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1

  有專家認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情節設定上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天賦,她的過人之處主要在於她在書中向讀者介紹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巨人血統的海格的寵物——挪威脊背龍,居住著許多巫師的村莊——霍格莫德;哈利的爸爸小時侯為了到廚房裡偷東西吃,有了一件奇妙的“隱形衣”;驚心動魄的三強爭霸賽中恐怖的四條火龍——“中國火球龍”、“瑞典短鼻龍”、“威爾士綠龍”、“匈牙利樹蜂龍”等等,使我們的想象力有了自由翱翔的空間。

  J·K·羅琳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她所創造的魔法世界和現實生活聯絡得更加地緊密。就像老爸當年喜歡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一樣,他一輩子希望到英國倫敦的貝克街去一趟,因為那裡有他少年時的偶像——福爾摩斯。J·K·羅琳也儘量把《哈利·波特》如此生活化,例如,倫敦真的有一座國王十字車站;而古靈閣則讓人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我們身邊的銀行儲蓄所網點門市。

  此外,你可以在J·K·羅琳的魔法世界裡看到天地人有機的結合,精氣神無處都存在,儘管災難的陰影隨處可見,但光明的曙光總是在閃現,我們從而獲得正義的支援,擁有了無盡的希望。

  同時,J·K·羅琳吸收了以前西方的民間傳奇的精華,她將最能令人感到恐懼和神秘的角色在書中一一呈現:騎掃帚的巫婆、巫師,向動物發出的獨特咒語,人性化的幽靈和千姿百態的怪龍,然後再對這些角色進行加工,讓他們在書中變得不再令人感到恐懼和神秘,甚至賦予了他們幾分可愛的色彩。

  我知道,現在大多數人都會淡忘純真的內心渴望。

  三十九歲的J·K·羅琳卻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她用自己精巧的筆使每個人都能重新進入童心未泯的魔幻世界:一聲奇幻的口令就可穿過畫上的一個洞而進入另一番天地(當然也有不靈的時候),巫師糖果店裡一樣的豐富多采,琳琅滿目,那裡有“冰耗子”、“果凍鼻涕蟲”、“嘶嘶颼颼蜂”,而巫師笑話商店裡還有出售“糞彈”、“飽喝糖”和“咬鼻子茶杯”,這些商品我們又好象似曾相識,又像施了魔法般飄渺不定。

  那些五彩繽紛、奇妙豐富的想象——鬼魂們要開忌辰晚會啦,在二樓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個自卑的冤魂啦,還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龐然大物,居然還能與人順利地進行交談;惡貫滿盈的伏地魔的一絲陰魂就隱藏在湯姆·裡德爾的日記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們長大成人了製成藥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複方湯劑能把你變成另外一個人……

  光怪陸離,詭譎離奇,同時又是這樣幽默詼諧,這樣饒有情趣,怎麼不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驚歎不已。還有書中那種懸念,有的“哈迷”小讀者跟我交流說,每到書要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觸目驚心,驚心動魄。有時候覺得很恐怖、很陰森,但又有著希望和期待,便會不斷被吸引著我們繼續看下去。

  《哈利·波特》書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愛和誠實等優秀品質是當今社會應當提倡的(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而以伏地魔為首的邪惡勢力所代表的貪婪、兇殘和懦弱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比。美與醜涇渭分明,善與惡是勢不兩立,故而哈利·波特們不存在妥協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這個網路連線全世界、道德觀念漸漸淪喪的社會里,這些來自異邦的可愛的小英雄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熱烈擁戴。

  事實上,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世風逐漸日下、人心逐漸不古、道德逐漸淪喪的發達的社會里。人們對以前所堅信不移的傳統道德標準與良好文明風尚產生了懷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變得模糊起來。於是,我們這些“遊戲一代”寄情於美好空泛的動漫田地,遊離於頭腦中的魔法世界……

