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猛然間,我已經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成長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我經常抽出一些空餘時間來背誦古詩。古詩已經成為我的精神食糧,背誦古詩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還記得嗎?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個一個字教我們:鵝鵝鵝;床前明月光……那時候,我們對古詩還沒什麼概念,只是一味去死記硬背。直到上了小學,才開始真正學習古詩,開始學會了理解古詩的意思,走近詩人。開始發現古詩的美妙和神奇。
瀏覽高適的“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使我彷彿看到了邊塞風光的奇特與壯美,吟誦白居易的“岳陽樓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讓我彷彿親臨八百里洞庭湖,品讀王樹楠的“矗翠嶙峋石柱天,好花開遍雪中蓮”,又讓我見到天山石柱直插雲霄雪蓮盛開的奇觀……閱讀,背誦古詩,讓我領略到大自然那美妙無比的景色。
透過古詩,我能感受到詩人那激昂慷慨的愛國情懷,領略祖國山河那奇異的壯麗與秀美。透過古詩,使我懂得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透過古詩,使我體會到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關心國家未來的博大胸懷,透過古詩,使我懂得了守邊將士“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誓死保衛祖國邊疆的決心和情懷……古詩讓我心中燃起了愛國的火焰。
閱讀古詩絕不是為了消磨時間,更不是什麼休閒娛樂。它是祖國文化寶庫的瑰寶,能夠最大程度的陶冶個人的情操。成長中,古詩伴隨著我,讓我時刻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2
歲月長河中,記憶逐漸沉澱,細細品味,總會發現詩陪伴你走過了無數春秋冬夏,詩詞就像文學殿堂裡那朵最高潔的花兒,陪伴我走到了如今。
初識
還是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時,我就獲得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它紅色精美的外皮,讓我愛不釋手。每當我舉著這本書拿給媽媽時,她就知道我又要跟讀這本書的朗讀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細細品味,韻律和諧、節奏分明。以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終於學會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與詩詞的不解之緣,就這樣開始了……
相知
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我也來到了學校,在這裡,我驚喜地發現原來學校會有更多學習詩詞的機會啊!每天上午,我們都會有“每日一詩”。用手指著“千山鳥飛絕……”,拖長尾音,跟著老師朗讀,站在講臺上有飛絕疑間了:絕是什麼急思呢?頓時動3我我用一次舉起了我的小來主現足向,最然書業了這原來是多要地如月因沒有一些生氣啊,這讓我更相欲佩詩人們了他們精妙的用詞,絕妙的意境無一不讓我讚歎,在此後的學習中,我體會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開闊胸襟的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家國情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纏綿思鄉情.
相伴
如今詩歌己成為了我成長路上的伴侶,與它交往已成了常態,即使是忙得再不可開交,也總會找來一兩首品味繁華後的亂世紛爭,感受動盪中的多種人生態度。
詩歌是我成長路上的良詩益友。是它,教會了我面對挫折的勇氣果敢,教會了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博大格局;教會我求學要嚴謹認真,我相信詩歌定會陪件我,走過今後的漫漫餘生。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3
國學,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它能使人心境開闊,它能改變人的性格,它能改變人的生活習慣,它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蘇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獻平國學書院的王老師不求我們成為孔子那樣偉大的聖人,只要求我們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合格的少年君子。
自從進入書院以來,在一首首或豪放、或優雅的詩詞中薰陶,我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讀懂了詩詞,也讀懂了作者,更讀懂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以前,我只會背李白、杜甫等知名詩人最普通的詩句,而且只會死記硬背,那時我體會到了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是多麼的可怕!但是上了王老師的課後,簡直來了個180度大轉變,我就像從荒蕪的沙漠走向了生機勃勃的綠洲。王老師讓我的意識從上古穿越到明末清初,飽讀詩書,豐富我們的見識,還改正了許多我們之前錯誤的讀音和註解。
在去成都旅遊時,我能在武侯祠前大聲地背誦《蜀相》,還在杜甫草堂臨時發揮背出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當時爸爸和媽媽都誇我背得好,把文學運用在了生活中。因為王老師教育我們要帶著文化去旅行,去遊覽祖國的大好風光。用文學給自己建造一個良好的內心,用心靈去感受國學之偉大,用實踐來體驗我祖國山河之壯麗!
