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化學讀書筆記(通用6篇)

化學讀書筆記

化學讀書筆記(通用6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讀書筆記(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學讀書筆記1

  在暑假裡,我認真的閱讀了《中國化學學科史》這本專業書,感覺收穫特別大。這部書追溯了化學學科在中國建立、成長和發展的歷程。它不僅關注化學知識的增長程序,更關注化學作為一個學科的體系、機構、制度在中國確立的過程。首先,在中國古代,確實存在很多與化學相關的實踐活動,併產生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其次,20世紀現代化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在中國的建立完全是西方化學學科體制移植的結果。另外,中國古代的化學實踐和知識,曾在一定程度上對現代化學做出了貢獻。

  作為一門現代科學,中國現代化學是20世紀初從西方全面移植過來的。晚清民國時期是現代化學學科在中國落地生根的關鍵時期。本書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對中國化學學會等中國首批化學研究團體和研究機構建立、發展和演變的歷史,對於中文化學術語的制定以及學科化時期的學術研究情況進行了專門研究,再現了中國化學學科的早期制度化過程。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化學學科取得了重大發展,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分支學科蓬勃發展。但以前對於中國化學學科在1949年以後的發展,還從未從學科史角度進行過全面的梳理。本書以1949年以後中國化學學科的發展情況作為全書的重點,填補了以前對於此段歷史研究不夠充分的缺陷。

  《中國化學學科史》共分三大部分、共十七章。

  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對化學學科在中國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國際學科背景進行了簡要探討,內容包括中國古代的化學相關實踐和知識以及作為中國現代化學學科直接來源的西方現代化學學科的制度化過程。

  主要論述了中國古代化學活動、知識及相應的社會和建制框架。在古代,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均不存在一個獨立的化學學科,古代化學活動和知識存在於古代自然哲學、鍊金術(煉丹術)、金屬冶煉、醫學及藥物製備以及諸如製陶(瓷)、制酒等實用生活技術之中。這些實用性的技術一般都有官方和民間兩套系統,除去造幣為國家職能,冶鐵、釀酒等曾經一度為國家壟斷之外,其餘技術一般既有官辦場所又有民辦場所。此部分闡明瞭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化學實用活動、知識及其社會文化依託。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現代化學逐漸傳入中國,並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在中國逐漸確立的過程,內容包括化學教科書的引進、名詞術語的翻譯、近代化學研究團體和研究機構的設定、中國近代化學工業體系的建立等。這部分包括三章。

  第三部分、中國現代化學學科的發展,這部分包括後八章。是《中國化學學科史》的主體部分,這一部分對我國化學學科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系統概括,彌補了以往對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化學學科發展情況研究不夠充分的缺陷。這一部分分章介紹建國以來我國在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分支領域裡的學科發展情況,內容涉及這些分支學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學成就、傑出研究者以及學術機構發展概況。

  透過對《中國化學學科史》的學習,有效地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使我較全面瞭解化學學科發展的歷史程序,增強對化學學科的性質、歷史定位、社會文化價值以及作用的認識,瞭解其發展規律或趨勢,而且對於我開拓知識視野、增強學科素養、把握學科發展趨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而化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在今後的化學教學中,我會主動地把化學史滲透於知識教學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論教育;向學生進行唯物史觀的教育;向學生進行不畏艱險、頑強探索的科學精神的教育;同時還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訓練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以及加強誠信教育。《中國化學學科史》的確是化學教師必讀的一本好書。

  化學讀書筆記2

  透過閱讀《化學教學論》我瞭解到了以下幾個問題,更深刻理解了中學化學教學的意義。

  一、化學教學論課程的任務是為了改進和完善化學教育專業師範生的知識結構。

  使其初步形成正確的化學教學思想和化學教學觀念,具備基本的教學、教育科研能力,成為比較有市場競爭能力有持續發展潛質的優秀化學教師。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專業,性質與醫生、律師和工程師相類似,教師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化學教學論正是這樣一門進行化學教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的課程。

  二、更正了一些錯誤觀念。

  1。只要有化學專業知識就能當好中學化學教師。持此觀點的人並未認識化學教師的全部職責和化學教學過程的內在規律。首先,化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還要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其次,化學教師不僅教學生化學知識,還要教學生學會如何求知、如何學習,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精神。第三,即使教學生化學知識,也涉及到如何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科知識並用學生易於接受和掌握的方式來教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方法論等一系列非化學專業方面的知識。因此,要當好中學化學教師僅有化學專業知識是不夠的。

