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精選11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1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時候,它的封皮吸引了我,畫面上是一個已謝頂的老人,大大的腦門裡似乎暗示著一切奸詐的商業知識,灰色的眼睛透著貪婪、慾望、與狡猾,他的面前擺著一堆金燦燦的黃金。

  出於好奇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想到它以後到成了我愛不釋手的“摯友”。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畫面上的人是葛朗臺老頭,以吝嗇著稱。他捨不得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把妻女當奴隸使用,就連每天的飯量他都要親自配給,簡直吝嗇倒了極點。他對外稱自己很窮,卻打造了一間戒備森嚴的密室,裡面堆滿了成千上萬的黃金。在拿破崙執政期間,他曾經擔任過區長,但他對祖國漠不關心,只對自己的財產感興趣。葛朗臺不僅從政治投資中積聚了錢財,還透過商機投資生意,撈了一大筆錢,成為連巴黎都遠近聞名的首富。

  有一個吝嗇鬼似的爸爸,當女兒的日子當然不好過。歐也妮整天只知道做針線活,沒有受過教育。可憐的她愛上了自己的堂弟——查理。但由於查理的父親破產,他們兩個很快便分開了,為了謀生查理遠渡重洋。不久之後,和女兒相依為命的葛朗臺太太去世了,歐也妮痛不欲生。隨即父親也去世了。她雖有幾千萬英鎊的遺產,卻活的並不快樂。在這幾年裡,查理因為金錢誘惑而迷失自我,背叛了歐也妮。

  這本書裡的人物除了歐也妮、她的母親、大個子娜儂外,無一不為金錢所瘋狂,它使我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瘋狂、貪婪、狡詐。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為金錢迷失自己,在他們的腦子裡,只有“利益”二字,金錢成了他們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他們是金錢的奴隸!

  世界上美好的東西——陽光、親情、友誼、還有愛,不是能背金錢所左右的,在他們面前渺小的金錢只不過是一張廢紙。

  歐也妮這個女人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波折的,先是有個毫無人性的父親,後來母親病逝,接著又遭情人背叛。但在作者的筆下,歐也妮的形象猶如一朵聖潔的百合花,她沒有被金錢迷惑雙眼,對自己的宗教一如既往地熱愛。她堅信,善良是最可貴的。

  我,也該成為像她一樣的人!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2

  《歐也妮﹒葛朗臺》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對於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

  當初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溫柔隱忍,對於自己吝嗇的父親,她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為了愛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查理,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幣的時候,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因為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懦弱膽小,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為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查理,在發財後,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和奧勃裡翁小姐聯姻,最終負了她。

  那時候,覺得這樣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為了愛情,敢於把金幣給自己愛的人、不怕因此同自己一直順從的父親起衝突,真的很勇敢。但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不再單純地因為喜歡這個女子而喜歡這本書,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能夠更為客觀地來評價書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臺這個形象。

  葛朗臺這個人物形象很特別。一般人的吝嗇,大多是對於別人,而葛朗臺卻不止如此,他對自己的家人吝嗇不說,對自己,也是吝嗇得很。葛朗臺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但他們一家人卻過著近似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金錢於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著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出的金晃晃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因此而產生滿足感。他大把地囤積金錢,不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欣賞,為了滿足自己的斂財癖。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為錢,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在知道女兒把金幣都給了查理後,他認為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起來。妻子因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將離世的時候,葛朗臺不是沒有傷心難過的,這個時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許的流露,但是,當妻子死後,屍骨未寒,葛朗臺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在他心裡,金錢最終戰勝了人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然而,巴爾扎克雖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但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葛朗臺為了金錢,一輩子花盡心思,甚至為了錢連親情也不顧,但最終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3

  前不久我剛看完了一本名著《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同時也是諷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讀完了這部小說,使我知道了:葛朗臺他是個貪婪、狡猾、吝嗇的人,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為了錢,他可以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請水面包;弟弟破產無動於衷;侄兒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費小筆資金解決弟弟破產的事情,同時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後,才肯出這筆錢,甚至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他的錢。雖然,他是個守財奴卻與別人不相同。他不僅熱衷守財,還善於發財,精明計算,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果斷出擊。索漠城裡,都嘗過他的厲害,反倒佩服他,把他當成索漠城的光榮。