記住,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用心過好每一天。加油,我中國少年!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首詩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對,它就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靜夜思》。
詩,它是我從小到大的夥伴,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便開始教我們識字、背詩,但我們並不瞭解其中的含義;上學以後,老師便開始一字一句的教給我們,讓我們認識它、瞭解它、熟記它。
我們的家人、老師、學校是我們成長的見證人,詩歌也是,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一個地方默默注視著我們,觀察著我們。
在我們感慨時光流逝的時候,會想起“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我們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的時候,我們會想起“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有難題解不開的時候,被老師點通之後,我們會想起“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為在生活中會遇見它,想起它;因為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它才會跟著我們的腳步伴隨著我們成長。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是啊,明日是無限的,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做事情不“日事日清”,早晚會造成不好的後果。
例如我寫作業這件事情,每到週末都是放下作業,放肆的去玩,想著還有明天;到了第二天還是想著還有一天假期呢,就這樣一推再推,到了最後一天才開始熬夜寫作業,作業完成的質量也不好,結果到了第二天只能戴著兩隻“熊貓眼”去上學;這不是“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了嗎?
詩歌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詩歌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好夥伴;詩歌伴隨我們健康成長。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5
樹上,一朵朵花隨風飄落,突然,“啵!”的一聲。你仔細聽,那是花開的聲音。
桂花樹下,我靠著樹幹,嘴裡喃喃著一些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背兩首古詩,是我每天必要的功課。
我讀詩的時候一定始於某一朵花開的時間,因為,我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大林寺桃花》。
拿出一本《古詩三百首》,隨意翻開一頁,印入眼簾的即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很小的時候,我就讀過這首《浣溪沙》,那時,爸爸還一字一句地翻譯成白話文念給我聽,我問爸爸,“為什麼花朵會飛呢?”爸爸笑哈哈地說,不是,是花朵飄落,隨風吹起,花朵就會在空中啦,這就是“飛花”。哦,懂了。
我就這樣,把一首一首詩背出來。也讀了許多描寫花的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哦!這句我懂得。濃綠的荷葉厚重挺實。荷花金黃色的花心簇擁著鮮綠的蓮蓬,似有清風撫過,荷花香撲面襲來。作者透過細膩的描繪,給我們展現了一朵朵荷花“秀色粉絕世,馨香為誰傳。”的美好形象。
李煜曾說過;“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讀完這短短一句,我彷彿也能感受到李煜心中的悲苦憤慨。威赫的一國之君淪落為階下囚,“春花秋月何時了。”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李煜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他滿腹的悔恨,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彷彿我自己也身臨其境,眼前不禁兩行熱淚。
這些詩中的花兒,超越了它本身。成為詩人寄予情感的載體。古詩的形式,把這些花的生動和典雅,歷經千年魅力不減,為中國傳統文化留下了絢麗奪目的一頁。
古詩也無時無刻地在滋潤著我,每天看兩首古詩成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讀古詩不僅能讓我把作文寫好,還能讓我瞭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真幸運!唐詩已注入我的血液,觸動著我的心靈,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呼,呼,秋風吹來,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好像在和我娓娓道來著詩中的故事,我靜靜地聆聽,聽見花開,也聽見花落…………
那些花兒,那些詩——伴我成長。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6
踏過如歌歲月,行過似水流年,縱觀大唐盛世,橫望大宋繁榮。多少春花已成秋月,曉光晨曦又落日餘暉,歷史如一張素紙,詩詞如一副筆墨,伴我成長……
懵懂——
孩提時,懵懂無知,不懂那亭臺樓閣,煙重水榭,雕欄畫棟,龍吟鳳噦的美,也不懂那昔日芳華宴,此時人已散的失落,唯一略懂的是哪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隔著紙都能感受到的那一份思鄉。是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那一份真摯,是那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純真,快樂,自由。