  而在J·K·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裡,真善美、假惡醜、正誤對錯之間的界限是異常分明的。但專家也告誡,如何讓這些道德標準對《哈利·波特》的讀者所生活於其中的“麻瓜世界”產生影響則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那是這樣的一個道理:畢竟,哈利·波特生活的自由世界裡沒有教堂、保守黨和童子軍。從大英帝國精神一脈傳承下來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以及仁慈、高尚、是非分明等價值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這就是為何《哈利·波特》的忠實讀者討厭另一個作家伊尼德·布萊頓的原因,布萊頓的作品帶有濃厚的帝國色彩,而《哈利·波特》卻在歷史與現實之外創造出一個獨特的魔法世界。

  我看了《哈利·波特》,既程門立雪,又溫故知新,人物歷歷在目,故事永不消退,那是因他有淳樸、正直、友愛的的人心,有善良勇敢、不懼邪惡的血液流淌,這些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2

  讀完了《哈利波特》的最後一本:死亡聖器。有個想法浮現出來:“一切聖賢,皆因無為法而有差別。”帶點魔幻神奇色彩的事物一直都挺能吸引我。

  為什麼?因為能和其中的某種東西產生共鳴。這種東西就是:除了我們感知的面貌之外,世界還另有面貌。或者說,我們所感知的面貌,其實,並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說,所感知的世界,其實並非如此這般的世界。因為這點共鳴,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讀下來了。

  在這本“迎合世俗,並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說裡面,看了什麼呢?當然,首先看常識世界之外,另有無數“平行”的世界,而它們都是合而為一的,所以說,它們是“重疊的”,也沒有錯。很多“麻瓜(凡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瘋狂的,怪誕的,其實,都是合理而符合邏輯的。

  相對於我們從未認識的領域來說,我們所認識的,其實,滄海一粟,非常狹隘。我們其實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以及究竟如何發生。但在我們內心,始終潛伏著一個聲音:有種力量,能夠凌駕於這一切之上。那種力量,在小說中表現為魔法,在現實中表現為權力、科技,或者,神通,諸如此類。

  因為我們內心的深處,始終感覺這個魔幻世界的存在,這種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麼多人會喜歡魔幻小說。——那麼多人,其實都知道,我們就是魔法本身。只是,並不知道,我們自己全都知道這一點。

  然後,還看了犧牲。為了祂人的利益而徹底犧牲自己,放棄一切,進入死亡,這種行為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強悍的魔法,都對它無可奈何。可以說,這種行為具有“催伏一切惡魔”的力量。即使是觸及這樣一種念頭,這樣一種潛質,也能令強悍的惡魔覺得非常虛弱,不能忍受。事實上,哈里波特就是靠這種力量生存下來,並且戰勝了強大的對手的。在最後決戰的生死關頭,祂一次選擇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選擇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語。祂選擇了不傷害。結果,祂戰勝了每次都選擇索命惡咒的魔頭。而那個魔頭也並不死於哈里波特的魔法技術,而死於自己的傷害之心發出的惡咒,害人就是害己。這裡又一次重複了這個古老的故事。這故事被說過很多遍,但幾乎所有的人,特別是我,都並不真的相信,儘管也有所相信。 再然後,還看了對死亡的恐懼,對永生的渴望。七個魂器的出現和毀滅,說明“追求永生”的行為會障礙本有的靈性,分割整體,並且,也將最終破滅,而三件死亡聖器:最強大的死亡魔杖、復活石、隱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徵意義,雖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讓它具有這些象徵意義的。

  但作品其實也都並非作者所寫的,它來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處,最後,哈里波特成為三件聖器的主人。祂的選擇是:只留下父親傳下來的隱形衣。——那是真正能戰勝死亡的東西:讓別人進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這種權力非常強大,但並不能帶來如期的效果。最後,真正能夠戰勝死亡的,是放棄這種權力,並且“隱形”。

