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考作文> 2014廣東高考作文:時代的記憶,青春的旋律

廣東高考作文:時代的記憶,青春的旋律

2014廣東高考作文:時代的記憶,青春的旋律

  一、2014年廣東高考題: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他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路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

  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3、不少於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二、題目分析

  與前兩年的作文題相比,今年的題目更貼近日常生活,在價值引導和取向上更客觀中立。

  表面上看來,命題思路上的這兩大細微變化對於考生而言是利好,是緊張的答題落幕之前的“彩蛋”。畢竟,多數參考的考生都出生於90後,他們成長的時代正是科技日新月異、急速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和體驗的時代,他們的日常生活也與現代科技尤其是攝像科技密切相關。同時,價值取向上的客觀中立化減少了考生在審題立意時的糾結和困難,減少了偏題和跑題的可能性。

  但事情顯然沒有到此結束,我們經過深入的分析發現,這裡邊有一些“細思恐極”的陷阱存在。

  首先,貼近日常生活固然讓考生在作文的時候更易入手但正是這種“易於入手”使得他們在行文之前缺乏比較斟酌,在謀篇佈局的時候有失考慮,因而往往在寫到一半或者即將成文的時候才若有所失地發現自己立意過淺、缺乏深度,而這時候已經是“覆水難收”。

其中原因主要在於,考生雖然其生活與照相科技緊密相關,但缺乏對照相科技的時代變遷的體驗。他們更多的是活在當下,他們的人生閱歷不足以讓他們感受到這種變遷帶來的迥然不同的體驗。因而,考生就難以從中提取出“科技的變遷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聯絡的同時,隔膜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淡漠了人對於自然生活的情感體驗”、“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造成人類生活體驗的扁平化,降低人類生活體驗的高度和深度”、“科技創新與發展應注重人文關懷”等較為深刻的主題立意。考生可能會遵循材料的提示記敘自己小時候的相關體驗和長大後的相關體驗,然後進行比較得出結論“童年美好現實糟糕”,而沒有把著眼點放在科技的利弊上。從這一點來看,今年的題目可以說是一群前90後命題老師在進行集體緬懷和感慨,並寄望90後考生也能體驗到這一令他們傷感、迷惘甚至困惑的現象,而這,真正要讓這群90後們傷感、迷惘和困惑了。

  其次,立場的更加客觀中立化在減少偏題、跑題的可能性的同時,也帶來了考生在審題立意時的平庸化或者說無個性化。面對這樣一個不做判斷不下結論的材料,雖然題目要求自選角度,但考生為保險起見,往往會在兩個有張力的材料間做一個“綜合”,“明哲保身”。這一做法並非不可取,但要在一個跨度間實現微妙的平衡,沒有很好的文字把握能力是很難做到的。其結果往往是文章觀點含混、中心不突出,或者結構偏頗、比例失調。並且,在考慮到很多考生都會這麼處理的情況下,這一做法又可能會導致千篇一律、不夠突出的問題出現。

  三、如何審題立意

  鑑於以上這兩個命題思路上的微妙變化,我認為,要寫好今年高考的這篇作文,應相應地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審題立意上,不應“中庸化”處理,而應“個性化”處理。題目給了我們兩個內含張力的材料,一個是黑白膠片雖彌足珍貴但容易損毀,損毀後它的緬懷、回憶功能就消失殆盡;一個是數碼照片雖永久存留但“司空見慣”,其情感負載功能相對而言微小薄弱。正是在這樣一種事物的兩面性下,命題者的意圖被掩蓋了,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客觀中立化”,不做判斷不下結論。在這個時候,考生應該大膽地選擇其中一個向度,或者認為黑白膠片時代照片雖稀少但情感負載豐富且彌足珍貴,而數碼時代照片雖簡單易得但情感負載微弱淡薄,失去了照片應有的功用,並引伸到對科技進步的反思,反思科技進步對人類情感的衝擊,從而歸結到“科技進步應體現人文關懷”這一深刻主題上;或者認為黑白膠片雖情感負載豐富深厚,但它稀少並難以儲存,而一旦損毀其情感負載功能將會消失殆盡,無論之前它的這一功能多麼強大。與之相反,數碼相片可以永久儲存,因此即便它的情感負載不夠豐富深厚,但它的永久儲存性足以彌補這一缺陷。從這一點出發,引伸到對科技進步的認可和讚美,並歸結到科技改變生活、科技造福人類這一深刻主題上。這兩種角度都符合題意,並能達到觀點鮮明、立意新穎的效果。試想,當閱卷老師在看到那麼多千篇一律、主題含混的文章之後突然看到這樣一種態度鮮明、中心突出的文章,會是什麼感覺?絕對的眼前一亮!當然,鼓勵考生選角個性化並不是要否認某種平衡的可能性。在某些時候,尤其是在考生的'文字駕馭能力足夠優秀的時候,選擇一個“中庸”立場會讓文章看起來中正平和、溫厚理性,同樣能夠打動閱卷老師,往往還能拿到高分。比如,在處理今年這一題目的時候,考生可以既肯定科技造福人類的一面,同時又展現科技戕害人類的一面,從而歸結到“科技是一柄雙刃劍”或“科技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樣的主題上。但需要在謀篇佈局上格外注意,不要因偏頗而導致結構失衡。

  第二,在文體選擇上,散文、議論文更為適合這一題目,因為這一題目適合抒情和評論,而散文、議論文恰恰是為抒情、評論而生。具體到這個題目上,寫散文,考生既可以抒發對科技欠發達時代人們精神豐富、彼此情感深厚的讚美和對一種田園牧歌式的“返璞歸真”的生活的嚮往,也可以抒發對高科技時代人們溝通聯絡、分享快樂的迅捷方便的讚美和肯定,前者可以聯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而發曠古幽思,後者可以深入到現實生活而寫感悟體驗,兩者均容易著手;寫議論文,考生可以很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根據自己的積累擺出充分翔實的論據,再運用一些常用的論證方法,也不難寫出一篇好文章。
  立意開頭示例(一)

  稀釋的情感

  翻開舊相簿,那裡面有我兒童到少年時代照的唯一的一張舊相片,它是一張黑白相片,畫面已經泛黃,影象已經模糊,可我每每看到它,都能引發我去回憶過去人生的點點滴滴,——那人,那時,那事,那情景……

  開啟電腦,看到我的相簿,那裡面已經有上百個檔案夾了,每一個資料夾都是隨時隨地用相機或手機拍的照片。最初的還洗過一些,後來的還常看看,再後來,連翻看的想法都沒了,現在,連整理資料夾都不整理了。

  然而,我卻仍然倍加珍惜當初的那一張。因為,這唯一的一張,有我整個童年、少年時代的往事……

  立意開頭示例(二)

  是它,暴露了我們的德行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人類的情感在逐漸地異化。於是,我們反思科技的利與弊,我們痛恨科技改變了我們固有的美好情感。難道,這真是科技之過?可我卻認為,這並非科技之過,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固有的劣行,只不過,是它,暴露了我們的德行。——我們只有在稀少的時候才懂得愛惜,我們只有的遙遠的時候才想到思念,我們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