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

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

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1

  “啊!今天又是一個天氣晴朗的好日子!”早上一起來,我就望著賓館窗外的陽光感嘆到。

  今天,我們全家將去南京的中山陵公園。驅車直達中山陵,只見那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好不容易擠了進去,裡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就一個字——大!

  也不知走了多少米,我們來到了三座大門前,那可真雄偉呀!但是,為什麼中間那扇門緊閉不開呢?在詢問了工作人員後,我知道了答案:當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是從中間大門進入靈堂的,只有在孫中山先生的生日和忌日或者有國家領導幹部來參觀的時候,中間的大門才會開啟。哦,原來如此呀!

  我們從左邊大門進入,看到了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刻著幾個金色大字。咦?這石碑頂端怎麼刻著一縷縷波紋?石碑的底端怎麼刻著彎彎的波浪?因為……因為這象徵著孫中山先生為人民做的事頂天立地。

  再往裡走,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很長的臺階,臺階的另一頭就是孫中山先生的靈堂了。可以看出來,臺階越來越陡,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說過的一句話“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經過我們的努力,終於爬完了陡峭的臺階,來到了孫中山先生的肖像前。只見那孫中山先生坐在一張高高的椅子上,膝蓋上放著一卷書,一臉嚴肅,兩眼凝視前方,似乎在期盼著將士們凱旋歸來。

  在肖像的後面,有一扇門,門裡面有什麼?可惜裡面不能參觀。不過,我還是從導遊的嘴裡知道了答案:裡面就是孫中山先生遺體的所在處了。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埋在了5米深的.地底下,上面壓著白色大理石,許多人想帶走孫先生的屍體,但都因無法完整取出,而放棄了。

  我們邊走邊看,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我們要和中山陵說再見了。離開中山陵,我情不自禁地回了頭,看見中午的陽光正照射著四個由孫中山先生書寫得金燦燦的大字——天下為公!

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2

  南京是我們江蘇省的省會,又有金陵、白下、江寧之稱,還是六朝古都。那裡山環水繞,是歷史悠久、景色宜人的好地方。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座城市,我們青果作文班開始了為期三天的南京之行。

  來到南京,第一站當然是中山陵了。中山陵是為了紀念孫中山而建的。為了更瞭解孫中山,在來之前我買了本關於孫中山的書,讀了後知道,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為了民族的興盛,他奉獻了一生。

  來到中山陵,站在半月廣場上,極目遠眺,可以發現中山陵依山而建,墓室建在山的最高處。半月廣場前有個牌坊,上面有孫中山一生的追求。我想起臺灣的國父紀念館上也刻了幾個字,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時突然有個小同學說:“公雞下天”。我們愣了一下,又大笑起來,原來她把字的順序念反了,因為是繁體字,還唸錯了一個字。

  出了陵門就是碑亭,裡面是孫中山先生的墓碑,上面有青天白日旗的標誌,下面刻有字,可反面卻沒有。聽說是因為孫中山的豐功偉績太多了,僅僅這一面不夠寫,所以乾脆就不寫了。

  出了碑亭後,我們準備爬最後一段臺階,突然發現從下往上看,只能看見臺階,看不見平臺,我想從上往下看呢?於是我一鼓作氣,爬到最上面,往下一看,只能看見平臺,看不到臺階,設計真神奇!

  祭堂門前刻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進入祭堂,正對著大門的是孫中山的塑像。他正坐在一張銅椅上,雙目炯炯有神,像是在思考什麼。祭堂後面就是墓室了,聽導遊說孫中山的遺體就埋在墓室地下五米處,可惜沒開放。

  參觀完中山陵,我對孫中山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決定回家把孫中山的書再看一遍。

參觀中山陵園個人觀後感3

  在今天我們去看望了孫中山先生。

  從中山陵爬到紫金山下山,然後又從紫金山爬到中山陵,走了兩遍。沒辦法,山太矮了,著實沒過癮。

  孫中山先生的家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很有氣勢。全域性排列成“警鐘”形圖案,似乎時刻提醒後來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漫山的常青樹蒼翠挺拔,就像孫中山先生博大的精神在此永生。

  按遊覽的順序,陵墓入口處是高大的花崗石牌坊,“博愛”兩個金字,就像是先生墓誌銘的高度概括。沿墓道前行是陵門,青色的琉璃瓦下刻著“天下為公”,青色象徵著蒼天,先生無論生死總是心懷天下。再往前是碑亭,告訴大家先生的家就在這裡。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有392級階梯,由花崗石砌成。祭堂有3道拱門,刻著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門楣上書“天地正氣”,孫中山先生的坐像在祭堂正中,聽導遊說是法國著名雕刻家保羅·郎特斯基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雖然我不知道這名雕刻家有多麼出名,但先生的雕像確實栩栩如生,站在雕像前拜祭了幾分鐘,直到現在還感覺被那雙眼睛俯視著,猶如那帶著浩然正氣的眼睛從天外看著我們。

  跟這莊嚴肅穆的氣氛相比,門外那些賣紀念品的小商販的叫賣聲,實在讓人反感;還有那些嘻嘻哈哈、搔首弄姿拍照的,在這種氣氛下看著實在不怎麼痛快,難道非要留影才能留下存在的痕跡麼?

  拜別孫中山先生,開始爬紫金山。一路上,我回憶自己的生活,就像是現在已經看得到自己的墓地:灰色的土地上一個小土墳,刻著“平庸”的墓誌銘,就等著自己以後躺進去!

  我不想這樣,我還活著。既然活著,就要好好的活,我要改變,我要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