  “隱形”這個魔法詞彙,其實底蘊深邃。它意味著從現象的世界隱沒,也意味著,隱藏在現象之中。能從現象的世界中出離,並因為出離而發現隱藏在現象之中的秘密,這才是戰勝死亡的最後那件聖器。

  古往今來,有數不勝數的故事說“隱形”。而且,在中國,很多知識淵博的人,有強烈的心願希望“歸隱”。這都是一種意思的不同表述。從這個角度來說,哈里波特毀滅魂器(其中一個就是祂自己的身心),選擇隱形衣的過程,就是修道覺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放棄一切的死亡,是必然經歷的課程,——而且,需要反覆經歷。反覆很多次,無數次。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無數次地經歷。——直,畢業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間那種“雙頭鳥”式的命運關聯,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讓我想“共命之鳥”這個詞。事實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鳥”,都有兩個頭。一個頭只喜歡吃有毒的東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個頭。而另外一個頭,只吃香美潔淨的東西,並且一心要拯救另外一個頭。兩者共有一個身體。這基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彌陀佛,和諸佛菩薩之間的那種關係,或者說,也就是“三身”之間的那種關係。

  作者在書寫故事的時候,很多東西並非刻意“構思”出來的。其實在寫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這一切。所謂寫作,只是讓它流淌表面上來,如此罷了。事實上,凡是看上去並不拙劣的東西,都不是“構思”出來的,而是“本來就知道”的。作者“本來就知道”,也“本來就知道”,所以,當它表述出來的時候,雙方就能產生共鳴,“祂寫出了我心裡的某種東西!”而這就是寫作和閱讀之所以出現並存在的基礎原理 :本然。符號主義認為,一切藝術創作的基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種非常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記憶,指向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東西。那個“一”。

  事實上,畢加索的畫、達利的創作,諸如此類的很多東西,也和哈利波特這樣的作品一樣,都是在表述著我們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並非是我們所感知的那個樣子。諸相非相。

  從這個角度上說,一切偉大的藝術家,也可以說,都是大禪師,是普度眾生的菩薩,而且,是並不覺得自己正在普度眾生的“無相”大菩薩。長久以來,一直並不知道,為何與生俱來就有那種強烈的寫作慾望,為何與生俱來總是感覺需要有所表達,一直不知道這種動力來自何處。現在,應該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覺的自覺,是本覺自覺的形式。或者說,那就是本覺。千言萬語,都不過是在寫著一句話: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萬紫千紅總是春。事實上,一切作品本來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隱形衣的。甚至對於作者本身來說,它也同樣是隱形的。具有識別隱形能力的眼睛,才能看。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3

  羅琳創作的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讓我對奇幻文學有了新的認識。很長一段時間,我把自己置身於神秘的城堡“霍格沃茨寄宿學院”中。書中除了向我們展現充滿刺激和挑戰的魔法世界外,更多地讓我們感受到了勇敢、信念和忠誠的人生態度。

  哈利波特戰勝伏地魔的勇氣讓我佩服。我一直在問自己,如果我面對殺人魔王伏地魔會怎麼做?是勇敢地接受挑戰還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現實時代,不會碰到戰爭、死亡的挑戰,但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今年寒假我們全家去長白山滑雪,因為我們每年都會去滑雪,所以我已經具備了滑雪的基本技巧。這天,爸爸帶我坐纜車上了高階雪道,我站在高階道的頂端向下看,嚇得直哆嗦,這條道太陡了,我肯定不行的,爸爸鼓勵我:“拿出點勇氣,記住要領,你一定可以的!”我越來越害怕,心跳加速,嘴裡不停地念叨:“我不行的,我滑不了”。

  爸爸平靜地說:“纜車只能上不能下的,你現在只能靠自己滑下去,別無選擇。”爸爸說完看了我一眼,然後就直接滑下去了。我孤零零地站在那兒,心中忐忑不安,這時哈利波特大戰伏地魔的場景從我腦中閃過,哈利的勇敢給了我信心和力量。我看著讓人望而卻步的雪道心想:“與其這樣恐懼地站著不如抬起頭勇敢地面對它、征服它。”

