“聚寶盆”。農民們在田野上種地,辛勤的勞動後,在田野裡收穫豐碩的果實,再用果實換來金錢,養家餬口。還有人在田野上養牛羊,牛羊門吃著新鮮的野草,各各都身強力壯。瞧!不遠處就有幾隻牛,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美餐呢!田野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收益。

  我愛家鄉的田野,它美麗、富饒,更是無私的為人們奉獻!

  篇四、關於秦安的作文

  家鄉的藝術有老調和臘八舞,下面我就給你們說說他們的來歷吧!

  蠟花舞產生於盛唐時期,來源於辭賦,逐漸由清唱演變為民間歌舞,多在夜間演出,演出時表演者手託花燈,花燈內裝點蠟燭,故稱蠟花舞。蠟花舞表演以行進式為主,人數少者10多人,多者近百人。舞蹈隊由少女組成,表演時她們身穿大襟雲邊彩裙或色澤鮮豔的百褶長裙,左手託著荷花蠟燭燈,右手揮動絲摺扇,舞隊款步輕擺,翻轉穿插;彩扇高旋平擺,花燈高託低繞,恰似花海起落,以此表達人們喜慶豐收、國泰民安之情。解放後,蠟花舞經過不斷提煉完善,煥發出了新的藝術光彩,曾多次參加省、市、縣民間舞蹈會演。1957年,在北京參加了第二屆全國民間藝術觀摩匯演,被評為二等獎。隨後應邀參加拍攝了電影《萬紫千紅》等影視片。2005年7月,在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上獲優秀表演獎。

  秦安老調(小曲),始於明而盛行於清, 有花調和老調之分。花調是清朝末年由陝西傳入的,詞曲格調等很像眉戶劇。在流行過程中,受方言和民歌的影響,花調的曲調風格略有變化,但仍保留了“眉戶”調的基本面貌,故又稱“土眉戶”,流傳範圍較廣,至今仍活躍在部分鄉村。

  秦安雖然是一個小地方,但也有自己的獨門藝術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