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旅遊> 高中優秀作文1000字:醉翁亭遊記

高中優秀作文1000字:醉翁亭遊記

高中優秀作文1000字:醉翁亭遊記

  【1000字,醉翁亭遊記】

  小時候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人的文字,本是極易煽動人心的。如此每每背來,總對那滁州的醉翁亭心生嚮往。歐陽修筆下的醉翁亭,在我的想象中,該是一汪清亮的溪流順勢蜿蜒而下,捲起的水花像串串斜插在水中的珍珠;而環繞亭子的,必定是四壁若洗滌過的葳蕤的山壁——只是這終歸是我的想象罷了。

  這此的旅行,可謂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準備倉促,行囊簡單,第一站便是滁州。小時便對這滁州的醉翁亭印象頗深,第一站當然便往了琅琊山的醉翁亭罷。此是後話,暫不多言。

  沿一條小道向前,走到盡頭便是琅琊山的入口。入了景區,眼前是一條隱在樹木間的小徑,名曰“琅琊古道”。這究竟是不是古道,我不得而知。也許當年歐陽修在此遊玩時,便是走的這條道罷。只是看小徑兩側那磨得光滑齊整的堆做一團的的石頭,似乎並沒有留下多少歷史的磨打與印痕。倘若真為宋朝所修葺,這石縫間怎會塞有厚厚的一層水泥。

  此時雖為深冬季節,小道兩邊的林中卻仍是鬱鬱蔥蔥。樹林隱翳,卻並不茫茫,給我以春天的希翼與溫暖。樹葉密密匝匝,其間漏下幾彎空隙,像是特為陽光留下的。於是陽光像水一般,靜靜流瀉於這一片樹葉與小道上。往來的遊人也都靜悄悄地,怕驚擾了這幅幽靜的畫卷。

  不知不覺左邊轉出一座院落來,上題“野芳園”。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裡曾提到琅琊山的四季美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或許“野芳園”便源於這句詩句?倘若如此,就不得不讚嘆這位題字者的匠心獨運了。此外參觀的另兩座園林,也是取自歐陽修所做文中的詩句。將詩句嵌入整個遊玩途中,真是巧妙而又得體。由於急著去拜訪醉翁亭,野芳園也只是草草地逛了一圈。這其實不過是個後來修建的園子,其中展示了諸多名家來此參觀後留下的墨跡。此外還有古人臨寫《醉翁亭記》的拓本,好像是文徵明所作,其瀟灑飄逸之作,既有行雲流水之意,又不失穩重端莊之態。若不是時間略有所迫,或許我還會細細觀賞臨摹一陣。

  從野芳園走來,遠遠地就瞧見那棕色的樹杈間,跳躍著一隻黑色的鳥兒。走近前去,細細端詳,說它是黑色似乎太委屈它了,這是一隻暗藍色的,黃嘴黃腳的鳥兒。它的尾羽特別華麗,像貴婦手中繡著黑色花紋的藍絲綢摺扇,極優雅地,不著一絲聲響地開啟來,矜持地擺幾下兒,又收回去。有時在你期待它突然地開屏,它卻故意逗你似的,一聲兒不響;等你不耐煩別過視線,它便不停地開合自己的扇子。這鳥兒似乎是歇不得腳的,它常被某件物吸引,而不停移動它那元寶似的身子。我跟著它走走停停,竟不覺走到那通向醉翁亭的路了。這時我那可愛的小夥伴便倏地不見了。這可愛的鳥兒,難道你也知這裡才有最美的風景,故而不動聲色地早早地引我來到此地?

  沿石板小徑走一陣,再過一道石橋,前面便是醉翁亭景區了。醉翁亭處在園中央,那園子究竟叫什麼,我卻記不太清了。大概是叫做醉翁園罷?走進園子,眼前是一個十丈見方開闊的空地,從空地旁左側那扇小門進去,是一個更為窄小的過道,過道兩側門上分別題著“有亭翼然”“山水之間”。這也是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詞句。同樣的詩句這時再讀起來卻又有不同:平日讀來眼中只是一個個字元,現在再念這些詩句,便將其與眼前的山山水水融為一體,讀起來便有些趣味,也多了些意境。我想,今後再誦讀《醉翁亭記》時,腦海中定會浮現出今日所觀到的一切,那對於我有些枯燥的文章於是在我眼中也就生動活潑起來。

  醉翁亭,就在一堵粉牆後,正款款向我走來。也許就在千年前的這一天,歐陽修與三兩好友在此開懷暢飲。酒入愁腸,化作幽怨淚。微醉的歐陽修想到自己一生仕途不濟,心中不免悲涼。但仰頭環顧四周,一城山水染透樹的綠意,那風吹過時微微顫動著的綠,彷彿要流入空中與心中似的。這就像笙簫玉笛悠揚的樂聲,足以洗滌心中的萬慮。不必說遒勁的松樹,叮噹的流泉,寫意的山峰,也不必說靈獸在林間的嘯鳴,蒼鷹在雲朵間的驕影,輕敏的鳥兒突然從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那散佈在草窠間的野花,那白底黃斑的`,嬌弱地展開柔嫩的瓣兒的,就足以使人湧動一片柔情。如此悠閒生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豈不快哉?或許如此之心境,才有了傳世之作《醉翁亭記》。但一代文宗歐陽修之心境豈是我等所能猜測揣度,這終究只是我的遐想罷了。

  醉翁亭就像揭去了面紗的女神,完完整整站在我面前了。她裝扮得特別華麗:四簷上翹,簷下掛著喜慶的紅燈籠,還裝飾著五彩的腳踏祥雲的駿馬。亭子大概新上過漆,棕色或橄欖色的粗大木樑上雕飾著鏤空的花紋,乍看似乎尤其漂亮。可是,這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嗎?它看上去精緻大方且不失典雅,卻讓我感到這其中似乎確鑿少了些什麼。

  “為什麼要重修醉翁亭?保留原先的風貌不更好嗎?”我看著這座已不能讓心泛起漣漪的亭子,向父親問道。

  “大概那亭子經歷了千年風雨,早破損得不成樣子了。便重新修葺,使它恢復原貌吧。”我得到的只是一個令我不止於失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