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高考作文跪求零分未如願
高考零分範文:什麼是不朽?
昨晚又是一個通宵的DOTA,從網咖出來直奔考場,揉揉我惺忪的睡眼,看到的卻又是這個2B的作文素材。關於什麼是不朽,這或許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所應該思考的問題,就好像你問街頭的乞丐想不想做美國總統,他一定會告訴你,他只想得到兩個菜包子。
什麼是不朽,我冥思苦想,思緒萬千。
我曾以為,道德與信念是不朽的。可當有一天得知,隔壁班的二柱子去攙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卻被她一把扭住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老家的三大爺變賣了家中僅有的幾隻山羊進城來看病,換來的只是琳琅滿目的檢查化驗單和無可奈何的紅包,在白衣天使燈紅酒綠後的醉眼微醺下,大爺最終還是走了。鈔票,確實是一個能化神奇為腐朽的神器。難怪,班上的白富美們總對喜兒不嫁黃世仁感到扼腕嘆息,幼兒園小盆友的理想是長大了做一名**,這也許就是那些所謂的不朽美德給下一代的偉大啟示吧。
我曾以為,為人民服務是不朽的。可當有一天,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提著大小禮盒、陪著笑臉叩開樓下黃局長家的大門;掛著小號牌照的公車如平原游擊隊一樣,七拐八繞地駛進幽靜的餐飲***;那個在電視裡經常在臺上正襟危坐的李書記時不時地“路過”隔壁單元的`陳阿姨家,而且都是趁陳阿姨的老公出差去的那幾天。我心中有多麼的感慨,領導們的群眾路線走得多好啊,你來我往的就像親戚串門一樣。
我曾以為,師德和師風是不朽的。可當有一天,我回到闊別已久的母校時,黃昏燈下,兒時的班主任早已華髮,卻嫻熟地把一疊疊購物卡放進了抽屜,迅速而又淡定;來到教室,看到數學老師正挑燈為小女生補課,卻時不時捏捏那雪白柔嫩的小手,而那女生早已嚇得花容失色;這時,日理萬機的老校長快步走進初二(2)班,半拉半拽地把一漂亮小女生塞進大奔,朝著某大酒店揚長而去……
我曾以為,誠實與信用是不朽的。可當有一天,校門口來了輛賣切糕的三輪車,一切都改變了:同桌的王二丫說,她寧願坐在切糕車上哭,也不願坐在寶馬車裡笑;班上的高帥富也時常以把玩一塊切糕而自豪。作為窮矮醜的代表,我只能望糕興嘆,默默地啃著我的麵包。然而就在前幾天,我突然發現連麵包也都吃不上了。原來,樓下那個麵包房的老闆拍拍屁股跑路了,只留下一堆破爛的鍋碗瓢盆和一溜捏著充值卡、還指望著能搶回點麵包屑子的長龍隊伍。
我在痛苦地思索,到底什麼才是不朽?不朽的藍天被霧霾遮蔽,不朽的河水被化工廠玷汙,不朽的愛情被文章劈腿,不朽的好聲音被李代沫毒殺,不朽的好女婿被黃海波糟蹋,還有無數個不朽的好老公、好爸爸在東莞被截殺……
倘若這世上還真的存在一些不朽,我想,也許就是那些放多久都不會變質的食物,還有這永遠是“題目自擬,體裁不限,除外,不少於800字”的高考作文。說到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從拒絕平庸,到憂與愛,再到這腐朽與不朽的爭論,我已吐血無數。如果說這世上還有最後一個不朽,那就是我的高考零分作文終將永垂不朽,請閱卷老師節哀!
相關新聞:
通篇空白,只在標題上寫了四個字“跪求零分”,得一分;試卷當成了畫稿,寫下題目之後,畫了一個類似於QQ表情的哭臉,通篇再無一字,得兩分!這些看似奇葩的作文,都是出自今年江蘇高考生之手,讓閱卷老師相當無奈。不過總體來說,今年作文整體水平比去年高,估計均分在47分左右,比去年提高2分左右。滿分作文比去年多,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受到肯定。而趙薇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出現頻率太高,以致一位閱卷老師就改了幾百篇《致青春》“劇情簡介”,他對現代快報記者直言,有一種想吐的感覺。
“跪求零分”,因為有題目還得了一分
有閱卷老師說,自己改到不止一篇的零分作文,那就是通篇一字沒寫的。但讓人驚奇的是,有閱卷老師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出現了“跪求零分”的作文。高考中,在密集分數段,一分就相差兩三千人,考生們恨不得“分分計較”,怎麼還會有考生“跪求零分”呢?
有閱卷老師表示,在批閱的幾篇作文中,有的學生通篇空白,只在標題上寫了四個字“跪求零分”,“只要寫了題目,還是會給分的。”最終,這位考生得了1分。
還有的學生又把試卷當成了畫稿,寫下題目之後,畫了一個類似於QQ表情的哭臉,通篇再無一字。這篇作文也毫無例外地成了非主流,只得到2分。
除了這些放棄作文的考生,也有考生因為審題不清,分數被判不及格,在42分以下。“有些考生把材料中的‘天真’、‘自欺欺人’作為作文的主題發揮,這顯然是斷章取義了,所以只能按偏題處理,在及格線以下。但是,雖然偏題,但整篇作文論證完整,只是對主題的理解有誤,所以也能得30多分。”
也有考生以“信念”為題,雖然也屬偏題,但與“青春”和“不朽”相對接近,偏題不算嚴重,所以分數稍微高一些,一般在40、41分。
看《致青春》“劇情簡介”,老師想吐
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青春主題的確和今年的作文有一定相關。但若是這成了今年高考作文中很多人選擇的素材,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後果呢?讓閱卷老師來回答,那就是看了很多遍,看到想吐。
一位閱卷老師說,他改了好幾百篇作文,都是把《致青春》的故事先講一遍,他看了幾百遍同樣的故事,感覺特別難受。“也有換各種方式用《致青春》的,但都用得不太好,總圍繞著故事情節。”
不僅《致青春》用的人多,還有各種大家能想到的流行人物的故事,也都是被大量考生使用,比如馬雲的故事。
“在這麼多相似的作文中,我改到最後一天,才碰到一篇很喜歡的文章。”他說,這位考生說自己是閒人,要把心放下來觀察自然。“現在年輕人能有這種心態不容易。”這位老師給文風清新、流露真情實感的這篇文章打了極高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