初知——
稍大一點,一知半解,略懂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略懂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愛國情懷。略懂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自信。略懂那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思鄉之愁。不過我都是略懂一二,沒有完完全全的感受到時人在寫下這首詩是的情懷。
年少——
妝成嫉妒的容顏,終有門庭冷落馬車稀的失落。西湖歌舞幾時休的盛景,如今的我,已然領悟,在日落黃昏之時,花瓣凋落之際,不禁想起易安居士滿懷失落寫下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對啊,從大唐的是繁榮到宋朝的分裂不禁讓人想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繁華落盡之景。
獨自走在巷尾,看昔日芳華宴,此時人已散,頌一首納蘭詞,人生恰如三月花,傾我一生一世念。
歲月將繁華落盡時光將萬物擱淺,又拂詩篇,那可初心,與那份真摯,莫越走越遠……
明白了膚淺的華麗,笑看人世百態。花開又花落,雲捲雲又舒,成長不乏精彩。詩詞不會因歲月之輪迴而消逝,雖會陳舊,可那一份信念永伴我成長讓我越走越遠,但我笑看世間……
一卷書一筆素墨,揮毫寂寞流年。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7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天真的兒歌,樸素的民歌,常在我們耳邊迴響。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湧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偉大的詩人,他們的優秀詩篇,為各國而人民所傳頌。
我是一個“愛詩狂”,我愛詩,愛得“瘋狂”。自從三歲開始,媽媽就拿著一本《幼兒古詩》讀給我聽。四歲剛會說話時,我就咿咿呀呀地說個不停,如果你仔細聽,你就能聽出那是駱賓王的《詠鵝》。二年級時,我就能背出一百多首詩。從那時開始,詩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
夏蚊成雷,小樹林裡傳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聲音,這是我的感慨沒有辦法發洩,只好記住詩發洩;考試砸了,不要哭,大聲喊出“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不知為什麼,用詩來醫治心頭的痛,成了我的獨家秘方。
我喜歡王維的飄渺,喜歡杜甫清新的格調,更喜歡屈原那種堅守廉潔志向的精神……在夢中,我與李白狂飲對詩與李賀一同騎馬尋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讀出了被困逆境的迷茫與重獲光明的喜悅;“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讀出了亡國之君的綿綿愁緒;“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體會到了毛澤東的氣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感受到了戰士們獷達豪放的性格。“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我讀出了李清照那種比男兒更有氣魄的個性……
詩,便是我生命的天堂!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8
從小到大詩都伴隨著我前行,從五六歲時開始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五年級時開始學習王安石的“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伴隨我前行,記得四五歲爸爸教我背詩時。那時候背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時候以為是李白在床上看見,月光照下來。直到開始上學的時候,才知道床是井欄壩了。後來又背了“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一開始以為是有一個人,繞著青梅轉,後來才知道原來郎騎竹馬來是指小孩騎著掃帚。弄青梅的意思是打梅子。
讀到岳飛的《滿江紅》也不禁為岳飛的氣魄感到崇拜。讀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眼含淚水。直到讀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傷心的心情才慢慢緩和下來。
讀到《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不禁思緒萬千。想象著這條瀑布到底是有多長?竟然有三千尺,後來還想讓父母帶我去看看。父親知道後不禁哈哈大笑,說這些只不過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罷了真正的是沒有三千的。聽完後,我的心裡有些失落。後來又讀到李白《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便開始崇拜李白了,因為他是怎麼知道這潭水有千尺的呀,他又沒有量過。後來才知道這只不過是用來襯托汪倫和他友誼。
現在只要一有唐詩我就讀起來,感受古人對景物事物的描寫。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9
詩詞,如一泓清泉,盪滌心靈的塵埃,以它獨有的魅力啟發著我,薰陶著我,感悟著我載我揚帆起航,帶我搏擊風浪。詩詞領我經歷風雨,陪伴我在知識的殿堂中成長。
漫步詩海,感受四季之美。
