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關於項鍊的讀書筆記

項鍊的讀書筆記

關於項鍊的讀書筆記

關於項鍊的讀書筆記1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束縛他們的是對物質生活的苛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束縛他們的是一顆自私而又冷漠的心……生活中人們不知盡的慾望,成為束縛他們的枷鎖,正如莫泊桑的《項鍊》裡,那位愛慕虛榮的貧窮女主人為了體面地參加一次宴會,向一個富有的朋友借了一條鑽石項鍊,但是不慎丟了。她十分懊惱,心裡很慚愧,決心努力工作還上丟失項鍊的這筆錢。等到十年後,她終於賺夠了這筆錢,買了一條一樣的項鍊還給朋友。結果,朋友哭笑不得,告訴她那條項鍊是假的,所以丟了也無所謂。原來辛苦十年,結果竟是如此荒唐。這時作品戛然而止,留給人們無限的思索。

  愛慕虛榮使她受到了生活的重創,虛榮成了她生命裡一串無形的鎖鏈,使她在生活中磕磕碰碰,釀成一段可憐而又可悲的人生。女主人馬蒂爾德為了能在人前“出風頭”,她耗費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十年艱苦的還債生活,使她容顏衰敗,青春不再。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馬蒂爾德的影子。有些甚至被稱為“問題少年”的學生,他們之所以成為“問題”,其實也不乏是虛榮、狹隘的心胸在作怪。由於成績不佳,他們覺得自己無足輕重,甚至被人忽略。於是在學習上不能“成優”,他們便在生活上“求異”。他們的種種錯誤也許只是為了吸引別人的眼球。面對已成定局的校規,他們一犯再犯。如果說是出自自身的調皮和一顆不願被束縛的心,倒也罷了。然而仔細想想,如果他們只是為了吸引人們不敬的注意,那麼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馬蒂爾德十年艱苦的生活,奪取了她引以為傲的容顏和一去不返的青春。那麼這些“問題少年”為滿足虛榮所犯下的一切錯誤,不也將奪去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學習機會嗎?當他們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又有多少籌碼可以供他們在生活的天平上衡量自己的價值呢?倘若一無所長,又有多少明天可以期待?

  生活中種種慾望會成為一串串無形的鎖鏈,鎖住早已疲憊的心,讓生活偏離原來的軌道。慾望的天平也許永遠不會平衡。當一個不合理的慾望產生並形成巨大的枷鎖時,生活中一切都會朝著慾望傾斜,最終,也讓生命里美好的事物悄然而去。

  所以,我們應該摒棄這些無形的枷鎖,“帶著鐐銬跳舞”實在太辛苦了,讓我們輕裝上陣,摒棄虛榮,舞出生命的輝煌。

關於項鍊的讀書筆記2

  從全文看,羅瓦賽爾先生非常愛自己的妻子。馬蒂爾德希望能接近官方人士,他就盡努力搞來了教育部部長舉辦的晚會的請帖;馬蒂爾德沒有像樣的禮服赴會,他寧願把自己原本打算收購槍的錢拿出來,也要讓妻子風風光光的;他怕妻子受寒,把自己的衣服披在妻子身上。

  文章中有一段,丈夫為籌出剩餘的一萬八千法郎“跟這個人借一千法郎,跟那個人借五百,這兒借五個路易,那兒借三個。他簽了不少借約,應承了不少足矣敗家的條件,而且和高利者以及種種放債圖利的人打交道”。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羅瓦賽爾沒有這麼做,在妻子弄丟了看似名貴的項鍊,生活即將陷入危機的時候,他並沒有離開,他一直守護著他的妻子。當他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已經葬送了他下半輩子的生活,但他沒有一點猶豫,這更體現了他對妻子濃濃的愛。

  第二點,雖然說馬蒂爾德一直都能夠享受豪華生活,在生活總會產生許多憂傷的感慨和想入非非的幻想,但是他最終還是嫁給了羅瓦賽爾這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羅瓦賽爾的地位雖然低微,但是在丟項鍊之前,他確實沒讓妻子過上艱難的生活。那時,她有舒適的房子,有女僕為其打理家務,偶爾還能吃上燉肉。作為中年女人,她不用上班,不用親自下廚,不用打掃衛生,即使她的生活算不上富裕,也絕對是許多人嚮往而過不上的生活。而這一切,都都是他丈夫所給予的。羅瓦賽爾以他辛勤的工作,讓妻子過上的清閒安適的生活,這正是他好丈夫的體現。