  於是我鼓起勇氣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不停地提醒自己:“穩住,控制好速度,不要慌。”就這樣我一路上根據雪道的情況變換著動作,時而疾馳,時而緩行,千米高的雪道被我拋在了身後,我的勇氣戰勝了高階雪道戰勝了自己。有了這次經歷,以後再遇到困難我都不會退縮,會勇敢地戰勝它。

  赫敏複習時碰到了一道難題,為了找到答案,在圖書館整整待了一天,直到圖書館管理員催她離開。這是赫敏對待學習的信念。記得有一次,有一道數學思考題把我難住了,我又是畫圖又是思考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怎麼解答,最後我索性放棄了。一週後一次數學考試居然考到了這道題,我傻眼了,第一次開了天窗,心裡別提多難受了。回到家拿出筆和紙開始重新審題,做了一遍又一遍,當時心裡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一定可以做出來的。”就這樣花了四個小時,終於解出了這道難道,那一瞬間我又開心又滿足,我明白了做事要有堅定的信念,付出必要的努力,最終必然會取得成功。

  羅恩在尋找魂器的過程中,棄哈利而去,後來他想起了鄧布利多校長給予他們的使命,最終他回來了。他憑著對朋友的忠誠,戰勝了恐懼。忠誠是什麼?忠誠是文天祥被俘後寧死不屈的忠心耿耿;忠誠是霍去病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忠誠是岳飛的精忠報國。忠誠是一種品德,滋長在人們心中。

  《哈利·波特》這本書給了我勇氣、力量和愛。讓我看到了勇敢的哈利,堅持信仰的赫敏,忠誠的羅恩,樂於助人的鄧布利多校長……勝利永遠屬於堅貞不屈的人,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4

  暑假期間女兒捧著厚厚的《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一看就是一整天,連她最喜歡看的電視也不看,平時學校裡也常常發現學生討論書裡的情節,此書難道具有魔力,如此吸引孩子們。懷著這樣的好奇心我也開始看這套書。

  的確,是魔力吸引著孩子們,我真佩服這本書的作者羅琳,竟有那麼豐富的想象力!在這套書中,虛幻的事物變成了真實。有巫師,有怪獸,有精靈,也有惡魔。他們分別代表著善與惡。而這個善良的男孩,哈利·波特,一個棕色頭髮,在鼻樑上架著一副寬邊大眼鏡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輕輕便能帶你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讓你時刻都為他的神力所驚喜。他擁有一把神奇的掃把,騎上它,便可盡情的在空中飛行,他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勇敢依舊虛心好學,從小失去父母之愛確富有愛心,處處保護弱小者,面對邪惡毫不退縮……他成了孩子們的偶像。

  作者以這個小魔法師的神奇經歷為線索,從而表現了孩子與孩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真摯感情,還有的便是孩子們面對困難時堅持不退縮,機智鬥惡,用他們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過難關。而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記述了神秘的魔法學校中的點點滴滴。

  一切是那麼神奇,在這個神秘的國度裡,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成為他們的信差,信可以自己開口朗讀,飛天掃帚是交通工具,多的如天上的鳥一樣。畫像的人是活的,會微笑,會眨眼,有空還會互相串串門。還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而我在閱讀時,也隨之掉入了一個魔法的時空。

  孩子們最富有想象力,最喜歡冒險。作者羅琳就是從孩子的內心的需要出發,憑著那豐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構思方法,創造了令人嚮往的著那個神秘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書中的人物,每一個彷彿都是從羅琳的`手中活生生的蹦出來一樣。勇敢的哈利,熱心卻總是鬧出一堆笑話的羅恩,還有機智多謀的赫敏等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人物。雖然他們會魔法,但卻又是如此的貼近生活。就是因為這些各有特色的人物,組成了這本有特色的書。當你手捧著它時,你的情緒會跟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你整個人會漸漸地融入其中,讓你不得不感嘆它的神奇!