  透過葛朗臺使我明白了:金錢在當時社會具有無邊的影響力,同時也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而歐也妮,葛朗臺的女兒,天真美麗的她喜歡上了破產的表弟夏爾,為了資助夏爾,她把父親給的金幣贈給他,這樣的舉動激怒了愛財如命的葛郎臺,父女發生激烈的衝突,而她的母親卻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終歐也妮等到的卻是個發了財的負心漢。與此同時,在她的身邊圍繞著許多金錢的奴隸。為了得到她的錢,拼命地在她的身邊包圍著。

  每個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吝嗇鬼,因為她同她的父親一樣省吃儉用,精打細算。但是,一個個虔誠的機構,一所養老院,幾所教會小學……卻給了責備她愛財的人一記有力的耳光。

  從這本書中使我明白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就如上帝一般,讓所有人侵倒,甚至六親不認,但有的看似吝嗇的人卻不是一個吝嗇鬼而是一個慈善的人。讓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內心的世界……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4

  《歐也妮·葛朗臺》是老師推薦給我們在假期裡看的一本課外書,在讀完之後,書裡的幾個重要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很多的認識。

  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先生是這本書中極力刻畫的形象,而他也是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就是他的一切。但是他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他的貪婪、吝嗇主要表現在幾件事上。他每天吃飯時,都要親自分配飯菜,把麵包切成薄片,每個人只分上幾片;他家的僕人娜農任勞任怨地為他做了幾十年的工,而工錢只有那幾十法郎,錢少也就算了,葛朗臺先生把她看成狗一樣,讓她睡在走道盡頭,她一邊睡還要一邊看門,他身家千萬,為了女兒將私房錢送給表弟而與女兒反目成仇,把她幽禁在閣樓上,只給她清水和麵包;最令我痛恨的是:他的親弟弟——法國的葛朗臺資金週轉不靈向他借錢時,他卻無動於衷,眼睜睜地看著弟弟破產而自殺,最後他還想利用弟弟的死再賺一筆。像他這種人該判死刑,就算如此,社會上還有人置親屬死活不顧,但願他們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能醒悟過來。

  他的身上也有值得學習的。他身家千萬,卻一點也不顯擺。哪像現在的有錢人,名車、名錶的,他們真的該收斂一些。他家的樓梯壞了,他也自己修,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要加強動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5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刻畫了法國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的思想靈魂的腐蝕和摧殘。他是當時的社會風俗的色彩繽紛的畫幅。

  小說對主人公葛朗臺的貪婪,狡詐,吝嗇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使其至今成為文學作品中臭名昭著的四大吝嗇鬼之一。他是金錢為上帝,為了獲得財富,野蠻兇惡,不擇手段,泯滅親情,喪失了人立身的道德良知;而他的女兒,歐也妮,卻與他形成鮮明的對比。她天真善良,淡漠金錢,珍視情感。歐也妮的悲慘結局映射了法國當時盛行的`拜金主義對社會的毒害。

  在這部小說的相關評論中,我常常見到這樣的感悟:資產階級的每一個金錢都充塞著汙穢和鮮血,人與人之間只有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我們常從道德倫理上批判葛朗臺所代表的資本家而同情天真爛漫的歐也妮。小說本身也試圖揭露資本家的醜惡行徑來呼籲資本主義社會的精神文明。但另一方面,為我們所忽視的是,追求財富是符合人性,無可厚非的,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撐,在現代社會中,不難發現,在個人追求財富的同時,無形中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而真正為人們所不齒的是資本家不擇手段的斂財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資本家無情,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工人來擴大他們自身的財富。社會的運作逐漸暴露了這些矛盾,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發現這種社會形態難以穩定和長存,資本主義社會不斷進行改良,完善民主,法制和輿論監督,保護工人和弱勢群體的權益,給資本家的權利套上枷鎖。小說中,葛朗臺因財得利,聚斂橫財而不受制約:普通工人只能忍氣吞聲而不敢伸張,逆來順受。當資本能夠獲得百分之百的利潤時,人們可以置生死於不顧,這也產生了當時物慾橫流,拜金主義至上的社會風氣和風俗。

