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關於《堂吉訶德》讀書筆記(通用5篇)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關於《堂吉訶德》讀書筆記(通用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堂吉訶德》讀書筆記(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1

  20XX年,經過來自五十四個國家的大約一百名著名作家的推選,《堂吉訶德》在一百部入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值得一度的小說。它的作者就是逝世時那一天被定為世界讀書日的塞萬提斯。這部小說聞名世界,幾乎無人不知,在天下家喻戶曉,我當然早就聽說過這部書,現在一看就放不下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我的心,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寫了從前有個脾氣古怪的貴族,名叫堂吉訶德。他非常愛看騎士小說,看的走火入魔,竟然決定要當一名騎士,而那時早已不是騎士時代了。他瘋瘋癲癲當了好幾年的騎士,在快死前,才突然醒悟。

  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堂吉訶德太悲劇了,他看騎士小說走火入魔,讓自己瘋瘋癲癲。怪不得弟子規裡說:“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智。”我要吸取教訓,多看有益的書。堂吉訶德看了騎士小說後,變得非常迷信,一有什麼好事,他就以為是魔法師在幫助他們,一有壞事,他就請求他自己虛構而更本不存在的夫人保佑,遇到牧羊人趕著羊群,他卻以為是他在書中看到的兩支軍隊在戰鬥,還向他的僕人介紹軍隊雙方的情況和組成部分。當他看見風車就以為是巨人在向他挑戰。這充分說明看不好的書對自己有多大的害處。其實塞萬提斯寫這部書的原因也是這樣,當時,他的祖國西班牙到處都是騎士小說,讓人們身心混亂,神志不清,當塞萬提斯的這本堂吉訶德出版後,就沒人再看騎士小說了。

  這本書的語氣也是詼諧幽默,非常吸引讀者。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一定會深有感觸的。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2

  《堂吉訶德》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叫堂吉訶德的瘦弱紳士,迷戀上了騎士小說,竟異想天開地要外出歷險。他找來鄰村一位又矮又胖的農民桑丘作為自己的侍從,又把一位從未見過面的農村姑娘相像成貴族,當成自己的意中人看待。他騎著“羅西納特”,手持長矛,穿著盔甲,前後三次外出歷險,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作軍隊,到處“行俠仗義”,做了很多能讓人哈哈大笑的事情,自己也吃盡了苦頭。他的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讓堂吉訶德回家,最後他被化裝成騎士的朋友打敗,只好被迫放棄行俠遊歷。回家不久他就病倒了,臨死前,他終於醒悟到自己迷戀騎士小說是錯誤的。

  我覺得這本書吧人物描寫的很生動,不但表現出農民桑丘的膽小,而且也表現了在危險時很聰明,更襯托出脫離實際、幻想回到騎士年代的堂吉訶德式人物的可敬可悲。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桑丘,他一開始讓我覺得這個人不聰明,可到最後時,桑丘成為了海島總督時,透過自己的智慧,當眾人之面解決了三四件案子,讓我懂得了是一個人透過自己的勤奮努力,透過自身的發憤圖強,就會走向成功,會讓金子發亮。

  等我讀到堂吉訶德醒悟到自己迷戀騎士小說是錯誤的時,我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還迷戀網路遊戲也是不對的,我決定以後少玩遊戲,多看看課外書。

  透過對《堂吉訶德》的閱讀之後,我覺得我要更加努力奮鬥!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3

  名著之所以為名著,原因之一大抵是能讓人看見作者對世事的非凡理解,甚至能使讀者從中窺見一個遙遠的時代。《堂吉訶德》就是這樣一部著作,它的厚重使我在發表對它的感想時感到惶恐,怕是一個不小心,就因自己的淺薄而曲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有人說,《堂吉訶德》尖銳無情地批評了當時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和私有財產制度;有人將它譽為“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而我,對於這個看似可笑的騎士,則懷有一種樸素的崇拜。

