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驪山的作文
山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上文物勝蹟眾多、自然景觀秀麗,小編收集了關於驪山的,歡迎閱讀。
第一篇:關於驪山的作文
驪山是陝西的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而聞名於世的華清池就位於驪山腳下,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的故事就發生在華清池的兵諫亭。到西安旅遊,除了登大雁塔,看碑林,觀兵馬俑,過灞橋,逛古都,上秦始皇陵外,華清池是必定要去的,驪山是不可不登的。
正月的西安有些寒冷,正月初七,天陰沉沉的,雪飄飄悠悠的下起來,爸爸笑著說:“走,兒子,咱們去登驪山,雪中的驪山可美了!”我興奮地答應了,因為我早就聽說過驪山很美了,今天必須去看看那裡雪中的風景。等到了驪山以後,雪下得更大了,我抬頭望著高聳入雲的驪山,心中不禁讚歎道:“好高啊!好美啊!”晶瑩的雪覆蓋在驪山上,好像雪的世界一樣。
隨後我們開始了登山的旅程,我本來以為雪這麼大,路又很滑,登山的人一定很少,沒想到登山的人還挺多,看來大家也想一覽驪山雪中的風景啊。我們一邊向上攀登著,一邊欣賞著粉妝玉砌的世界,到處都是白皚皚的一片。這時我想到了一個主意,只要把松樹枝輕輕一扳,雪花就紛紛揚揚的飄下來了,就像暴風雪一樣。我們繼續向上走著,可驪山實在太高了,想上山就必須走樓梯,我最怕的就是走樓梯了,才走了五分之二就想放棄了,爸爸鼓勵我說:“兒子,加油,再往上走就可以看到裝甲車和吉普車,還可以參觀蔣介石藏身的`山洞呢。”我又打起了精神,因為誰不想看蔣介石是在哪裡被抓住的呢。我們繼續向上走著,不一會就到了“捉蔣亭”,這裡就是蔣介石被捉住的地方,看著那窄窄的山洞,我不禁聯想起當時的情景:當時正在夢中的蔣介石被槍聲驚醒,穿著睡衣慌不擇路的逃上驪山,藏匿在山上的那個小石縫裡。我們繼續向上攀爬著,這是山上起了霧,我向四周眺望著,彷彿在仙境中一般,過了一會我們就抵達了位於半山腰的“老母殿”,傳說這是女媧煉五彩石的地方,這時從山上往下看,山下的建築彷彿在雲山霧海中飄浮著……
當我氣喘吁吁地登上山頂時,望著紛飛的雪花、積雪覆蓋下的蒼松翠柏、隱隱欲現的亭臺樓閣,就像在畫中一般,疲憊都隨之而去,多麼想把這美輪美奐的景色描繪下來,永駐我們的心間啊!
第二篇:關於驪山的作文
華清池就是在驪山腳下。我們是直接乘纜車上到山頂,在從上往下走。首先我要去的地方是兩棵樹邊,那兩棵樹有什麼好看的呢?先去看看吧。現在我來到了這兩棵樹旁邊,仔細觀擦,發現它們倆的樹枝是連著的呢,這就是連理枝吧。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說的是楊貴妃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情故事。那怎麼分辨出哪棵樹是雌的、哪棵樹是雄的嗎?我再仔細看看,發現有一顆樹上開花,有一棵樹上則不開花。那開花的樹當然就是雌的,不開花的樹當然就是雄的啦。楊貴妃與唐玄宗李隆基的愛情真是分也分不開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多美的愛情!
接著我要去另一個地方參觀,現在到了“西安事變”的現場。我仔細一看,這個牆壁上有非常多的槍彈孔,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張學良、楊虎城將軍要求當時的蔣委員長積極抗日,可他不答應。他們就抄起傢伙,逼問蔣介石,結果蔣介石先知道就先走一步了。他們來了之後,見不著蔣介石,就拿著槍亂打,結果蔣介石早已逃之夭夭了。那麼蔣介石藏在哪呢?他藏在虎斑石後面。虎斑石是一塊石頭上面長著像老虎的斑紋而得名的石頭。在虎斑石後面發生了一個非常可笑的故事。一天幾個士兵在那尋找蔣介石的下落,他們找來找去,結果一個士兵不小心被石子絆了一下,仰面朝天,搶口正對著蔣介石,蔣介石嚇壞了,他急忙說:“別開槍,我是蔣委員長。”所以蔣介石就這樣被發現了。我來到了虎斑石前。看,蔣介石當時就藏在兩塊石頭中間的夾縫裡,真夠隱蔽的。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安事變”,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促進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抬頭望山頂望,看到一個方方正正的東西,那就是烽火臺。烽火臺曾發生過“狼來了,狼來了”一樣的故事。話說西周最後一個皇帝叫周幽王,得到了一位美人叫褒姒。褒姒雖然美麗,但她從來不笑。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就對臣子們說:“誰逗褒姒一笑,我就賞他千金”。所謂“一笑值千金”就是這樣的由來。周幽王請了一個又一個人,還是沒能逗得褒姒一笑。有一天,來了一個人叫虢石父,他是朝中的奸臣,他想博得這一千金,於是便對周幽王說:“我們不是有烽火臺嗎,如果咱們點起烽火,讓眾諸侯過來營救咱們,結果發現我們其實不需要幫助,讓他們悻悻地離開,不是非常可笑嗎?這樣美人就能一笑了。”周幽王聽了,非常高興,立馬賞了虢石父千金。於是周幽王就點起了烽火,眾諸侯前來救駕,結果眾諸侯發現周幽王其實在騙他們,於是就憤然離去。褒姒見此情景,果真“撲哧”一聲笑了。周幽王非常高興。可是過了沒多久,外敵入侵。當週幽王再次點燃烽火時,卻無人來救,西周至此滅亡了,從而留下一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因為在這裡上演了一幕幕了令人深省的歷史片段,人們永遠記住了驪山這個美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