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袁隆平》有感(通用5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袁隆平》有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袁隆平》有感1
今天,我去了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堅韌、幹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痴心地總是想著研製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援,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幹勁!
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多麼值得我們崇拜!他“甘於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電影裡,袁隆平在課堂上推崇了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這種做法令到了領導的批判。他們的批判,讓我感到可惡!他們沒有想到: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劉老師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惡,他們不但無能,而且還阻止別人的事業,阻礙別人的發展。還有一些紅衛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時候把他培養的稻苗全給砸了。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應該都是給這些小人給扼殺的,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
九十後的我們,是不是開始“做袁隆平”了。有許多已經開始努力了,難道我們還想袖手旁觀?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吧!
觀《袁隆平》有感2
每當看完一部優秀的電影我就會寫觀後感,今天去電影院觀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感慨萬千。
袁隆平爺爺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雜交水稻研究中,他把價值連城的珍貴稻種毫無保留地奉獻獻給全人類,使億萬飢腸轅轆的人從此吃飽,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級的貢獻,享有世界級的聲譽,而電影只拍了袁隆平爺爺從30歲到60歲的故事,雖然有點短,但是袁爺爺91年的人生每一年時光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了解,不管是在電影中還是看袁爺爺的採訪都能看到袁爺爺是一個風趣絲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這部影片以鮮活藝術手法再現了袁爺爺心憂天下,造福人類,自強不息,淡泊名利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袁爺爺曾說過"人心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情的本來面目”這句話用在我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出生在一個好時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體驗過挨餓受凍的日子,物質上容易得到滿足,但是精神上卻得不到滿足,人也容易浮躁,然而老輩的人雖然物質上較為匿乏,但是精神上卻是豐富的,他們的內心也是無比純粹的。
再次向袁爺爺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劃過天空就不再回來,但是您的光榮奇蹟將會被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袁爺爺,一路走好!
觀《袁隆平》有感3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電影之所以感人,歸根結底的`原因只有一個——袁隆平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勤勞、堅韌、仁愛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用電腦算出來的。那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點摸索總結出來的。現在搞學術的人難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樣的勤勞辛苦精神呢?就以這次電影釋出會為例,那麼多的媒體記者,釋出會一結束,全都離開,趕回去發稿子。可是他們連電影都沒看,又如何能寫出感動人心的稿件呢?曾經踏實的中國人,在如飛的社會節奏裡,早已經變得浮躁,又怎麼能獲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夠堅韌,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堅韌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在痴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援,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援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為民謀食”的仁愛精神。
袁隆平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這正是中華文化裡,“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這是人類社會最廣大最深厚的仁愛精神,遠比什麼虛偽的上帝來得真實。正是這種“愛人如愛我”的仁愛精神,幫助袁隆平戰勝數不清的困難,最後獲得成功,為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這種精神,是推崇天下為公的中國人所獨有的。這種精神,放在自私社會里是行不通的——現在為什麼不出袁隆平?
電影《袁隆平》裡,袁隆平因為在課堂上推崇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領導的批判。原因當然是“否定社會主義科學,提倡資產階級學術”之類的。這就太令人鄙視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也沒有階級之分,不管誰的成果,只要是為人類造福,為何不可拿來我用?如果按照電影中這幫弱智革命派的邏輯,蘇聯的人造衛星技術,源於納粹德國的火箭飛行技術,技術到底算誰的?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是代表了社會主義的先進,還是納粹制度的成功?
以劉老師為代表的幾個水稻專家,就是這一類人。他們自己無能,卻佔據著位置。這還不算,他們還要極力破壞別人的事業,限制別人的能力,讓別人也一事無成。大家都一樣無能,他們的無能看起來才正常,才不會被關注,他們的地位才不會動搖。劉老師因為怕袁隆平培育出雜交稻,趁著大雨把袁隆平的稻田毀掉,寧可損失國家利益,也要阻止能人成功,自私到了極點。“木秀於林,風必催之”,這個風,不是來自敵對方向,而往往是來自自己陣營。這種醜陋的中國精神,貫徹在無數的中國人中間,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大行其道。因為這個精神,中國屢受列強欺壓,被英法聯軍打,被八國聯軍打,被日本鬼子打。因為這個精神,中國屢遭外商打壓,一些醜陋的中國人,爭相在外國人面前獻媚爭寵,卻對於自強的中國人,明槍暗箭,除之而後快。如果說,中國人不能夠根除這種劣根性,那中華崛起夢就永遠只能是一個夢。卑劣的小人們,把無數的袁隆平扼殺在萌芽裡。以至於今天我們對於袁隆平感到格外的珍惜。然而,按照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她應該產生千千萬萬的袁隆平才對。那些被扼殺了的天才,都毀在這些中華民族的小人之手!
袁隆平代表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們的使命才剛剛開始。如何參與重建中華民族精神,使我們的國人,人人都可以成為袁隆平,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果靜林們已經開始努力了,我們難道就只想旁觀?為了祖先的光榮,為了國人的幸福,我們需要為重振中華精神做點什麼!
觀《袁隆平》有感4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袁隆平》。
電影開演之前,媽媽什麼都沒有對我講,我也不知道袁隆平到底是誰,是幹什麼的。電影開始後,當我看到影片中有個姐姐餓得頭暈,還是那個姐姐要拿出家裡僅有的準備種地的種子要給袁隆平爺爺做飯吃而磕破了頭,袁爺爺眼睛裡滿含著淚水、充滿著堅定:不能讓老百姓再捱餓,讓老百姓吃飽從那以後成了袁爺爺畢生的奮鬥目標。我忽然想起,我在國學班裡最早學過的神農氏,那袁爺爺不就和神農氏一樣,用一根神鞭,正在趕走那個讓許多人民飢餓的惡魔。
從那以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袁爺爺數十年如一日,不論春夏秋冬:在烈日下、在暴雨中,他不畏懼任何困難,勇敢執著地為著自己的夢想前行。最終經過十幾年的艱苦科研,袁爺爺終於成功了!
我雖然還只是一個二年的小學生,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夢想——真的很想在若干年後去北京念一流的大學。媽媽告訴我那同樣也是一條艱苦的道路,我也要像袁爺爺一樣,遇到困難執著前行,多多學習增長本領,持之以恆地朝著自己的奮鬥目標努力向前!!!
觀《袁隆平》有感5
這天,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同學一起去階梯教室觀看《袁隆平》這部電視,看完這部電視,大家都深有感觸。
片子主要講了袁隆平在早稻常規品種實驗田裡,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上一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這樣,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而無雜的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於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嶄新的課堂上來。之後,他在稻田裡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從那時算起,袁隆平和助手整整花了6年時間,卻仍沒有達到他想要看到的成果,但他毫不氣餒,吸取了這6年以來的教訓,終於達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看了這部片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做了很多作業,碰到了一道稍微有那麼一丁點兒難的題目,我就去請教爸爸,不多考慮什麼,但等爸爸做出來題目之後,我才發現這道題是多麼的簡單。以後我一定會多思考再請教。
袁隆平堅持不懈的精神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上,我會學習他,做一名和他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