  特別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和它那令人實在意想不到的結局,總能讓人眼睛一亮,使讀者回味無窮。所以每每讀這套書,孩子們總會忘了吃飯,忘了時間,視線總不願離開它。我想這就是《哈利·波特》——這本轟動全球的書的魔力吧!就是別人想學也學不到的魔法!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說《哈利·波特》有點誇張,但它真的有魔力,否則為何會如此轟動全球,令孩子們愛不釋手。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校園生活,我們也應從孩子們的需要出發,開展他們喜歡的活動,創設他們想學的課程,讓我們的校園也具有魔力。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5

  相信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一書曾憑藉充滿懸念的文筆,帶給了世界哈利波特狂潮。我也可謂是一個純純正正的“哈迷”,不僅沉醉在熾熱的字裡行間,更多的,是從《哈利波特》這些系列中感受到了書的魅力。

  我曾讀過3遍,你不要以為我只是在愚蠢的重複,你知道不,每一遍我都有了更深層的體會,這也許就是“溫故而知新”的意義。

  第一遍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候的我,語文能力還有待提高,感悟能力還有欠缺,所以,我讀《哈利波特》,更多的,是沉醉在它曲曲折折的故事情節中。或許是因為羅琳女士豐富的想象力,我一開始就被離奇的情節迷住了:當我讀到鄧布利多校長有一個奇妙的熄燈器時,當我讀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壯麗場景時,當我讀到伏地魔的殘忍時,當我讀到善良卻幫到倒忙的多比時……我曾捧腹大笑,也曾淚流滿面;我曾喜極而泣,也曾心花怒放;我曾垂頭喪氣,也曾驚愕不已。從那時起,我就迷上了《哈利波特》,迷上了它曲曲折折的故事情節。

  第二遍,是在五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我的語文能力已經明顯提高了不少,所以,它的寫作技巧更吸引了我。譬如,心理描寫:羅琳女士在書中曾大篇幅的描寫哈利的心理,寫的淋漓盡致,把哈利的憤怒,喜悅,緊張寫的惟妙惟肖;又譬如,伏筆:有一個人物讓我無法忘懷,那就是斯內普教授,書中在1—6部,斯內普看起來都是一個壞透了的人,他經常針對哈利。而作者在7部中,才透露出,原來斯內普一直深愛哈利,像愛他的媽媽一樣……從那時起,我更加迷上了《哈利波特》,迷上了它的寫作技巧。

  第三遍,便是六年級。六年級的我,語文學的更加熟練,感悟能力也日漸加強,所以我讀《哈利波特》,也情不自禁想去挖掘一些人物之間的那些細膩的情感,想去感受羅琳女士一些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開始,我被哈利父母對他的愛深深震撼,當看到詹姆為了捍衛住自己的妻兒,而擋在法力超強的伏地魔面前犧牲時,當看到本來不用死的莉莉誓死守住他們的兒子時,我竟然半天說不出話,被這種強大的親情所感染到了,震撼到了。

  而後,我又被哈利、羅恩、赫敏之間真摯無私的友誼所感動。三個小主角們,在7部中,過五關闖六將,曾一起爭奪過魔法石,也曾結伴去密室,還曾救過阿茲卡班的囚徒,更曾進入陰森恐怖的鳳凰社。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三人7部中,在森林中吃野草度日,只為了尋找魂器的日子。哈利身負重任,鄧布利多交給他的遺願必須完成。而當他為了同伴而著想,不想讓羅恩、赫敏一起和他在與生命開玩笑的時候,他才發現,他們倆早已做出了充分的準備,沒等他願意,已經做好了與哈利並肩作戰的準備。我也曾看出,當他們吃著苦澀的蘑菇時,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同伴;當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古靈閣行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退縮;當他們與食死徒作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倒下,他們三人,永遠在一起。