  2。學了化學專業課,又學了教育學和心理學就不必再學化學教學論了。這個觀點也是不正確的。化學教學需要化學專業知識也需要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更需要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在化學數學中如何運用和實踐的知識。與化學教學內容脫離的抽象的教育學、心理學條文是難以對化學教學產生具體指導作用的,化學教學論的學習過程,正是師生一起以教育理論為指導,緊密結合化學教學實際共同探究化學教育規律及其運用的過程。許多優秀化學教師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正是化學教學論課程幫助他們在化學教學中較快地上了路、入了門。

  中學化學教學特色如何產生:來自教師對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的理解以及對教學原則的掌握。因此,從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同學們應該在化學教學論的學習中努力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注重培養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深刻領會典型範例,使基本理論學習為與具體授課方式的學習相得益彰。化學教學論是研究化學教育教學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而化學教育教學過程是在學生和教師的雙邊活動中以課程內容和教學裝置為媒介進行的。

  因此,化學教學論中包括初步的課程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化學教學理論側重從“教”的'層面研究化學教育教學規律及其運用,涉及指導化學教學的基本理論、化學教學的一般原則。化學教學方法及設計依據等較為理論化的問題的研究;也涉及包括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原則、方法和程式,化學教學各環節設計與教案編寫,化學課堂教學的最佳化,化學課外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化學教學基本技能及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等以化學教行教學過程為研究物件的較為具體的問題的探討。透過對化學教學理論不同層面的展開,展示化學教學理論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紹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揭示化學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規律,示範化學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常規方法。

  化學讀書筆記3

  今天我看完了《化學秘密》,雖然不太愛看英文小說,但這本看著看著就上癮了!

  這部小說對我這種膽子小的人來說是一個thriller。這部小說講的是鄧肯先生的油漆廠職業生涯:從一個貧困潦倒的失業人民到一個腰纏萬貫的找到職業的富翁,到又回到居住在一個齷齪的小公寓中的失業人。整個劇情跌蕩起伏,本來是好的事情瞬間就能轉化成一個不利因素,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鄧肯是一個既讓人同情又讓人憎恨的人。他是一個能幹的生物學家,發現工廠油漆的毒性,但在老闆的威逼利誘下卻自欺欺人的認為不會有人受到傷害,而向社會隱瞞了實情。可悲的是,他的懷孕女兒為了揭露真相,在調查中不幸掉入河中,被灌了這種含有毒液的河水。結尾部分,他走在去醫院的路上,心理忐忑不安的想著:胎兒是否畸形……這使得小說更具悲劇性和懸念。

  這個裡頭我最不喜歡戴維這個油漆廠的老闆,戴維是一個只貪圖自己利益的人,他不顧別人的安危,只知道賺錢,真是損人利己的可恥行為!在明明看到被自己公司汙染河水讓海豹喝上並中毒死亡,可他還說油漆很快排入海中,大家永遠不會喝上,就僅為了200萬美元的一筆淨化裝置費。

  大家都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但在利益面前,你會選擇哪一個?

  化學讀書筆記4

  今年暑假,我看了《趣味化學》這本書,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他取得了數學、物理學、博物學學位,他的學術成果及著作也是多種多樣,領域涉及物理學、化學、植物學、昆蟲學等等。《趣味化學》是他的優秀作品之一。

  本書講的是兩個好學的少年向他們的保羅叔叔學習化學的故事,法布林把做實驗的過程寫得十分有趣、逼真。如第八章燃金屬,法布林把金屬鎂燃燒時描寫的非常生動:“那條鎂一經燃燒,便發出極耀目的強光,把屋子裡所有東西都照得雪亮,正如日光一樣,燃時沒有噪音,四周沒有火星”。第九章兩隻麻雀,法布林把盛在氮氣裡的麻雀描寫的十分逼真:“麻雀搖擺著身體,張大了口轉動著胸脯,似乎剩下最後一口氣的樣子。