  作為塞萬提斯筆下理想主義的化身,堂吉訶德在自己的世界裡為所欲為。一臉麻子的村姑在他眼裡是舉世無雙的美人,風車是張牙舞爪的巨人,客店老闆是高貴的公爵,他對外界的看法從來不參照所謂的客觀與正確。在人們眼中,堂吉訶德毋庸置疑是一個瘋子,但對他自己而言,僅僅大戰風車一事想必便足以讓他戴上英雄的桂冠。他篤信騎士小說,並以之為藍本刻畫自己的人生,同時奉上倘若選擇做一個“正常人”他所能收穫的一切作為犧牲。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麼一些孤獨而荒謬的人,為了理想中一個虛幻的樂園,甘願忍受世俗的不解和現實的殘酷。也許他們的遠方同堂吉訶德的騎士夢一樣是無本之木,然而不管最後結果是否能出奇制勝,他們百折不撓的勇氣和韌性都使這段不被理解和鼓勵的旅程註定毫不平凡。

  書中,堂吉訶德被鏡子騎士和白月騎士徹底打敗後,病倒在床。臨終前,他幡然醒悟,痛斥騎士小說,告訴侄女想要繼承遺產就不準嫁給騎士。於是,這個荒謬的“騎士”在一生傳奇的最後關頭,為自己添了幾分無用的理智。就像那些被現實打垮的追夢者一樣,悻悻然接受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用狼狽換來的理智與之和平相處。

  對於人生軌跡完全符合世俗期望的人們而言,堂吉訶德的故事則讓他們過了一把為所欲為的癮:原來一個人能叛逆且自信到這樣荒誕而浪漫的地步。飽受嘲笑的“騎士”“無私”地以自己作為代價,替那些被逼平庸的人們偷偷扇了這個霸道的世界一個響亮的耳光。曾有書評這樣寫道:“堂吉訶德和他的創造者塞萬提斯,他們身上有一種瘋子精神,雖然我並不認同堂吉訶德的無效行為,但我仍能感到他們像一把紅日的餘暉,燭照人間。”

  我多希望到最後,堂吉訶德,我們偉大的騎士,可以真的攻下一座又一座富麗的城堡,再把其中一座送給可憐的桑丘,兌現最初的承諾,完成他征戰四方的浪漫使命。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4

  一般關於這本書的看法是它兼有戲劇和杯具的元素。說它喜劇,主要源於主人公在書中的行為與思想都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從而構成了喜劇元素;說它杯具,是因為堂吉訶德雖然內心有著完美的願望、崇高夢想卻想借助於騎士精神來實現,並且得不到世人的認同,這當中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構成了杯具。

  而在我看來,這本書應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杯具才對。即使它真的包含了一些喜劇元素,那也只是塞萬提斯為了突出主人公的杯具性而特意為之。一喜一悲的映襯不是喜劇愈喜,而是杯具愈悲。因為我始終認為,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杯具的藝術性要遠高於喜劇的藝術性。喜劇只能用作一時的歡娛,而杯具才能讓人反思。

  對於塞萬提斯來說,一部不能引起反思的作品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明白,彼時的西班牙王國正日漸衰落,同時聲勢浩大的文藝復興運動也在那裡發展起來。複雜的歷史條件與社會環境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王國所以期望能夠用騎士精神來加強統治,塞萬提斯則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嘲弄了騎士精神。

  而作者大概並沒有嘲弄堂吉訶德,因為堂吉訶德實際上是一個受害者。相反的,主人公的英雄品質在這本書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不是為了忠君、護教,而是為了扶危濟貧、改革社會;他勇敢而善良……除此之外,他還具有淵博的學識。能夠說,如果他不是看了那些騎士書籍,他必須能夠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但他就偏偏看來那些誤人的騎士小說。這樣,他的淵博學識、優秀品質就反而“成就”了他“喜劇”的一生。世事之無常,瞬息萬變,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由此也能夠想到一個問題:一個人何以由一個天才變成蠢材?又何以由一個英雄變成一個小丑?就作品本身而言,我們似乎能夠從作者的時代背景得到答案;然而既然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就足以證明它在每個時代都具有其現實意義。

