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00字【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00字【4篇】1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時人們都要採艾蒿,吃粽子,來慶祝節日。
早晨,我正在熟睡中,奶奶忽然叫我起床說:“大孫子,起床了,咱們一起去採艾蒿。”我一聽說採艾蒿急忙起床。奶奶領我到地裡去採艾蒿。我聽奶奶說艾蒿還可以防感冒。我想原來艾蒿還有這麼多用處啊!
回到家,奶奶說:“我教你包粽子。”我說:“好。”奶奶說:“包粽子還有這樣一個由來,相傳,大將軍屈原為了保衛祖國的江山,寧死不屈,投河自盡。自從屈原投河自盡。人麼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在這裡投下粽子。”
我今天知道了粽子的由來並親手包了粽子。今天過得真開心。
有關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00字【4篇】2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佔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後來秦國果然侵佔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後一首詩《懷沙》,然後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訊息後,爭先恐後地划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紮好扔進水裡,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後,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有關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00字【4篇】3
聽說汨羅江因為屈原選擇這裡做長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裡,江水都發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
每年都會舉行的划龍舟大賽,從練習到正式比賽,天天敲鑼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天也是詩人節。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對後世的影響有這麼大?知道自己的自殺是錯誤的示範嗎?
太多的疑問,想問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託夢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難受啊!
有關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00字【4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後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瞭解端午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