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精選3篇)

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精選3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1

  這天下午,整個初一年級都在看電影,而我班看的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印度電影。

  電影從一個小男孩的口吻講述了他舅舅家的事情。他舅舅是一個摔跤手,但為了生活,放棄了自己的冠軍夢,便把自己的夢想的希望放到了孩子身上,在試過各種偏方的情況下,生下了第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滅,卻在一偶然中發現了大女兒和二女兒的摔跤天賦,於是開始試著訓練她們一年,畢竟是女孩子,而且還是在一個思想封閉的國度,自然是不受到人們認可的。女孩們開始找藉口,卻被父親剪斷了長頭,就更收到當地人們的歧視了,她們換上了短褲,進行著魔鬼訓練,經過剛成年就要出嫁的同學的開導她們決定改變女生的命運,於是更加刻苦。

  第一次參加比賽時,因為沒有見過人們都來看,看這個女孩如何打得過強壯的男生,沒想到,竟大獲全勝,慢慢改變了人們的看法,這個姐姐透過自己的努力,打贏了一場重要的比賽,為了拿到參加大賽的權利,進入了國家隊,接受另一種教育,但在比賽上屢屢,但又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在父親與她爭論時,她將父親打敗——父親老了。後來經過妹妹的開導,以及父親偷偷地訓練,站上了世界的舞臺。而教練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最後的決賽中,將父親關入了小屋子裡,以至於後來她亂了陣腳,但在關鍵時刻想起了父親的話,用高難度動作得到五分獲勝,國歌響起,父親聽到國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電影完,過程中同學們也曾熱烈鼓掌,也曾潸然淚下,也曾開懷大笑,但更多的是感慨吧?這位父親不就像我們的父母嗎?望子成龍之心哪位家長沒有?只是成功路上往往會有幾顆絆腳石,這又算得了什麼?只要努力不放棄,最終還是會成功的,不是嗎?

  我,我們,正追夢在路上,真正的教練就是自己。

  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2

  電影部部大賣,更在好萊塢大片佔據中國電影市場半壁江山的情況下,能夠為印度電影爭得一席之地。由阿米爾·汗監製並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上週五上映,在排片並不佔優的情況下,首週末三天票房過8000萬,昨日票房過億,且隨著口碑發酵,後勢強勁。

  雖然印度電影很少在國際電影節上得獎,但他們卻創造出了“寶萊塢”,在全世界電影市場都有觀眾。他們的明星更是不乏成功打入好萊塢者。與印度電影相比,中國電影應該學些什麼呢?

  敬業——先增肥再暴瘦

  在4月舉行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第二次來到中國的阿米爾·汗絕對是人氣最高的明星之一,演員、編劇、配樂、演唱、導演、製片,樣樣擅長,而且因為關心社會民生,曾被稱為“印度的良心”。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爾·汗的最新力作。電影不但奪得2016年寶萊塢電影票房冠軍,更創下了印度本土歷史票房之最。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教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

  拍攝這部勵志的體育題材影片,阿米爾·汗坦承最大的難度是他體形的變化。為了拍這部電影,阿米爾·汗先是暴飲暴食在短時間內從138斤增肥至194斤,隨後又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接受魔鬼訓練,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將體脂率從37%直降到9.8%,更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學習摔跤技巧,最終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年過五十的巨星為了一個角色還這樣拼,令人心生驚歎,當被問道為何要用“先增肥後減肥”這樣迂迴的.方式拍攝電影時,阿米爾·汗笑稱因為“擔心電影拍攝完畢之後,就沒有動力減回去了”。

  其實,在現在的拍攝條件下,這樣的體形變化完全可以用特效化妝來完成,但阿米爾·汗卻堅持要增重,因為他說人真的變胖的時候,身體機能是會發生變化的。他想真實地呈現出胖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身為演員,增肥和暴瘦都是常有的事,你必須要有職業精神。”所以阿米爾·汗大肆吃各種食物讓自己發胖,開始還覺得很有趣,可是慢慢地看著自己胖成了圓球,連坐下都感覺到累,他是真真感受到了胖人的“痛苦”。可是更痛苦的還在後面,他稱減肥的過程簡直是噩夢。

  真實——不炫技老老實實講故事

  這種真實感,無疑是影片打動觀眾的一個主要原因。除了外形上的真實,阿米爾·汗還與故事原型馬哈維亞先生接觸了很久,他還學了印度方言以求融入到角色中。因為尊重,阿米爾·汗說電影的99%都是真實情節,他不想“炫技”,也不想為電影增添什麼“花邊因素”,他只是想老老實實地把這個故事講好。可是這個“老實”卻不意味著故事的平淡,影片節奏鬆弛有度,有溫情有喜劇有燃點,毫無文化違和,讓中國觀眾能深深共鳴。

  拍攝《摔跤吧!爸爸》難免受傷,阿米爾·汗和片中扮演他女兒的演員都分別經歷了背傷、骨折等痛苦,他們不會想到什麼替身、摳像這些問題,所以電影中的摔跤比賽才會讓觀眾看得那麼緊張,每場對決都像是真實比賽,讓觀眾揪心。

  正能量——遵從本心拍電影

  印度電影載歌載舞,有美女,有美景,有歡樂,有感動,型別也豐富,可是,不管什麼題材,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有著對人生、對宇宙、對世界的思考,那種無腦的低俗喜劇很少。