  做社同情和頌揚天真善良,珍重情感,淡漠金錢,有著聖女版形象的歐也妮,這或許只是文學作品中烏托邦式的想象,而在現實中難以將這種美好品質普及大眾。但是我認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民主,法制,博愛意識的注入,勢必會糾正人們錯誤的道德觀念和倫理觀念。小說中描繪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初期,也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在這裡是轉型期,思想文化混亂,社會重物質輕文明,金錢被作為衡量人成功與否的標準,金錢大潮把所有的倫理道德衝擊的蕩然無存。而當我們步入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文明,人們則理性地看待金錢,認識到金錢的雙重性,並以法律來制約獲取金錢的手段,發揮其正面作用而遏制其負面影響。在批判吝嗇鬼的同時,這或許是我們更應思考的。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6

  翻開這本書,開頭就令我印象深刻,我從沒見過一本書的開頭有三十幾頁的描寫,但千萬不可跳過去不讀,它描寫了當時的社會,葛朗臺的身世,家庭以及社會關係,甚至整個民族的面貌。

  老葛朗臺是個吝嗇的人,他有鉅額的財產,卻在生活中顯得十分窮苦,他將可能得到的金錢,通通攬入自己的口袋,在我們看來,他沒必要做這些,他咱一輩子的錢,等到他死了,這錢也並不屬於他了。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天看到的一本書《花甲揹包客》,兩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開始了環球旅行,有一句話印象很深:不要被財富綁架,丟了幸福。也許你有錢了但你過的並不安逸,每天都在想這些錢會不會失蹤,花在哪兒。錢能買來高質量的生活,卻買不來幸福的生活。

  與老葛朗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葛朗臺太太和歐也妮小姐的善良慷慨。葛朗臺太太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心,哪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也在擔心自己的寶貝女兒在這個社會上受苦。歐也妮為了自己心愛的人,不惜給他所有的積蓄,讓他白手起家,她對愛情執著追求,一直嚮往著那種單純甜蜜的愛情,最後等來的卻是一個負心漢,不免為歐也妮感到惋惜。就像作者所評論的那樣,她在世俗中卻不屬於世俗,她是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沒有丈夫,沒有兒女,沒有家庭。

  我想作者寫這樣一個故事,也抨擊了這種對金錢的瘋狂追求,以及當時的社會現實

  就像女僕娜儂,起初她一心一意的為葛朗臺一家服務,得到一點兒關心就很滿足,儘管她有醜陋的外表,但她這顆心也不由讓我讚歎,遺憾的是,娜儂最終還是適應了金錢社會,在她身上看到了老葛朗臺的影子。

  讀過文章的人應該都有了對金錢的感悟,而我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想擁有更多的金錢,每個人都希望過得更好,否則,我們不可能這麼賣力地工作或學習。但也沒必要像葛朗臺一樣吝嗇,該享受時就要享受,在金錢範圍內提高生活的質量,這樣的金錢才有價值。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7

  中學時有一篇節選的文章,核心講的是葛朗臺先生對金錢的貪婪和吝嗇,當時火兄並未閱讀全文。今天把小說全文讀完,才發現,這篇小說除了講金錢之外,更多講的是愛與被愛的故事。人到中年,加上被救之後,火兄才更能理解小說的真正內涵。

  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臺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查理·葛朗臺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葛朗臺是法國索爾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但是,葛朗臺十分吝嗇,他為了省錢,家裡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

  1819年11月中旬,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23歲的生日,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銀行家格拉桑先生到葛朗臺家吃飯,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希望娶到歐也妮,從而霸佔葛朗臺一家的財產。

  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歐也妮的堂弟查理來到了這裡。原來查理的父親因破產自殺,讓老葛朗臺照顧兒子的前程。老葛朗臺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藉口家裡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為討好葛朗臺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

  查理可憐的處境得到了歐也妮的同情,巴黎花花公子的打扮和舉止也引起了鄉里女子的愛慕之心。查理為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走之前,歐也妮將自己積蓄的金幣6000法郎送給他。查理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為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

