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觀察日記作文八篇
【篇一:變形蟲】
今天傍晚,我向王老師要了一瓶培養過的池塘水,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顯微鏡觀察起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觀察,目標總算出現了。
它在水藻中緩緩地“流動”,一看到這小傢伙,我喜出望外,這不就是科學書上介紹的變形蟲嗎?
變形蟲跟草履蟲一樣,都是單細胞生物。變形蟲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它可以變形,所以在觀察時不能準確無誤的找到它,以至於對它不甚瞭解。
變形蟲在顯微鏡下就似一攤水在緩緩地“流動”。
其實,變形蟲也沒有“天大”本事,不能擺脫它的基本形狀。也就是說,不能從變形蟲變化到草履蟲。變形蟲就似一攤水,往任何地方都可以伸出偽足,而偽足的方向也就是變形蟲所要前進的方向。
變形蟲和草履蟲一樣,都對環境很敏感。愛到刺激後,也會形成一個膜殼,和草履蟲一樣不食不動。
在我猜想,變形蟲在遇到“食物”時,可能會舉起偽足,向“食物”噴射一種不明液體,從而把“食物”迷惑在原地,而自己則緩緩地前進,直到把“食物”吞進“肚子”裡。而那不明液體,可能只有一會兒的時間可以迷惑住“食物”吧!但這些只是我的猜測。
【篇二:神奇的洋蔥】
洋蔥是一樣很平常的蔬菜,或許大家都吃過,可是你們觀察過嗎?
洋蔥的外表皮呈玫瑰紅,溼溼的、滑滑的,像剛出生嬰兒的臉蛋;頭上有一簇“表皮”,如同小姑娘頭頂的朝天辮;下面有四五十條白色的根鬚,似我爺爺的白鬍子;整個身體近似球形,圓圓的,可愛極了!如果你用刀水平切開,你就能看到洋蔥內部的神奇,從外到裡,一圈一圈,都是同心圓,“畫”圓功夫不差於圓規;要是你是從上往下縱向切開,美麗的圓環消失了,頓時成了一朵粉紅色的荷花,花瓣一片包著一片,含苞欲放!
可愛的洋蔥,神奇吧!要是你覺得這樣就算得上神奇,你就錯了!還有能讓你口瞪目呆,更為神奇的呢!
那天科學課,王老師讓我們每一個同學觀察一片璃(洋蔥切片)。經過好一陣子焦急的等待,總算輪到我了,我急切想一睹為快,於是,我趕緊湊上前去,透過顯微鏡的目鏡,睜大眼細心觀察起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哇!哇!”原來一點也不起眼的洋蔥皮,在高倍顯微鏡下,竟然如此神奇!洋蔥表皮色彩絢麗,裡面分隔成一個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小房間,這些小房間都有紫色的牆壁(有些像經脈)相隔,排列非常有規律。這每一間小房間就是洋蔥表皮的一個細胞。原本在放大鏡下的半透明的小點兒,在顯微鏡下看得異常清楚,我這才發現它原來像一個小氣泡。而那些黑色、黃色的小點兒,則更像是一個個細胞的小眼睛,眨著眼,述說著自己的神奇……
我想我喜歡上了可愛神奇的洋蔥,喜歡上了充滿神奇的科學!
