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工智慧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人工智慧讀書筆記1
上週看的是騰訊研究院編寫的《人工智慧》,同樣把一些有意思的觀點和思路分享給大家吧(以下劃線部分為原文摘抄)。
“意識是人類最為神奇的心理能力,也是神秘複雜的現象……對於現象意識的存在性問題,有截然相左的兩種觀點。一種是神秘論的觀點,認為我們神經生物系統唯一共有的就是主觀體驗,這種現象意識是不可還原為物理機制或邏輯描述的,靠人類心智是無法把握的。另一種是取消論的觀點,認為機器僅僅是一個蛇神(zombie)而已,除了機器還是機器,不可能具有任何主觀體驗的東西。”這裡就要思考“機器意識”和“人類意識”的區別了,意識這個東西是透過經驗堆積出來的,還是人類自帶的某種天性,如果意識是可以通過後天經驗獲取的,那機器透過演算法和資料不停的餵飽,或許也會生長出意識。
“這波浪潮中,資料的爆發增長功不可沒。我們知道,海量的訓練資料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燃料,資料的規模和豐富度對演算法訓練尤為重要。”這幾年人工資料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大資料的利用和挖掘,而大資料的形成又跟網際網路的普及有關係,如果說AI是一個人,那麼資料就是他的糧食,演算法就是他的生存技能,兩者缺一不可。
“所謂機器學習,是指利用演算法使計算機能夠像人一樣從資料中挖掘出資訊,而深度學習作為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相比其他學習方法,使用了更多的引數,模型也更復雜,從而使得模型對資料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智慧。”機器學習跟人類學習一樣,當你提取的只是部分知識內容時,你屬於淺層次學習,但當你考慮全面,從多角度去學習和挖掘知識內容時,你就屬於深度學習了。
“語義理解是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最大難題,這個難題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從形式與意義的多對多對映中,根據當前語意找到一種最適合的對映。”一箇中國人修煉一輩子,都還不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說話的意思,除了命令類的語句,機器想要準確識別出人類語意,真是難於上青天。
“發展人工智慧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替代人類智慧,而是透過人工智慧增強人類智慧。人工智慧可以與人類智慧互補,幫助人類處理許多能夠處理,但又不擅長的工作,使得人類從繁重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轉而專注於發現、創造的工作。有了人工智慧的輔助,人類將會進入一個知識積累加速增長的階段,最終帶來方方面面的進步。”AI就像是人類的三頭六臂,讓你有多餘的手去完成一些重複性的弱腦力活動,讓你自己真正的一雙智慧之手去創造腦力勞動大,創造性高的工作和事情。
“AI產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和知識儲備的競爭。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員,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才會獲得更多的智慧技術。”AI產業的發明人是人類,要讓AI發揚光大,同樣也要靠人類,所有現有的這些虛擬物質世界和現實物質世界都是人類一創手造出來的,而推動這些事物發展,也只有依賴人類。不止AI產業的競爭靠人才,所有產業的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
“人工智慧的系統和產品只有是安全的,才能夠更好的被公眾和社會使用,這種安全性不僅體現在產品質量上,還體現在其產生的法律、倫理等方面。”因為深度演算法只有輸出和輸入,中間的資料處理過程是黑箱式操作,怎樣把社會倫理、法律、道德等準則賦予AI,是AI成熟與否的最直接表現。
“聯合國的報告認為,在對機器人及機器人技術的倫理與法律監管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是可追溯性,可追溯性的確立才能讓機器人的行為及決策全程處於監管之下。”AI的系統和產品必然會需要責任的承擔,不管是演算法環節還是硬體環節,所有參與到AI產品研發和製作過程中的參與者,都可踐行可追溯性,模組化責任分擔機制。
“隱私與資料保護是AI核心議題。”資料餵飽了AI,但同時因為大量資料的應用,必然會出現資料的洩露,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資料隱私洩露的話題和案列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資料保護和隱私界定這個領域,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關注點去維護、發展。