走進自然,我會和白居易一-起感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之活力;和楊萬里一起玩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之絢爛;和劉禹錫一起品味晴空-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秋之昂揚;和岑參一起飽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之壯美
詩詞,如同一幅風景圖,賞心悅目,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漫步詩海,感受詩中性情。
我可以去領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氣概,去體會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去感受毛澤東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凌雲氣概,去揣摩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心傷哀愁,去品味杜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無窮思念
詩詞,如同一杯醇香甘甜的美酒,令人蕩氣迴腸,情意綿綿。
漫步詩海,感受人生百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是詩人對當年匹馬戌梁州的軍旅生活的追憶;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是詩人因破國家亡、天涯淪落的寂寞哀愁;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詩人隱居垂釣時的恬然自得;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是詩人的狂傲不羈
詩詞,如同一束溫暖燦爛的陽光,照亮心聒,溫暖人間。
詩詞,沉澱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讓我變得聰慧,變得情感豐富。詩詞,或雲淡風清,或悲天憫人,或壯志豪情。詩詞伴我成長,豈能一日不讀詩?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0
在五千年的華夏文化之中,詩詞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知何時,它就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從小,我就受到了詩詞方面的教育。早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朗朗讀書聲總會把鄰居從甜美的睡夢中吵醒;晚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洪亮背書聲也經常把鄰居攪得難以入睡。就這,老爸老媽還是很嚴厲,但是,當我向老媽展示我的成果時,嚴厲的老媽也會開心一笑。就這樣,在詩詞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長大後,我依然沒有閒著。“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聲音仍然在鄰居們的耳邊迴盪著。慢慢的,我從唐詩背到宋詞,又從宋詞背到文言文,各種各樣的文體我都見過。我在看《詩書中華》時,那裡面出的題目我基本上都會,還能將整首詩背下來。我漸漸地長大,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再後來,由於作業的原因,時間已不足以讓我慢慢地賞析詩詞,我只好擠出一點時間去背誦詩詞。一次,我在夢中來到一個地方,那裡有一棵參天大樹,樹下躺著一個花甲老人,老人緩緩起身,靜靜地望著我,三月和煦的春風吹拂著老人那張熟悉而又無比親切的面孔,我想起來了,這位老人不正是書中的孔夫子麼?他對我笑了一笑,然後便轉身朝遠方走去。當我醒來時,孔夫子已經消失了蹤影,但他那慈祥的笑容一直浮現在我的眼前,彷彿在訴說著他對我的鼓勵。
如今,詩詞已陪我走過了11個春夏秋冬,我相信,多年之後,它依然會陪伴著我,感受風,經歷雨……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1
學完《中國古代文學簡史文選》這本書,我從一無所知,到流利地背誦詩詞,我感受到了我們祖國文學歷史的偉大與王獻平老師的良苦用心。從書中,我學到的不僅僅是詩詞,我學到的是整個文化歷史。
學習過程中,我就像穿越了一樣,回到先秦,回到漢朝,回到盛唐……每個詩篇,每道文學常識,每個歷史故事在我腦海裡一次一次重演。我深刻感受到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古典詩詞優美的韻律和所呈現出的美好,那諸多意境深深地感染了我。真是應了那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隨著我對這本書的深入學習,我的寫作水平也有了大大的進步。
最重要的還是王老師的講解,那些歷史知識,從此變得非常有趣味。我聆聽著王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忽然感覺到那些歷史,那些文學,它們就流淌在我的血液裡。我是炎黃子孫,我要學習祖先的文學,我願意接受王老師的教導。中國古代文學,不只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更是我們應該認真感受的,在趣味中接受文學,在快樂中感受文學。
背誦過的那些詩詞,像糧食一樣融入我的身體,它讓我像蘇軾一樣達觀、樂觀;它讓我像杜甫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它讓我像李白一樣奮發學習。
沒錯,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這就是歷史的力量。在中國,身為炎黃子孫,我感到自豪,我們有那麼長久的歷史,我們能有這麼多的文學珍寶,讓後人去感受它的美妙。
趁我還年少,我要抓住機會,好好學習文學。少年強,則國強!