  《哈利波特》這本書,帶給了我無窮的快樂,也讓我明白了“溫故而知新”的蘊意,我愛讀《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的讀書筆記6

  有這樣一個名字,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哈利波特。

  從小學二三年級接觸到《哈利波特》的小說,從此暗暗相信自己也是個魔法師,直到上初中前,我都認為自己的那封信一定是被中國海關攔截了……

  哈利波特,那個帶著眼鏡的瘦弱魔法師。他的出生是場悲劇,卻又帶來了希望。事情的起源只是一個預言,將他和伏地魔聯絡在了一起,導致他的父母被殺害,而他從此也被貼上了“救世主”的標籤。童年的他住在姨媽家狹小的碗櫥中,只有灰塵和蜘蛛與他做伴。瘦小的哈利被表哥一夥人當作練習拳擊的物件,被姨父姨媽當作僕人一樣使喚,受盡欺負。他經常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奇異事件被關在碗櫥中,不能出來。可以說,他的童年是黑暗的,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但是,十一歲的生日那天,一封霍格沃茨的入學邀請函從此結束了他的黑暗童年。

  在霍格沃茨學院,哈利波特感受到了愛。羅恩、赫敏,他們是哈利最好的朋友,被稱為“夢之隊”,他們也會吵鬧,也會爭執,但總能化解一切的矛盾,戰勝所有的困難。多比,巫師界中卑微渺小的神奇生物,但他弱小的身軀中卻折射了一種堅韌的渴望。為了自由,它奮力地掙脫束縛。它雖然卑微,但是活得有尊嚴,在邪惡面前絕不低下高昂的頭顱。它讓我看到,小人物身上有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我彷彿看到,透過襤褸的衣衫。它的胸膛中有一顆鑽石般潔淨閃亮的心靈,充滿愛和美好的希望。但是悲劇接連的發生,小天狼星和鄧布利多院長的死亡訊息相繼而來,讓霍格沃茨陷入了黑暗之下。

  直到現在再次讀起《哈利波特》,我都不由讚歎作者羅琳的絕妙的思維,竟能創造出斯內普這樣一個忍辱負重的偉大角色。斯內普的一生是一部悲劇,也是一場鬥爭。他一次次遊走在死亡的邊緣,拯救了巫師的生命,卻從來得不到感謝,只有刺耳的謾罵、誣陷。他是來自斯萊特林的英雄,用生命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用生命譜寫了這久久迴盪的絕唱!在臨死前,斯內普把這段塵封已久的記憶交給了莉莉的兒子哈利。他凝視著哈利和他母親一樣綠色的眼睛,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莉莉笑顏如花。他就這樣沉醉地看著,看著,直到死去……

  在故事的最後,哈利選擇了迎戰伏地魔,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已經不再是那個額頭上有閃電型傷疤,帶著圓眼鏡的瘦弱男孩,而是一個勇敢的領袖,他用格蘭芬多的寶劍為正義而戰,撥開了籠罩著天空的迷霧,讓陽光灑滿大地,為巫師和神奇生物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七年,一段魔法界的興衰史;七年,一個男孩的成長史……哈利波特的故事成就了羅琳,也讓我們相信,這樣的一個魔法世界真實地存在。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巫師們依舊揮舞著魔杖,用他們神奇的力量改變著這個我們共同存在的世界。羅琳為這個故事寫下了結尾。但是在故事中許多勇敢的人,仍然讓我們感動,他們為了這場無法避免的戰鬥,為了保護那些無辜的人,竭盡所能,甚至犧牲了性命。他們像流星般隕落,卻用短暫的生命綻放出最燦爛的美,在黑暗的天幕中留下閃亮的痕跡。點點的星光匯聚成一條燦爛的星河,照亮了魔法世界的未來,也照亮了我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