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的觀後感範文

《魯濱遜漂流記》的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的觀後感範文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是我媽媽獎勵給我的,她說:“看看這本書吧,你一定會學到不少東西的!”

  我帶著好奇心和疑惑翻開了這本書,首先來看了看作者介紹:笛福,英國作家,他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其代表作品就是《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結合了他和另外幾個人的經歷,因此這本書精彩而又刺激,他造出的形象——魯濱遜,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是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探險者。

  這本書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寫魯濱遜離家前三次的經歷。二,寫魯濱遜第四次航海觸礁,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在孤島上生活28年的經歷。三,寫魯濱遜回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他——魯濱遜,一個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人。二十八,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物!

  他在十八歲那年。隨朋友的父親出海,第一次出海就遇上了大風浪,他十分害怕,後來他所在的輪船上的其他人全部遇難,只有他一個人生還,他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八年的.孤獨生涯。他在島上自力更生,學會了做木船,學會了種水稻和大麥,學會了做麵包,學會了擠奶……他所學會的東西,都是依靠百折不撓的心態來進行的,他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失敗,多少坎坷,但他毫不畏懼勇往直前。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被魯濱遜那堅強的毅力打動了,在荒島上,他沒有悲觀絕望,而是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生存下來,我真佩服他。

  假如我是魯濱遜,我和他也有同樣的遭遇。那麼,我一定會在第一次遇到大風浪時就退縮了,只是因為一個問題,貪生怕死!!我一定不會再去出海。即使,如果後來我也到了荒島上,那我也一定會怕得要死,要麼是傷心而死,要麼是孤獨而死,要麼是絕望而死,不會動腦子去想應該怎樣來養活自己,那我也會在不久之後被活活餓死,根本就不會還有生的希望。

  想著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們不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嗎?是的,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就會些家務事。幫助爸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事不能隨便放棄。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有去珍惜,甚至還有人會去輕生,多麼愚昧的舉動啊.想想魯濱遜,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對於那些人們,我不知他們領悟到了什麼。生活中是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這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