  什麼是杯具?所謂的杯具就是把世間最美的東西撕碎了給大家看。從某種意義上說,《堂吉訶德》貼合這樣的標準。他把主人公身上種種優秀、完美的東西都“轉化”成了被世人嘲弄的理由,成就了一部“喜劇”;恰恰是這樣的“喜劇”造就了主人公的杯具人生。也許世界就是這樣,一邊是喜,一不注意就滑到悲的那一頭了。這並不僅僅存在於這樣那樣的歷史變革期。

  傳奇作家塞萬提斯在這本被認為代表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小說最高成就的作品中勾勒出了一個既顛且痴的遊俠騎士的形象。說他顛,是因為他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軍隊;說他痴,是因為堂吉訶德從來都是那麼固執,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真實的世界——當然他可能也看到了,但他卻一點也不相信。

  堂吉訶德能夠說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雖然這樣形容他稍微有一點諷刺意味在裡邊。畢竟他的“特立獨行”是有悖於世人的普遍認知的。他的特立獨行不可是他敢於與天鬥、與地鬥,還體此刻他在應對世人嘲諷時能夠自得心安。非但如此,他甚至還認為整個世界、所有人都錯了,想要“拯救”世界。

  他讓我聯想到了阿Q。可是在塞萬提斯的.筆下,他比阿Q更“Q”。阿Q在應對世界的時候,心裡很清楚拯救是個十足的異類,挖空心思獲取一種“精神勝利”以自適。而堂吉訶德則不然,他渾然不知拯救頭腦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於現實中的世界,反而認為是別人錯了。因而在他的觀念中,根本就不存在如何自適的問題,而是一門心思與他眼中的巨人、惡魔決鬥,不讓他們為害人間。僅從這一點上看,姑且不論他的行為是否有意義,我們能夠說,堂吉訶德比阿Q的“境界”要高,並且遠超諸愚人痴人之上。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經典之作。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而入了迷,自我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副破爛不全的盔甲,自我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我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裡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我也捱打受苦。他最終一次到家後即臥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當初剛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只是覺得讓人發笑,那馬看上去瘦骨伶仃,而堂吉訶德,身穿盔甲,手拿盾牌,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他走到哪,都瘋瘋顛顛,舉止之怪異更是讓人啼笑皆非,但細細品味,文章中卻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即使已經病入膏肓,可是堂吉訶德並沒有放棄自我對自由和夢想的執著追求,他勇鬥風車,除暴安良,怒殺羊群。幹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荒唐事,應對人們的嘲弄,他依然抬起高昂的頭顱。而不曾覺得自我如此這般有任何不妥。尤其是這一段,當堂吉訶德在見到上古騎士的聖像後曾說過這一番話:“這些聖人和騎士在世的時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俠仗義。我同他們的區別在於:他們是聖人,為神道而戰;我是凡人,為人道而戰。他們憑藉自我的驍勇贏得了天國,因為天國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進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還不明白自我付出的辛勞換回了什麼……。”是的,憑這樣的夢想是不會換回太多榮耀或幸福的,然而,有這樣的夢想難道就是一種罪過嗎?試問一句,作為人難道就不應當有這樣的夢想嗎?然而現實卻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它說,“不”。

  也許每一個讀過《堂吉訶德》的人都會對堂吉訶德騎士本人的主觀臆想和不切實際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訶德並不應當僅僅只是我們嘲弄的物件,他更讓我們敬佩,每一個讀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在這位大名鼎鼎的騎士的荒唐行為裡,看到他執著而公正的品質。他嫉惡如仇,總是正面向他的“敵人”發起不屈不撓的衝鋒,他從不背後給人捅刀子,更不用說用下流的中傷和惡意的誹謗來進行決鬥了。要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然而此刻,令人惋惜的卻是,堂吉訶德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如今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所剩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