  查理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臺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臺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

  但妻子一死,葛朗臺透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裡。1827年吝嗇鬼老葛朗臺死去,留下1700萬法郎,歐也妮繼承父業,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她卻痴心等待查理。

  查理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臺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撇清關係。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

  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侄兒,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四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在著數不盡的善行義舉的伴隨下走向天國"。

  從最終結局來看,雖然無法享受被愛的幸福,但是歐也妮把愛給了更多人,她的行為值得我們稱頌。當然,歐也妮也經歷過短暫的甜蜜,她與查理的相愛給了她很多生活的樂趣和遐想。只是,查理不知道珍惜。正是因為這一段時間的被愛,歐也妮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而無法接受其他人虛偽的愛。

  從我們的社會現實來看,由於生活甚至生存的巨大壓力,我們大部分人的時間和精力都被用在瞭如何去獲取金錢和權力,而忽視瞭如何去愛別人和如何享受被別人愛。其實,愛與被愛可能更重要!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8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憎的吝嗇鬼形象--老葛朗臺,他以積累財富為樂趣,他家財萬貫,但卻穿著破舊,居室簡陋;他能言善辯,有一套套理論,但當他談生意時,卻狡猾地裝成一個結巴;他說渴望親情,但當他妻子病危時,他卻捨不得花錢去請醫生。他的一生,沒有享受過,也從沒快樂過,因為他思考的只是怎樣算計別人,怎樣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為了金錢能夠放下一切,這是多麼愚蠢,多麼可悲。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自我的萬貫家財,在垂死掙扎的一剎那還不忘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錢面前,幸福簡直一文不值。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如此,他僅僅是一個縮影,透過他我們看到一個唯利是圖,互相算計的社會。他的一生,深刻暴露資產階級家純粹的金錢關係。

  小說的主人公歐也妮是一個令人惋惜地女兒,她不懂利益的紛爭,不追求金錢的虛榮,但可悲的是她出身在這樣一個家庭,這樣一個社會,有著這樣的一個父親。她的生命中也曾出現過一道波瀾,她企圖衝破家庭社會的束縛,去追求自我的幸福,然而她的社會不允許,她的感情在這樣的社會終究成為虛幻,他們看中她的只是她的金錢。這樣一個天真純潔的人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註定只能成為杯具。

  看完作品,我的情緒是沉重的,書中的一個個人物給了我強烈的內心震撼。人生究竟為了什麼?聯絡當今社會,許多人為金錢,權利,名望,慾望奔波勞碌,勾心鬥角,互相壓軋,比如一些官員貪汙,某些人搶劫犯罪,一些奸商製造假冒偽劣商品,他們與葛朗臺,查理又有什麼區別,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然而他們快樂嗎?不要選取一條錯誤的道路,那隻能使你暫時的滿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明白,那條道路是多麼骯髒、醜陋,而你終究也會明白這些毫無好處。人生是充滿黑色調的。那麼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也許只是幾個知己,幾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一些夠用的錢,一份對得起自我的良心,一個適合你的目標和一段充實的生活就足夠了。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能做到問心無愧,那麼你的人生將充滿樂趣,生活將更加精彩!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9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臺》。“書中的葛朗臺非常吝嗇”媽媽這麼告訴我。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有多麼吝嗇?

  《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臺精於算計,趁著當時劇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亂中發財,成為蘇繆城的首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雖然他有四五百萬的家產,但生活卻還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戶交來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場賣,把剩菜爛果子留在家裡自己吃。不到規定的時間不準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到一個房間做事,那樣可以節約蠟燭。他把什麼都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他最後將要死的那幾天,總是叫女兒拿出一把黃金來灑在桌子上,還說:“我看見他們心裡就熱乎了。”臉上露出極為幸福的表情。雖然我感到他很可惡,竟然這麼冷酷無情,但他將要逝世的時候,我還是為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這麼過去了,每天腦子裡只有錢,只有算計,這樣他會快樂嗎?對於他也許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麼多金子,你渴望自己擁有這麼多金子,但當你死去的時候,那錢是帶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留給了你的後人(當然歐也妮很孝順)。與其這麼攢錢,倒不如好好的生活。這樣,是虧了自己。他的人生除了錢就沒有別的了嗎?他腦中就轉不過這個彎來嗎?