  阿米爾·汗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自己拍戲從來不會按照型別和個人喜好選擇劇本,“關鍵在於故事能否觸動我的內心。我之前也拍過動作片,一樣令人感動。”阿米爾·汗的作品並不都是討好觀眾的作品,他的電影時常在收穫高票房的同時也受到爭議,例如《我的個神啊》就嘲諷了印度宗教。阿米爾·汗並不在意這些社會壓力,他認為任何一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聲音,作為電影人,應該以很開放的態度接受各種聲音,“電影的作用不僅是娛樂。電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應該為社會做貢獻,啟迪人心,讓社會像大家庭一樣。”

  作為一位拍出了不僅在印度本土大賣,在國外也廣受歡迎的作品的電影人,阿米爾·汗對於合拍顯然有發言權,他表示自己在電影世家中長大,從小耳濡目染的創作要義就是——故事永遠是電影的核心:“在我看來,有一個好的角色,有一個好的故事以後,電影是可以超越國境的。在我讀到一個劇本的時候,我只會考慮自己是不是因此而興奮、激動,我不會考慮印度觀眾或者全球觀眾如何看待這個劇本,它能不能受到印度或者是國際觀眾歡迎,這是我猜不到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會遵從我的本心,這是我拍電影的最大動力。”

  貼地氣——堅守印度文化

  好萊塢在中國被戲稱為“好萊虎”,而這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幾乎所有國家的電影都受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可是在印度,強大的好萊塢電影卻無法影響印度電影,甚至現在印度電影和電影人在世界電影的地位處在上升趨勢,印度被稱為寶萊塢,問及原因,阿米爾·汗認為其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因為我們與觀眾走得更近。我們不怕好萊塢,因為我們的電影一直堅持自己的特色,只要我們的人民喜歡印度文化,印度電影就會一直壯大下去。”

  阿米爾·汗認為本土文化特色不應該成為合拍片障礙。他舉例說:“2001年有一部電影講的是印度中部一個小村莊打板球的故事,這部電影最後獲得了奧斯卡提名,在全球各地放映都取得了成功。再比如一部電影反映了中國的文化特色,作為一個印度人或許覺得不熟悉,但我也會為有機會了解這種文化的差異感到興奮。”在他看來,合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能夠讓兩國優秀的導演、演員們得到新的機會,也能夠促進文化上的交流:“不過不能對合拍這件事過於樂觀,要有一個好故事,然後要多努力才可以。”

  摔跤吧爸爸小學五年級觀後感3

  《摔跤吧!爸爸》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是一部講述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志喜劇電影:馬哈維亞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本來希望有兒子可以幫他完成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的夢想,結果妻子卻為他連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馬哈維亞意外發現孩子身上的天賦,最終將兩個女兒培養成了世界級的冠軍選手。

  影片去年在部分國家公映後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不僅在印度本土成功登頂影史票房冠軍寶座,IMDB評分8.8分、爛番茄收穫96%的新鮮度,也說明影片同樣獲得歐美觀眾的認可。

  如今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身兼製片人的阿米爾·汗針對中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對原160分鐘影片進行了重新剪輯,去除了一些慢鏡頭以及印度俚語段落,令中國版節奏更緊湊,也更加通俗易懂。目前該片在豆瓣上評分從上映前的8.8分升至9.2分,有67%的評分者給出了五星評價,它也是今年國內院線上映影片中唯一一部豆瓣分數超過9分的影片。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儘管同樣於上週五上映的漫威超級英雄大片《銀河護衛隊2》 佔據著全國院線40%以上的排片,《摔跤吧!爸爸》憑藉口碑不斷髮酵,排片率逐步升至15%左右,首週末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上座率也領先於同期影片。截至昨晚,該片票房已近7000萬元人民幣,從趨勢來看要超過兩年前同樣由阿米爾·汗主演的《我的個神啊》 在國內首週三天3200萬元、累計1.18億元的票房成績,基本無懸念。

  高立意“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

  僅從電影的娛樂屬性來看,《摔跤吧!爸爸》已經是一部非常成熟的商業電影,懸念迭起,敘事流暢,節奏感張弛有度,可看性極高。“這樣的娛樂片有笑有淚,劇情飽滿逗樂,競技驚心動魄,可以說近期最燃最熱血的電影。”

  從更深層次來講,觀眾對於該片的追捧原因更在於影片的題材和立意。阿米爾·汗作為印度頂級演員,雖然產量不算特別高,但他的幾部代表作幾乎都反映了印度的社會問題,《三傻大鬧寶萊塢》諷刺印度教育,《我的個神啊》探討了當代宗教信仰,《摔跤吧!爸爸》則關注女權問題。馬哈維亞在摔跤決賽前對女兒鼓勵的話語成為了影片的點睛之筆:“無數個女孩將跟你聯合起來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務事,反抗從小就開始訂婚,因為明天你的對手不是安吉麗娜,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

  該劇情線也引起了一定爭議,有觀眾認為兩個女兒從小就被強迫訓練摔跤向冠軍之夢努力,等於被剝奪了選擇人生的權利。也有觀眾提出反駁,認為影片還是需要站在印度本身的社會環境下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