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精選3篇)

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

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精選3篇)

  相信大家都寫過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話題作文只提供寫作的話題,而沒有中心、材料、結構、文體、語言等等的限制。那麼話題作文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1

  歐陽修“朝而往,暮而歸,四是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他的樂趣在於去醉翁亭飲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的樂趣在於與世無爭地過著寧靜的鄉村生活。而“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的樂趣則在於讀書。

  五年前,我只對《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情有獨鍾,因為這兩本書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當上了初中以後,我瘋狂的戀上了小說.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還有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這些都是我初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像莎士比亞說的”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就是讓我懂得人生的一本書。這本書主講的就是:主人公在一次海難中,被漂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他在島上艱苦地生活,學會了許多事情。在荒島的生活沒有讓他沮喪,也沒有讓他消沉,反而讓他的人生多了一次冒險的`經歷與一份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在島上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靠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卻讓他幸福、快樂、滿足。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人生這兩個字很平凡,但意義很大。我們不能受到委屈或遇到挫折就退縮,就沮喪。我們應該勇敢面對,堅持不懈,學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與困難抗爭到底。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2

  午後的陽光緩緩流動,手捧一本書,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靈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題記

  自從看了一些書籍讓我學會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人需要目標:世界潛能大師說過:“成功等於目標,其他都是這句話的註解”。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就是他的心靈的寄託,有目標的人,是以身為箭,以心為弦,將自己的目標成功射去。大多數人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為懶惰,而是沒有目標沒有動力。大家都知道居里夫人吧,她是個有遠大目標的人。尋找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線,每天在煙熏火燎中反覆試驗,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終於提煉出0.1克鐳。等其他人,我感悟到人不能沒有目標,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向自己目標奮鬥,像居里夫人一樣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不能半途而廢,要一直堅持下去。

  做人要誠信:魯迅說過:“誠信為人之本,”是啊,誠信是做人的基石,如果一個人連誠信都做不到,就不會令人喜歡。書中有位有這樣一位老太太,一貧如洗。她東拼西湊地開了一家零件批發商店,多年之後竟然腰纏萬貫。何以至此?因為她堅信“一毛錢”中有誠信,即每盒零件只賺一毛錢。有一次,買方算錯了錢,老太太立即轉了幾趟車,親自把錢送還。如今,這位文盲老太太依舊過著多年前的清苦日子,依舊堅持“一毛錢”的誠信,絲毫未因富裕而“昏頭”。有人問她為何這樣做,她只是說:“我覺得舒坦。”是啊,做人必須得誠信這樣才受人喜歡,才能舒心,回想自己以前做過不誠信的事真不好得向他們認錯。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待人誠信,這樣才受人喜歡才能讓別人信任。我們一定要遵守自己的承諾並且去做好它。

  人需要感恩: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他們用無私愛默默的愛著我們,不圖回報,只希望我們能快樂。可我們何嘗懂得父母的心?看到書中一個家庭貧窮的女孩知到媽媽為了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學習考上重點大學回報父母。回想自己只會向父母要特別對不起父母。我感悟到我們要牢記父母的好,父母的辛苦,在生活中多逗他們開心。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長大好好對父母。

  書中讓我感悟到許許多多的道理,我願成一條小魚在知識的海洋遨遊,感悟其中的道理……我愛書,我感謝書,讓我從中感悟到這麼多。

  以書為話題的初中作文3

  在法國,從政府要員到作家、教授乃至普通百姓,幾乎都有愛書和讀書的習慣。難怪一位法國人說:“如果房間裡沒有書,就彷彿一個人沒有靈魂。”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法國人之讀書,並不是因為生活的負擔和生活的壓力,而是因為受濃厚興趣和美妙情愫的牽引、役使。

  如果把讀書視為心靈的旅程的話,那麼從容實在是最為緊要的了。你無論讀什麼,都需要給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一個靜謐的氛圍——寫作是個人行為,讀書又何以不是個人體驗?讀書一旦進入了從容的境界,則定然像元人吳徽所說“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說,此時此刻,讀書人已在精神上與古人相溝通、相交流,從而陶冶、淨化、提升了自己的心靈世界。

  從容讀書的真諦若此,然而,卻並非人人都能把握。最近,從報上看到這樣兩則故事,覺得頗能說明問題。南北朝有一名學者叫陸澄,他從小好學,青燈黃卷,行坐眠食,手不離書。可讀三年《易經》,背得滾瓜爛熟,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表面上觀之,“讀三年《易經》”怕是夠從容的了,然而,不求審美體驗、感情共鳴,不求甚解,又怎與從容讀書沾上邊去?同是讀書,亦喜背誦,文學巨匠茅盾卻從容得可以。他照樣能熟練地背出120回的《紅樓夢》,茅盾在長篇小說創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不就歸源於其從容讀書,能夠把書本知識轉化為精神的養料?

  鎮鎮定定、從從容容讀書的人,怕不乏讀書的情趣。想當年,司馬溫公啟卷“必先几案潔淨,藉以茵褥,然後端坐之”,有的則“夜雨孤燈亂翻書”,有的以為“讀書要在床上、爐旁、霧煙中、酒瓶邊才行,這樣才能讀出味道來”。於是,我猜想魯迅讀史,從通篇盡是“仁義道德”的字縫裡,看出滿本都是寫著“吃人”兩字,看出了幾千年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即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石破天驚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識,然而,何以不跟魯迅一茶一煙相伴,不慌不忙解構、有滋有味剖析有關?

  一個人真要做到從容讀書,沒有把讀書當作心靈義務,沒有把一段青春時光託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那大抵是不行的。因為不想從容讀書者,自可以有諸多的理由,什麼世界太吵呀,熱鬧事太多呀,誘惑太強呀,等等。亦難怪古代不少讀書人總是把靜坐作為理學的必修課,以清心寡慾,打消雜念。朱熹告誡讀書人說:“當靜坐涵養時,正要體察思繹道理。”程頤則“每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是啊,只有衝破名韁利鎖,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方能從容讀書。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該是無條件的,它完全取決於自我的選擇。就拿法國密特朗總統來說,他從政數十年,無論政務活動多麼繁忙,每天不讀兩小時書總是夜不安寢的。一個國家的總統其繁忙程度當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夠從容讀書,那麼我們呢?

  作家茹志娟書室掛著寫有“煮書”二字的條幅。她說:“書,光看是不行的,看個故事情節,等於囫圇吞棗,應該精讀。然而,還不夠,進而要‘煮’。‘煮’是何等爛熟、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