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 論語讀書筆記作文

論語讀書筆記作文

論語讀書筆記作文

  導語:論語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門徒們的言行被記錄後編成的一本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論語,歡迎借鑑!

  【篇一:《論語》讀書筆記】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篇二:論語讀書筆記作文】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後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於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後)。《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論語》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之際,最後的編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漢代以後,被奉為儒家經典,後來成為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全書大體是孔子弟子及其後人所記,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資料。

  歷代研究《論語》的書籍很多,現存的主要有三國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宋朱熹的《論語集註》是儒家學派對《論語》的代表作。

  《論語》在西漢時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即《魯論語》、《齊論語》和《古論語》。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書記錄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多方面表現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故《論語》成為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最古的散文小品,應可遠溯自《論語》。普通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篇三:論語讀書筆記】

  讀論語,感到收穫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後知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度,持之以恆,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並學會結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後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透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瞭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聖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學問加修養——所謂“內聖”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備。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裡可以看到孔子極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後來幾千年農業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於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思,然後明目標,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今天我們重溫《論語》,應思考立身和處世的原則。“內聖外王”的君子,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也許也是需要用畢生努力不斷去接近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