《中國古代文學簡史文選》伴我成長!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2
詩,賦予了中華兒女智慧和文明的生命體,這是古人智慧與思想的事蹟,詩詞往往給人無限遐想和百般感嘆,古人的文明博大精神,源遠流長,詩詞為他塑造的形象也內含豐富的情感和色彩。
相信大家從小學都初中一定接觸過許多詩,包括我,每次學習詩,有些是詩人想念自己家鄉而寫下的,有些則是身處黑暗的世界,渴望光明而寫下的,在這些詩裡,都包含著詩人們的真情實感。
在課外的時間中,我也會閱讀一些詩詞,坐在桌旁,窗外涼風習習,靜下心來。去感受涼風,那感覺就像自己身處在詩人的意境裡,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詩詞給了我豐富的文化底蘊,教會我面對人生冷暖,千百年來朗朗上口的詩詞,雖然簡短。
歷史長河,波濤洶湧,攜帶厚厚的黃土,向東奔去,詩歌,就像那洶湧長河邊的一條清澈溫柔的小溪,反射著如鑽石般晶瑩的光輝。我追尋著詩歌的足跡,一步一步的向東走去,悲、歡、離、合,每一串足跡都在為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伴著詩人的喜怒哀樂,追尋,詩歌的足跡。
我與詩歌朝夕相處,它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跟它相處的時候,我就會明白許多人間的真理,懂得怎麼去生活,去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蹟,實行自己人生目標。而它為我所做出的這麼多,而我卻只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讀古詩,我愛古詩。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3
詩詞,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它們短小卻又意義深刻,讓我們走進詩詞,瞭解我們的文化,我透過學習一年多的《中國古代文學簡史文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透過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大的胸懷。透過納蘭性德的“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讓我明白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透過張養浩的“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讓我瞭解了當時人民的艱苦,並知道現在我們擁有美好的生活,更應該好好學習。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簡史文選》這本書中讓我感到快樂,在學習過程中,我考了好成績,旁邊就會聽到媽媽的聲音:“這回考得挺好,下次繼續努力。”我都會十分開心,雖然媽媽說的只是一句簡短的,再也普通不過話,但是卻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讓我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學習這本書,也讓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複習舊知識,學詩詞,也讓我學會了做人。人要大度,善良,謙虛,諒解別人。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君子。
每次上課前,我們都會行禮,說:“學經典文化,做少年君子。”這十個字,伴隨著我的成長,給了我人生啟示,我十分喜歡這門課程。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4
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裡的一塊瑰寶,千百年來,它孕育了一代代中國人。古詩給予我心靈的啟迪,情操的陶冶。在我成長的路程中,古詩總是伴隨我的。
在我四歲時,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必背古詩》,讓我背。當時我還太小,根本不明白這些古詩的意思,只知道媽媽讓我揹我就背。在我上一年級的時,我已經會背很多古詩了,這時媽媽就又給我買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唐詩三百首》,這時我又學會了比較難的古詩——《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也懂了不少古詩的意思。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給我最大影響的是《離騷》中的一句詩。那時我上小學四年級,臨近期末時,我很貪玩,結果考的的成績一點兒也不理想。我十分失落,心情沉重。回到了家,我將成績單放在桌子上,拿起了一本書,隨便翻了一頁,這時提到了《離騷》中的第97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便上網查了一下,這才知道是一句勵志的詩。這時,我想到了自己,只是一次失敗,我就放棄了。真是不應該。現在我完全擺脫了當時悶悶不樂的心情。
古詩也給我寫作帶來了不少好處,在開頭結尾運用詩句,能夠迅速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和主要意思,起到最好的“畫龍點睛”作用,使文章主題鮮明。
古詩教會了我許多知識,讓我們品味經典,沐浴書香。古詩伴我成長!
詩伴我成長-六年級作文15
斜倚在窗前,拿著一本《徐志摩詩集》細細品味,閱讀著熟悉的詩句,思緒回到從前。
以前的自己痴迷於手機,只要有手機,身邊的一切事物都與我無關,然而,或許是因為整天玩手機不務正業,所謂的“報應”也會到來。
上學前夕,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說說笑笑,好不溫馨。偏偏中間有一個不和諧的身影,那就是我,低著頭玩手機的我,將手機從百分之百的電量玩到百分之二的我。我抬手揉了揉眼睛,將手機放在一旁充電。過了一會,我拿起手機,發現手機的電量沒有增加反而變成了百分之零,我有些著急,一想到自己以後玩不了手機就十分害怕,甚至暴躁的發脾氣。手機壞後,自己連看電視的心情都沒有了,就回到了房間。
第一個沒有手機的夜晚,十分無聊。我在房間裡面走來走去,看看有沒有其他東西消磨時間 。最後,眼神在一本詩集上定格,我拿起《徐志摩詩集》翻開,閱讀。情不自禁的被它吸引
徐志摩是浪漫的化身,他的詩如一彎新月照亮心房,在風花雪月的四季輪迴中,邂逅自由,愛和美的詩行。我敬佩他,甚至是羨慕,羨慕他作為詩人可以毫無顧忌的將自己豐富的情感用短短几行詩表達出來,相比于徐志摩的高階趣味,我為自己沉迷於玩手機而感到十分羞恥。
直到現在,當手機與書籍擺在面前讓我選擇時,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書籍。《徐志摩詩集》被我放在床頭,偶爾翻一翻,仔細閱讀,仔細品味,就會有一種親切感湧上心頭。
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並不是只要有手機陪伴才會很精彩,只要願意靜下心來,仔細聆聽,仔細閱讀,每天的生活照樣會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