關於項鍊的讀書筆記3

  在經歷難忘的三堂精彩的語文課後,我們終於將《項鍊》這篇經典的名著給閱讀完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本文講述了瑪蒂爾德這位女主人公覺得自己生活得真痛苦。她有美麗的容貌、婀娜的體態,卻缺乏漂亮的.首飾和華貴的首飾。她的丈夫只是法國教育部裡一名薪水菲薄的小書記員,可瑪蒂爾德認為自己生來本就應該做高雅和奢華的生活,為此她常整天哭泣。再一次丈夫好不容易得到舞會上,瑪蒂爾德不幸將朋友的項鍊遺失,在夫妻兩苦尋無果後,用鉅額重新購買項鍊還給了弗萊斯捷夫人。卻頂著巨大的欠款艱難的活著,耗盡十年的青春將貸款還清,也改變了女主人公一生,但後得知丟失的項鍊是假的,而文章又沒有後文,留下了極大的懸念,引發了讀者的思考。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而是那一條項鍊,項鍊是文章標題,更是全文的線索項鍊的外表具有卓然超群無與倫比之美,而它的內質卻是假的。小說在結尾處暴露了項鍊內假的涵義。

  外美內假,是作家賦予“項鍊”的意象內涵。外美,是項鍊的表層義,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內假,是項鍊的內層義,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和危害性。瑪蒂爾德因受不了項鍊所給的誘惑而在項鍊中迷失了自我,使自己惹上了巨大的麻煩,使原本就想過上好日子的她更加跌入了低谷,給予了我們人生的警示!

關於項鍊的讀書筆記4

  《項鍊》是法國19世紀作家莫泊桑的代表。文章講述了家境並不富裕的身為教育部職員妻子的馬蒂爾德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鑽石項鍊。在晚會上,她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然而,當她回到家中忽然發現,項鍊竟然莫名其妙地不見了,他們找遍了所有他們所能想到的地方都沒有結果,又不敢告訴朋友,只好選擇賠償,他們四處借債,然後到首飾店裡選擇了一條和原來的一摸一樣的項鍊還給了女友。而為了還債,這對夫妻整整花了十年功夫省吃儉用,起早貪黑地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而當他們終於還清債務的時候,有一天,馬蒂爾德偶然碰上了多年不見的好友,現在,她終於有勇氣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她,而好友的話卻更在讀者意料之外,原來那條項鍊是假的,它最多隻值五百法郎。

  小說的故事情節曲折多變,結尾更是出人意料,卻極具諷刺意味。主人公馬蒂爾德正是因為虛榮心才會想在晚會上出眾,才會去管女友借項鍊,也才會有後面丟項鍊,賠項鍊等一系列情節,可見虛榮心真的害死人。馬蒂爾德這十年還的不只是項鍊,是外債,還是她十年的青春年華。十年後,她已滿目蒼夷,徹徹底底地變成了一個貧苦人家的婦人,然而她仍然會回想起十年前的那個舞會,在那裡,她當時是那樣美貌,那樣快活。。。。。。

  其實,也許每個人都是有虛榮心的,或大或小,有誰不喜歡美貌,有誰不喜歡被關注,成為焦點,只是有些人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卻把它深深地埋在心裡。而項鍊深刻的揭露這個事實,虛榮心是非常可怕的,當一個人有了虛榮心,他會幹出許多讓人吃驚的事情,就像馬蒂爾德,用了10年來還清這筆本不該他來償還的債務,人生就是如此奇怪,如此變幻無常,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則一夜破產。。。。。。

  但是,在我看來,馬蒂爾德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她將項鍊丟失以後可以選擇逃避,遠走高飛,她也可以選擇去買一個假的還給好友,然而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地選擇了償還一條價值不菲的一模一樣的,這也體現了她自尊,真誠的一面。另一方面,她在償還債務的十年間不辭勞苦,放棄外在的美貌,也變現出她自強,吃苦耐勞的美德。

  《項鍊》這篇小說告誡了很多整日生活在幻想裡而沒有付出實際勞動,只想借他人之光贏得一點虛榮的人們:要麼努力奮鬥,開闢美好的未來,要麼安貧樂道。想入非非,不切實際只能付出慘重的代價。但是在另一方面,馬蒂爾德在償還項鍊時的誠實守信和償還債務時的腳踏實地也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