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和聲》觀後感範文
在《中國好聲音》成了“中國好小品”,《快樂男聲》成了“快樂男色”的大背景下,《最美和聲》可以說是今年夏天所有音樂秀裡最“素顏”的一款。沒有重口味,沒有麻辣燙,沒有毒舌揚。乒乓球有單打也有雙打。音樂秀有獨唱也有合唱。北京衛視剛剛開播的《最美和聲》就是夏日音樂秀裡的雙打專案。
去年暑期,《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今年暑期,各衛視掀起音樂選秀大戰。儘管導師人選和晉級程式各自不同,幾乎所有的比賽都是以選手的表演為基礎,優勝劣汰。只有《最美和聲》是由導師和學員共同表演,然後決定哪位選手晉級,哪位選手謝幕。把導師拖入比賽,是這檔節目的最大亮點。別的比賽中的導師,看的主要是“口才”和育化學員的'能力,這裡則既比說的能力,也比唱的功夫,教學生也不只體現在場外的悉心指導,現場的對視和拖帶也非常重要。
北京臺大松心,乾脆連“快嘴華少”那樣的廣告型主持人也沒安排,直接把一襲白衣的楊坤派了上去。楊坤不具備機關槍一樣的出語速度,但他“32場演唱會”練就的調動氣氛的本事也還成,而且念廣告時的虔誠一點兒也不比華少差。四位導師中,范瑋琪人甜歌也甜,是舞臺上的感性色彩。羽泉分體,“醜的”和“更醜的”各帶一個徒弟,拼歌鬥嘴。蕭敬騰是臺上的不安定因素,他一度穿越到“好聲音”舞臺上,要搶人。
《最美和聲》的有意思之處就在於,導師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前半程要用心把隊員託上去,後半程要狠心把隊員刷下去。這實際上乾的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事兒,不糾結是不可能的。心思冷靜的羽凡果斷地做出了“不管怎樣都會傷害人的決定”,而范瑋琪和蕭敬騰則盤旋良久後決定讓出場的兩位學員同時晉級。選手還會成群結隊而來,早做決斷早主動,早不忍則亂後謀。雖然每位導師在後頭還有一次替換學員的機會,但入圍了再“扔”出去豈不是更大的傷害?
《中國好聲音》去年靠的是“轉椅子”的噱頭招人,今年則全憑導師大戰來熱場和吸睛。《快樂男聲》有超高人氣的偶像評審團,還有“扔耳機砸人”的火爆場面和“我為方臉代言”的麻辣點評。相比之下,《最美和聲》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歌外因素”,時間和空間儘可能地留給了音樂。楊坤不太會耍寶,四位導師也不以開玩笑見長,整臺節目就是投入地唱,糾結地選,儘可能杜絕煽情環節,不允許出現口水大戰,如同北京音樂廣播的口號一樣:就聽好歌不聽話。
當然,音樂節目畢竟不是唱片錄製,趣味環節還是點綴的。比如範範的第二個學員情歌唱到HIGH處,一下子就單膝點地嚮導師示愛,場下一片歡騰。而海泉也抓住了羽凡與女學員對視的瞬間,揚言要給白白何打電話。這些作料灑上後,歌唱與歌唱之間有了平滑過渡。
總的來說,在《中國好聲音》成了“中國好小品”,《快樂男聲》成了“快樂男色”的大背景下,《最美和聲》可以說是今年夏天所有音樂秀裡最“素顏”的一款。沒有重口味,沒有麻辣燙,沒有毒舌揚。這透著一股子淡定和沉著,似乎是要在熱浪滾滾的主幹道外開闢一條清淨涼爽的新航線。能成了也不錯。
節目剛剛開場,關注還在積聚。選秀大戰未有窮期,且看最終是誰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