【篇三:草履蟲】
今天又是一個下雨天,我正好可以在家觀察那瓶池塘水。不一會兒,我就發現了草履蟲。
草履蟲,微生物的一種。因為長得像草鞋,所以叫做草履蟲。草履蟲生活在不流動的淡水中,身體表面有許多能擺動的細毛,草履蟲就是用這麼細毛來感覺周圍的環境,並且自由運動。草履蟲是一個單細胞,可它卻能完成消化、呼吸、繁殖、排洩等所有的生命活動。
放大後的草履蟲,身上有一些小“水泡”似的東西。雖然是微生物,但它卻能對外界的刺激、影響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例如:把草履蟲作成片後,過一個晚上,它的身上便不再是透明的了,變得有些黃,有些黑。那便是它的膜。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後,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草履蟲的“頭部”是有些圓的那頭,“尾部”是有些尖的那頭,草履蟲吃東西時,是用“嘴巴”周圍的纖毛來“運送”的。(相當於我們人類用筷子往嘴裡夾菜的那個過程)草履蟲呼吸的地方是一些圍在一起的小圓孔。(它們一張一合,類似於人膠呼吸時的鼻子一樣)。
在培養草履蟲的瓶子裡,我發現,草履蟲一般只在瓶子底部,大約在瓶子中水的高度的三分之一外活動。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底部比較暖和吧!也可能是因為那些乾草都沉澱於瓶子底部吧。這些草履蟲,只有在察覺到水面有東西時,(如湯啊等小水滴)才上去吃。
草履蟲的繁殖方法可真是“老套”:每一次都是一隻草履蟲拉長後,一分為二,成為二隻幼小的草履蟲。
我並不知道草履蟲分不分公母,是不是每一隻都可以繁衍後代。但我知道草履蟲每到一個時候,“身體”會開始“膨脹”,然後變長,中間開始變細,從而變成兩隻草履蟲。你應該扭過香腸吧!雙手在香腸兩邊反方面用力,中間會被扭得越來越細,最後拉斷成二根香腸。
【篇四:君子蘭】
我們家有一盆君子蘭,已經種了十多年了。聽爸爸媽媽說,君子蘭只在我出生那年開過花,後來就再也沒開過了。
去年,爸爸買回來一個新盆,裡面裝上了營養泥,給君子蘭換了一個新家。君子蘭住進新家後,葉子長得碧綠碧綠的,又大又寬,像小兔子的耳朵。爸爸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定期給君子蘭澆水。
有一天,我去給君子蘭澆水,發現葉子中抽出了一個嫩綠的小芽,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驚喜地說:“呀!這是君子蘭的莖,可能君子蘭要開花了”。我聽了很高興,每天放學回家都去看君子蘭開花了沒。可是,君子蘭除了莖長高了,其它卻一點變化也沒有。一連兩個星期它都沒什麼動靜。我有點失望了,心想:媽媽是不是看錯了?不過,我還是堅持定期給君子蘭澆水、鬆土。
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發現君子蘭的莖上長著許多嫩嫩的小花苞。我欣喜若狂,趕緊拉著媽媽的手過來看。媽媽說:“君子蘭要開花了,你可要多關心它呀!”
又過了一個星期,小花苞長成了橢圓形的黃綠色的大花苞,我數了數一共有十九個,真多呀!
過了沒幾天,花就開了!花朵像一個個小喇叭,一半紅,一半黃,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羞羞答答……似乎宣告著春來的訊息,特別惹人喜歡!
看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也要有恆心呀!
【篇五: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洋蔥是一樣很平常的蔬菜,大家都吃過,有的可能還仔細觀察和研究過。現在,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用不同的儀器觀察到的洋蔥吧!
首先,我是用眼睛觀察的。用肉眼看去,洋蔥是個近似球形的物體。切開一半,便可直接觀察到它的內部結構。取其中的一片,就可直接看到洋蔥那清晰的“紋路”。用手摸,感覺是溼溼的、光滑的。用鼻子嗅,嗅嗅的是一股刺鼻的、難聞的味道。
其次,是用放大鏡觀察。透過放大鏡,可看出在“紋路”間的,那些一點一點的小點兒。小點兒有的是黑的,有的是半透明的,還有的是黃色的。
最後,用的是光學顯微鏡。但光學顯微鏡也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光學顯微鏡,一種是高倍光學顯微鏡。兩種差別甚大!
普通顯微鏡: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洋蔥的表皮細胞。在那些長方形的細胞間,都有紫色的經脈相隔。剛才在放大鏡下的半透明的小點兒,在顯微鏡下看得異常清楚,我這才發現它原來是一個小氣泡。而那些黑色、黃色的小點兒,則是被蟲子“糟蹋”過後留下的印記。
高倍顯微鏡:洋蔥在高倍顯微鏡下把缺點、優點完全“暴露”了。在高倍顯微鏡下,我還發現了,在普通顯微鏡下的長方形的細胞中,還含有一些或大或小長方形的“小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