“當將本該由人類負擔的決策工作委託給人工智慧系統時,演算法能否做到不偏不倚?如何確保公平之實現?”說到公平與否,首先要思考的是公平是什麼?其次,公平是否能夠翻譯成演算法?AI是否能夠實現絕對的公平?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公平還處在撲朔迷離的狀態,要把它量化成機器語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演算法決策其實缺乏對未來的想象力,而人類社會的進步需要這樣的想象力。”AI善於總結過去,然後透過對過去經驗的分析得出對未來的預測,但這種預測是有理有據的預測,它是有邏輯的`,而不是人類毫無邏輯可言,天馬行空的預測,AI的想象力是零,人類的想象力是無窮。
“未來需要必要的人工智慧‘緊箍咒’。”科技是禮物,也可能是毀滅人類的殺手,不管是政府,還是AI企業和社會公眾,都應該進行監督,並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給予適當的約束。
騰訊研究院寫的這本《人工智慧》屬於科普類書籍,內容不涉及太複雜和專業的知識,適合大部分讀者閱讀。透過這本書,可以瞭解目前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其中涉及到AI對未來汽車、醫療、法律、金融等行業的影響,從事這些行業的朋友可以翻閱看看,瞭解未來10後自己行業的發展趨勢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必要的,未雨綢繆。
人工智慧會改變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創造力和想象力,永遠是人類的殺手鐧,不要放棄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許你就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人。
人工智慧讀書筆記2
本書是由李開復和王詠剛聯合撰寫的。從護封和封面,再到紙張厚度和印刷,這本書的質量絕對是一流,裡面有彩色圖,每一章的開始都是不同顏色,並且配有那種很高科技的圖樣,讓你感覺能開始閱讀這本書,你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啊。
什麼叫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作者開篇就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工智慧嗎?我身邊的人工智慧,能預約做飯的電飯煲、每天看的新聞、照片自動識別風景、地點和人,我們可以輕鬆檢視這是哪天在哪兒的照片、美圖秀秀簡直太神奇了,都說日本女人靠保養,韓國女人靠化妝,中國女人靠美圖、搜尋引擎發達的一塌糊塗、機器線上翻譯儘管現在還不是十分準確,但是已經進步很大了,手機應用最讓我歎為觀止的是親身經歷,有一天,準備好東西去媽媽家,結果臨行前不知道腦袋想什麼,到了樓下才想起來忘記拿包包了,只拿個手機,身無分文。滴滴出行叫了車都到了,硬著頭皮問師傅可否手機支付,答曰可以。出發,目的地結賬,我知道賣水果的可以手機支付,於是買了些水果,門口賣爆米花的也可以微信支付,烘焙坊裡的蛋糕也買了,大包小裹的也算心滿意足。而後叫車回家。這是我唯一一次出門沒帶現金的經歷,但是出奇的順利,人工智慧,你多麼好。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愛逛街,其實看著自己淘寶年消費數字,著實嚇了一跳,哪裡是不愛逛街,只是這個街在手機上而已。人工智慧就在我身邊,悄悄地愛上了它,欲罷不能。
當我準備好筆記本開始學習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我會記錄到像上學聽課時候那樣的仔細和認真,因為本書給我們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新變革時代的到來,而且講了許多非常專業的知識,門外漢自然是看得有些困惑和不解,所以,筆記非常詳實,而由於興趣使然,這本近26萬字的書籍,也是快速閱讀結束,給自己點個贊。
在第一章“人工智慧來了”裡,作者主要介紹AI目前的應用,就是我上面介紹的那些,除此之外有個最重要的,那就是“人工駕駛”,想到未來某一天,我們不用考駕照,不僱司機,直接向汽車發出指令就能便捷出行,每個人都會興奮不已。還有機器人用於倉儲、物流和家庭。那麼AI究竟是什麼?就是根據不同環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動,並獲得最大收益的計算機程式。
在第二章裡,作者從專業知識的角度詳細介紹了人類如何深度學習和研究而引領AI的熱潮。其實人類早在1956年便提出人工智慧學科,1997年5月,IBM公司研製的深藍(Deep Blue)計算機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洛夫(Kasparov)。2016年1月,Google旗下的深度學習團隊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Go,以5:0戰勝了圍棋歐洲冠軍樊麾。這是人工智慧第一次戰勝職業圍棋手。在2016年3月戰勝世界圍棋冠軍、職業九段選手李世石。至此,人工智慧走進大眾的視線,談之於街頭巷尾,“人類是不是被機器毀滅了?”作者詳細介紹了第一~三次的AI熱潮,進而告訴我們,人工智慧有多麼異彩紛呈。這就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韓國1998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的MP3播放器——MPMan F10,很幸運,喜歡聽音樂的我在2000年擁有了我的第一個同款MP3,當時只能儲存12首歌曲,可是已經很牛了,至少周圍人都很奇怪,這麼小的東西能傳出歌聲,隨後就是國產夯實的愛國者,然後就是蘋果MP3,到現在難尋MP3的蹤跡……
