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 初三談讀書作文600字(通用5篇)

初三談讀書作文

初三談讀書作文600字(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談讀書作文600字(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談讀書作文1

  說到讀書我真是慚愧,我這個人最不喜歡讀書,一看到書我就頭疼。有時想:我為什麼會這樣?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使我喜歡讀書?怎樣從書中受益更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每當和愛讀書的同學坐到一起時總是聽他們說的讀書有很多好處。我當然知道讀書好處。可以說每個人的成功誰都離不開知識,就好像酒店管理員需要知道怎樣去管理才能盈利讓老闆滿意,然而這些都來自於書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書。可見書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對我們有多的好處啊。可為什麼還是不喜歡讀書呢?是我們的方法出錯了嗎?

  我們讀書要奉行: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覺得讀書很好,帶著一個求知的心去讀然後要讓自己喜歡讀書。達到當沒有書讀的時候生活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的境界。最後我們要有選擇性的去讀一些好書。讀一些有益的書。

  理學家朱熹的三到法即: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即,每當我們讀書的時候要拋除心中的一切雜念,不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去讀。不要眼前出現了什麼熱鬧的事情而把視線從書上轉移,口的即,讀書時不僅眼要看,口還要讀出來。這樣更有助於記憶。

  學者陳善的“出入法”即既能選的進去還要跳的出來。鑽的進去是說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讓自己喜歡讀書,要做到時時刻刻離不開書。跳得出來是說:該讀的時候我要讀好,不該讀的時候我們要放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要因讀書而耽誤了正事。

  還有讀書有三境界如果了一定會成功即:吞,啃,品。吞是要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把大致內容看個差不多。啃即當我們讀第二遍的時候就要強花記憶,記清楚書中有的內容,爛熟於心。品即要當讀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就要細嚼慢嚥。讀書人多如牛毛,很少有人達到第三境界,如果得到第三境界必是成功之人。

  以上就是我對讀書方法的看法,讀書真的很好,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知道了嗎?

  初三談讀書作文2

  在我國的許多家庭教育中,“讀書”是走出貧窮的不二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好的學校,以此來活得更幸福的人生。

  但是,讀書僅僅是為了改善生活嗎?

  答案自然是“不是”。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就高爾基的這句話來說,讀書應當是一種知識的獲取,自身修養的一種提升,社會進步的一種自然選擇。而不是為求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忘卻了讀書的本質。

  我們在讀書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應當關注生活,親身生活。古人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說,讀書並不是一味的讀了就夠,而是要學會把獲得的知識聯絡生活,勤于思考,善於發現。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這件事,必須要靠自己思考領悟,認真體會書中所言,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像培根在他寫的一篇文章裡說:讀書不能盡信書中所言,也不可故意刁難作者。

  讀書不可“死讀”,自然也不可“強讀”。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所要領悟的是學會“會意”。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凡事必非一來就懂,一來就透,總得有個迴圈漸序的過程。

  唐代大詩人韓愈曾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我們應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正確把握讀書的本質,透過閱讀來增長我們的見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而不是為謀所得而讀書,反而成了書的奴隸!

  初三談讀書作文3

  古時候明代的哲學家王心齋曾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他把學和樂視為一體,的確是極好的見解。當然,學習並不是僅限於讀書,但讀書也確是人生一大樂趣。正因如此,古往今來有多少學者或是讀書人嗜書成癖,而我也是一條小小的‘書蟲’。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車如簇”。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是為了有顏如玉,而書確實是我們的精神的糧食與心靈的坐騎,我們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書趣之一,讀書的一大樂趣在於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不是書去讀你。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和司馬遷談論歷史,與徐霞客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總之,當家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多彩,彷彿所有知識的畫卷在你腦海中一一展現。

  書趣之二,在於可以大發議論。凡著書立說者,必為一時俊才。雖說是俊才,可難免會有紕漏,而這小小的紕漏被你看出來了,你高不高興?一時間得意志滿,大發議論,使你與作者好象有並駕齊驅之感,精神上可是無比快樂啊!

  書趣之三,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卻百思不得其解時,或是當你對某一個問題略有心得時,開啟一本書,發現已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論述。正好搔到了你的癢處,正中下懷,喜樂不禁。於是一切都清楚明瞭,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可是什麼都換不來的。

  再說當你看了一本好書,你被它精彩的內容所吸引的時候。而在與朋友談話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的往外跳,朋友們準會露出欽佩的神色:“嘿,這小子,士別三日即可刮目相看啊!”小小的虛榮心再次被滿足,只有你知道,讀書的滋味是怎樣。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在這裡說了這麼多讀書的好處,現在的你是不是有一種手癢的感覺,想翻開一本瞧瞧呢?

