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在其中五年級作文
等不到天黑,煙火不會太完美。
——題記
等一個日光傾城的下午,手捧一杯清茶,看陽光穿透密密斜斜的大片青翠香樟木,最終落在了手中那泛黃書頁上,緩緩浸入那亙古時光裡。靜,在期中。
猶記得幼年時我曾習過一年半載的國畫,卻無論怎麼畫,都還是個半調子,掌握不住精髓。那時的我曾開玩笑地對老師說:“總覺得一說國畫畫得比較好的,就應該是那種蒼顏白髮隨著稀疏或白或黑鬍鬚的老頭子。我也怕是到了那個年紀才學得好國畫吧。”老師聞及此,卻只是一笑而過,不予評價。
如今回憶起來,似乎還能感覺到那個夏天的聒噪。那是個異常炎熱的下午,豔陽在高空炙烤著這個原本就乾燥萬分的大地,似乎是要將一切事物都熔盡了一般。我坐在窄小悶熱的畫室裡,聽著外邊草叢裡有氣無力的蟬鳴聲,心中的燥熱更甚了。我眼前的一切事物好似都染上了火的顏色,礙眼萬分。
無處發洩的我,只得在那單薄的宣紙上不停地塗塗抹抹,揮毫潑墨,一點都不含糊。心中似有團火,不停地驅使我的手臂,去以一種粗暴的方式宣洩自己的不滿。
這樣下去,我什麼時候才能畫好呢?
當我手邊的宣紙越積越多,我的手也早已帶著些痠痛。看著那一張張面目可怖的宣紙,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洩氣,我這是怎麼了?
緩緩抬起頭,想讓眼睛與手臂都放鬆一會兒。這才發現不知何時,美術老師早已盯著我許久了。她淡淡地看著我,臉上竟有幾分笑意。
她緩緩地道:“老人之所以能畫得好國畫,那是因為他們的'心,比年輕人靜太多了。也正是因為心靜,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感知,也就越加豐富。”窗外的香樟在她話語的影響下彷彿泛出了生機,那般青翠欲滴。
她說話向來點到即止,即使年幼的我不懂得的,現在的我也懂得了。
靜,才能使人透過浮華的外表看清本質;靜,才能使人發揮出更大的潛能;靜,才能安撫人的心靈沉澱人的神思。
每當我一人看書,一人畫畫,一人寫作業時,她那略嫌清冷的聲音都會在我耳邊響起,經久不息,使我能更好地靜下心來,迎接未來。
靜中看世界,分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