那麼許多許多的問題接踵而來,在第三章中介紹的就是人機大戰,AI真的會挑戰人類嗎?我們目前處於的是弱人工智慧時期,AI專注於特定領域,再到強人工智慧,AI可以勝任人類所有工作,而到了超人工智慧,那麼它比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類還聰明,這看起來好嚇人。未來學家和科幻作者喜歡用“奇點”(Singularity)這個詞來表示超人工智慧到來的那個神秘時刻,而《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認為完全人工智慧的研發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末日。作者強調了大眾習慣於把AI人格化,這是問題的根源,其實,如果理智的分析,人類離威脅還相當遙遠。作者笑曰:擔憂未來,也許更多還是科幻作家和未來學家的事。我的觀點亦是,我們的人生多麼神奇,不要把時間用在過度擔心未來。其實人工智慧不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推理,比如抽象能力、比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比如情感比如人類與生俱來的常識和審美等等。
在第四章中,作者告訴我們在AI時代,人類將如何變革?那位擔憂未來的霍金說,大部分人會失業,人類留下護理、創造和監管等工作。作者強調,其實不是工作消失,只是轉變了新的形式。事實上,人類越發展就越不擔心高新技術對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衝擊,他舉個電報業的例子,在100年後退出歷史舞臺,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並不知道很久以前的電報業務,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男主的職業,因為他愛讀詩寫詩啊,所以電報發的也像詩一樣美。那時電報應該是最快的通訊方式,而現在一個簡訊或者微信就可以實現。作者告訴我們,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有翻譯、新聞報道、助理、保安、銷售、客服、交易、會計、司機、家政等工作,未來的十年裡有90%將被取代。作者強調,自動駕駛是未來10年科技發展面臨最重要的機遇之一。而金融是AI目前最被看好的落地領域,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累計36萬小時完成的工作,COIN(金融合同解析軟體)幾秒就完成。我們可以問自己,你多久沒去銀行了?是的,神奇的人工智慧代替金融業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了。記得有一次遇見一個做隆鼻手術的中年女士,在術前簡單的交流中,不停地用微信聊天,她告訴我,認識了一位外國人,他答應娶她,他們還未見面,她希望自己整形漂亮些,我很好奇她的英語程度,她說一點兒不會,微信上聊天,她每次都點“翻譯”功能,都能看懂了。我想,這太有意思了,原來這樣也是可以談戀愛的,啊,人工智慧,太厲害了。至於AI在醫療上的應用,2011年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首次在瀋陽進行,2016年ROSA公主機器人在神經外科精準手術成功,AI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第五章,作者闡述了機遇來臨的創新與創業,我想作者不僅僅是一位學者,似乎也完全具備商人的頭腦,他說,AI是中國創新創業的最好時機。在2016年11月烏鎮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簽訂146筆訂單,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名列第三。但同時,作者也提出了在如此龐大資料資源之下,巨頭合作可能對AI形成的壟斷。
第六章中作者通過幾個問題似乎要點醒人們,AI時代該如何學習?學什麼?教育該關注什麼?我們的人生還有意義嗎?答:主動去挑戰極限;從實踐中去學習;關注啟發式教育;互動式線上學習;主動向機器學習;學習人-人協作,也學習人-機協作;學習要追隨興趣。不斷提高自己,善於利用人類的特長,善於藉助機器的能力,這將是未來各領域人才必備的特質。
這是本學習的書,你要捧著書本,拿著筆,認真聆聽和記錄,這是有關我們未來的書,機器人將幫助人類做許多事情,那些我們在科幻電影中看見的先進技術已近在咫尺,是時候投入到這個大浪潮中了,有你,有我,也有AI,多麼幸運,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讓我們共同期待AI時代的到來吧。AI來了,有思想的人生並不會因此而黯然失色,因為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