  然後是一陣的抽搐,它全身撲倒,開合著它的嘴,無目的地掙扎著,終至木然不動。”但是盛在氧氣裡的麻雀卻是截然不同的,法布林把盛在氧氣裡的麻雀描寫的同樣十分逼真:“這麻雀的行動反而比平時更活潑起來,它跳躍著,拍著翅膀,頓著腳,用嘴啄著瓶壁,像患了熱病而發狂的樣子。後來,它的嘴急促地喘著氣,胸部猛烈地搏動,顯得已精疲力盡了,但它的發狂一般的動作還是有增無減。”這兩個實驗說明,氮氣是一種不可供動物呼吸的氣體,氧氣是一種可供動物呼吸的氣體,但是如果氧氣的濃度過高,就會像麻雀一樣發狂。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化學非常有趣,書裡面講的化學實驗非常的不可思議,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像法布林這樣的科學家,文章寫得這麼好,我長大以後也要當科學家,我也得把作文寫好。

  化學讀書筆記5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裡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化學既是基礎研究創新性的學科,又是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實用創造性學科,最近閱讀了著名作家被譽為“科學詩人”法布林著的《趣味化學》,讓我體會到要真正走進絢麗的化學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對化學本身的興趣。

  《趣味化學》一書彷彿就是一本小說,講述的是兩個少年跟他們的叔叔保羅學習化學的故事,作者用淺顯明白的對話和簡單生動的實驗,將化學的基本知識有系統、有步驟地一一呈現給讀者,讓讀者不知不覺中就跟保羅叔叔一起,一邊聽他親切地講解,一邊看他忙碌地做實驗,最終你會發現,化學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迷人的學科,進而喜歡上或迷上化學這門學科。

  作為一本化學入門科普書籍,也很適合中學生閱讀,文中有很多介紹和描述實驗的文字和插圖,尤其在實驗現象的描述更是細緻,讀的時候彷彿身臨其境,就像你站在實驗桌前做實驗一樣。例如其中描寫金屬鎂燃燒的片段是這樣的:“那鎂條一經燃燒,便發出極耀目的強光,把屋子裡所有的東西都照得雪亮,正如日光一樣,燃燒時沒有噪音,四周也沒有火星。”讓人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記住了。

  在介紹空氣的時候,作者透過對兩隻麻雀惟妙惟肖的描寫將這兩隻麻雀處於兩種不同環境下的樣子擺在了我們的眼前,從兩個明顯的現象差異不難得出結論,氮氣是一種不可供生物呼吸的氣體,而氧氣是一種可供動物呼吸的氣體。書中有很多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場景,比如一片面包發黴了,一根鐵絲生鏽了,這本書從生活的各個常見的情景出發,詳細的為我們講述了“黴”、“鏽”這些東西的由來與成因,帶我們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處,為我們解答了許多壓在心底多年的疑惑。

  這本書透過許多生活中的趣味實驗,帶我們走入了另一個新鮮,充滿樂趣的化學世界,擺脫複雜無聊的概念和方程式,從實驗的角度學習化學,在生活中感受化學愛上化學。

  化學讀書筆記6

  最近我重溫了劉知新主編的《化學教學論》一書,對化學課程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大幫助,現對自己的一些想法與今後要做的改變做如下敘述:

  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物件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也稱為“求知慾”。化學教學要使學生做到“要學—學會—會學”,其中要學是前提,而學習興趣是“要學”的先導。學習興趣對於學習效果,智力發展和未來的成就都有重大影響。人們把學習興趣看成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如果學生有了興趣,那他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二、最佳化課堂設計,啟發積極思維

  讓學生被動地記憶、重複、模仿來獲得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在學生有準備的基礎上(如經過預習),把教學過程變成一連串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知識和能力發生有機聯絡,提出問題就是給學生設疑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這是啟發思維的關鍵,也是培養能力的開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開展積極的思維,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能力。如在講解化學計算題時,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啟發學生運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計算題的關鍵所在,以便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加強學科內的綜合訓練。

  三、合理制定規劃,建構知識結構

  學生有時反映,“化學不好學,學不懂,記不住,不會用”。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化學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絡。化學變化的實質是物質構成的變化,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物質結構的理論和化學反應規律的知識,去指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弄清重點、難點,進而訂出規劃,具體落實,使知識連貫成索鏈,環環相扣,先後有序。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就能從整體出發來深刻地理解區域性,將區域性的知識納入有機聯絡的知識整體中,有的放矢,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有效地發展學生智慧。

  四、學用相結合,嚴格進行智慧訓練

  要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相互轉化,關鍵在於實踐。嚴格訓練便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它是實現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訓練必須講求實效。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應該根據這一目的來確定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如果離開了這一點,任何訓練便都失去了意義。因此,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練有實效。練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勝多。針對問題進行反覆多次的訓練,幫助學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