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一作文> 2017年有關我的家風家訓的徵文

我的家風家訓的徵文

2017年有關我的家風家訓的徵文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下面是小編收集了我的家風家訓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的家風家訓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群,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群裡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裡左洗右刷,從沒閒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專案,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裡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著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裡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裡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第二篇:我的家風家訓

  每個人的家裡都有家風家訓,那麼,什麼是家風呢?我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誠實守信。

  記得上二年級的的一個星期天,我獨自在家寫作業,寫完作業後,無聊的我玩起了彈弓遊戲,我到樹林裡找了一個可以做彈弓夾的樹杈,繫上橡皮筋,然後撿起小石子射起樹來,可這樣我還不過癮,我又跑到屋裡亂射起來,可一不留神—我把家裡祖傳的花瓶打碎了。

  這可怎麼辦?爸爸媽媽回來肯定會罵我的,說不定還得吃頓“竹筍炒肉絲“,怎麼辦,怎麼辦?突然小花貓跳到了我的懷裡,對呀,我可以說是小花貓把花瓶打碎的。嗯,就這麼辦。

  晚飯時,媽媽問我:”你知道花瓶是怎麼打碎的嗎?””可能……可能是小花貓打碎的吧。”我的臉在發燒。

  吃完飯後,我便迅速的跑到房間裡。媽媽會把小花貓趕走嗎?我不想讓小花貓走,這可怎麼辦,要不,我向媽媽承認錯誤吧。可是……我猶豫了。

  最後,我終於鼓起勇氣走向媽媽的房間,我敲了敲門,媽媽開門後,我吞吞吐吐的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花瓶是我打碎的,不要趕走小花貓,好嗎?”媽媽說:”孩子,其實我早在等你了,等你主動承認錯誤,你要記住,誠信就是要求我們首先要誠實,只有每個人坦誠相待,這個世界才會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真善美,這個世界才能變得更加美好。”

  三年級的一個暑假,我和小歡在池塘邊玩泥巴,那一團團泥巴經我們之手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變成了我們的玩具。我們玩得太入神了,以至夕陽掠過天空我們都沒有察覺,知道天上繁星密佈,我才和小歡告別,匆匆跑回家去。

  回到家後,我感到家裡氣氛陰沉,爸爸坐在沙發上,他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不久後,媽媽回家了。對我說:”不是說好五點鐘回家嗎,你看看這都幾點了,你知不知道我和你爸爸多擔心你啊!”我一言不發,是因為我知道是我貪玩誤了時間。媽媽喝了一杯水,心情平靜了下來,語重心長的說:孩子,你要知道,守信是一種美德,沒有信用的人無法在社會立足,守信用的人則會飛黃騰達,走向成功的彼岸。”

  同學們,請記住,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倫理,對於不少人來說,家風甚至影響並決定了他的一生。

  第三篇:我的家風家訓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的`家風街訪引起社會共鳴。“家風就是不許欺負老婆”,“家風就是教育孩子學好習,做好人”……老百姓用簡樸的言語詮釋家風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遞著一種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毋容置疑,在我們身邊也有的父母表現出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焦慮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勾勒出面對跌倒的老人究竟應該選擇“扶”還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來了!”在金錢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良知。同時也呼籲: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於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讓好人有好報。

  作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奮、努力、勤勞、節儉、正直、和善”作為家風用來規範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並影響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們夫婦雖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們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努力和奉獻在平凡中詮釋人生的精彩。在視“分數”為至尊、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我們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激發孩子的興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兒子學習很緊張,可當兒子提出“要參加校學生會幹部競聘”時我們選擇尊重的同時提醒兒子要合理安排時間,妥善處理學習和活動之間的關係,一個學期下來,擔任學生會主席的兒子在搞好學校活動的同時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電視前、餐桌旁,我們也曾談論一些熱點新聞和校園趣事,“在拔河比賽中**班因作弊導致兩班同學大動干戈”,“**班同學因談戀愛被開除”……有時我也會將群裡看到的“*男生在校遭女同學騷擾,成績下滑被父母誤認為談物件而離家出走”等問題與兒子交流,“如果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處理?”“做為家長,我的觀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觀點,在溝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風,增進了母子感情。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係,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影響並引領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