  歐也妮是葛朗臺的女兒,美麗溫嫻、天真單純、善良多情。到二十二歲都沒有出去見過別的世面,成天在家縫縫補補。後來暗地與堂弟夏爾·葛朗臺相愛,但夏爾又拋棄了她。因為傷心,歐也妮嫁給了他不喜歡的德·彭封庭長。歐也妮可謂一個孝子,父親曾經只讓她吃清水面包,與她母親的死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更是父親提供很大的條件使夏爾變心,她卻依然待父親那麼好。父親死後,她雖在生活上繼承了父親的吝嗇,但她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心地善良的她還替背叛他的夏爾還上了他夏爾父親兩百多萬法郎的鉅債,當夏爾知道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家產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吃驚與懊悔!歐也妮是偉大的!她的那顆高尚的心,只為最溫良的感情而跳動!

  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10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感觸頗多,獲益匪淺。

  我覺得葛朗臺這個人是巴爾扎克刻劃得最成功的吝嗇形象之一。因為他雖然實現了掙進大量錢財的目的,但是,因為這樣,所以他的整個身心都被錢給融化了。他的人生是失敗的,充滿了悲劇的色彩。但他吝嗇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津津樂道,從中受到啟迪。

  刻畫得入木三分,形象栩栩如生。葛朗臺是歐也妮的父親,他同時也是個貪婪的人。他住的房子十分陰森,樓梯都歪七倒八的,女僕上樓還差點摔下來。即使是這樣,他也捨不得花錢修,這是因為他怕修理的話太費錢了。難道他沒錢嗎?不,他擁有萬貫家產,還透過經商等方法不斷擴大自己的財產。可他卻變成了一個守財奴。在他的眼中,錢已經達到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等級。他每次給妻子的錢都不超過6法郎,他給了錢還常常變著戲法將錢騙回來。尤其令人嗤之以鼻的是,有次,他見自己的一部分儲蓄沒了,就逼問女兒說出原因。女兒瞞不過,就將原因說了出來。原來,她見夏爾窮,就用了他的一部分積蓄捐給了他。他知道後,勃然大怒,將女兒關在了屋子裡,指給她吃麵包、喝冷水,這哪有半點父親的味道?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見義勇為的事與貪財好利的葛朗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在最近發生的北京洪澇災害中,很多人盡所能的救出災民。一群在工地打工的農民工奮不顧身地救起190名遇險車主、乘客。而他們卻一再地謝絕了獲救人員湊起來的萬元感謝!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為給那些向錢看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成功的塑造,深刻的啟迪。現在,葛朗臺已經成了吝嗇鬼的代名詞,他是唯利是圖、不變好醜、漠視親情的貪婪本性,受到人們廣泛的批判。也時刻警醒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11

  把《歐也妮葛朗臺》看完之後,我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說不出什麼滋味。

  原來是那麼單純的少年——夏爾,是那麼的單純,對堂姐充滿愛慕的夏爾那你去了?去印度的旅途,怎麼讓他忘了這麼多?取而代之的是奸詐、貪婪,比葛朗臺還變本加厲,難道他忘了苦難思念他的堂姐——歐也妮了呢?難道他忘了和歐也妮的一吻定情了嗎?難道他忘了和歐也妮數個月的朝夕相處了嗎?難道他忘了和歐也妮不顧個人安危給他六千法郎了嗎?是的,除了錢,他都忘了!回到巴黎,他多久了才和歐也妮通訊啊!還編出花言巧語哄騙歐也妮,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的狼心狗肺的人啊!他為了區區的世襲領地和侯爵,就拋棄了苦苦等他七八年的歐也妮!試想,當他得知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的家產後,又有怎樣的表情?這樣的男人,根本不配得到歐也妮的愛!昨晚的祝福白寫了,詛咒這樣的人全部都下地獄!

  說實話,蓬豐先生是一個好人,是一個,除了長腳娜農和歐也妮逝世的母親,對歐也妮最好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