  初三談讀書作文4

  我們為何天天在讀書,年年在讀書呢?開口說讀書,閉口談讀書,到底讀書有什麼意義呢?我想讀書至少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探求知識,一種是修養品德。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腦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每一樣事情都由自己去試驗或親自去看,或用自己腦力去想。讀書就可以幫助我們學到很多事情。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好多的知識經驗寫在這裡面,我們讀了書,不就替自己省腦力、省時間,幫助自己解決困難嗎?其次,書本記載許多忠臣義士取義的故事,或古聖先賢的金玉良言。我們看了這些故事,讀了這些良言,對修養品德有更大的幫助。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技巧的讀書,不是死記,死記不但被不好,還會讓頭腦整個爆炸,除了讀課內書,還要讀課外書,可以增廣見聞。

  孫中山先生說:“有了學問,便有知識,有了知識,便有方法。”有了方法,小則可以獨善其身,大則可以兼善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隻要肯讀書就可以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了知識,就可以教導別人;有了許多知識,就可以橫遍天下。張群:“智慧如寶劍,必磨礪而刃鋒始利;求知如鍛鐵,必千錘百鍊,始成精鋼。”這句話的意思智慧就像一把刀,想要把刀變的很銳利,就要整天一直努力磨刀;求之需要鍛鍊,需要整天千錘百煉,到一定的時間,就會變成一位金剛不壞之身的戰士了。

  所以讀書有許多益處,但是我們要懂得活讀書,不要死讀書。那就是求得知識要應用,修養品德要實踐。

  初三談讀書作文5

  讀書,除了為特定的“功利”目的,更理想的狀態是隨心所欲。記得有位文人曾說過:讀書,興致所至,拿起書就讀最好。達到這樣的心態與狀態,是一個讀書人的不錯境界。

  這一系列的'文章,想就近年來的讀書心得,談談以下幾點:讀什麼書、怎麼讀書、以及讀書的價值等等。

  讀什麼書,在邏輯上是起點,但準備放到後面來談。

  先談怎麼讀書——這也加入了這幾天自己的思考以及與友人的討論結果。

  世界上書籍之多,林林總總;分類之細,又難免令人望而卻步。多年以來,我們似乎習慣了被傳授知識,被勒令如何思考,遵循一定的思維正規化進行推演,從而得到一個所謂的“正確答案”。而如何跳出這個閱讀模式,真正自由地選擇書籍閱讀,又成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情”。這體現在,許多朋友在面臨浩瀚的書海時,難免會苦於如何選擇書籍加以閱讀。

  這一點上,我比較贊同唐諾先生的觀點,即:下一本書,在你現在閱讀的這本書裡。

  其實這句話已經涉及到兩個關鍵的問題:一是讀什麼書(如何挑選書來讀),二是怎麼讀書。讀書要善於在文字中發現有價值的延伸材料。譬如楊照先生在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時,會調動一系列的想象與考查之腦力。這樣的讀法,讓楊照先生思考到村上春樹的《1Q84》和奧威爾的小說《1984》的諸多聯絡,這之中的關鍵點在於,前者的日文發音同後者是相同的。

  那麼是否面對每一部作品,我們都應採取這樣的讀法呢。

  顯然,針對這個全稱命題,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全稱的科學命題,必定是可證偽性很強的。可證偽並不代表錯誤。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此加以分析。

  我的答案是:否定。一方面原因是人的精力有限——但這僅是最不靠譜的藉口,用以否定細讀文字的重要性;真正的關鍵點在於:對閱讀書目加以選擇的這個行為本身,已經從邏輯前件上排除掉了不適合精讀的作品,甚至也會排除一些不值得泛讀的作品。當然,這是純粹邏輯層面的考察。

  事實層面的考察,相信無需多言。培根說得好,有些書值得精讀咀嚼,有些書翻翻就行;有些書不值得細讀,看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即可。放置於當下,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閱讀一些專業的書評不失為一種選擇。當然,不要過度依賴書評。

  面臨浩瀚的書海,我們的策略很多,譬如:針對某些作品,可以選擇性精讀,可以泛讀,更可以二者結合。

  但不變的應該是,拿起一本書,我們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