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粽子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粽子的作文 篇1
我吃過不少粽子,也常看大人們包粽子,可就是沒有親手包過一次。但是我今天終於可以如願以償了。
包粽子分以下幾個步驟:“一、將粽葉展開,在粽葉的中心倒上一些米。二、在米的上面放上一小勺綠豆、花生等作料。三、在作料上放上一塊上好的五花肉,在倒上一些米把作料覆蓋。四、把粽葉包起來再紮上線。”我按照步驟做了起來。開頭那幾步並不怎麼難,比我想象中還要順利,可到了最後一步的時候卻讓我無地自容,因為包粽子也是一門技術。由於我還沒有一點經驗,所以我包得非常差,不是包成了圓包,就是成了五、六個角的畸形粽子。看看媽媽面前的粽子像小山一樣高,一個個有稜有角,再看看自己包的粽子別提心裡有多難受了。可是我沒有放棄,骨子裡的那股牛勁上來了。於是我趕緊向奶奶討教,之後又繼續做下去,雖然做出來的還是不如媽媽的,可是比之前好了很多並給那幾個不大美觀的粽子做了“整容手術”,
包好了之後,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個大鍋裡慢慢煮。那會時間非常的漫長,我不時開啟蓋子看粽子好了沒有,四、五個小時之後粽子終於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譁,太香了!我差點也把粽葉一塊咬下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當我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的時候心裡有說不出的甜蜜和高興。
粽子的作文 篇2
端午節,下午,我讓姥姥教我包粽子。
姥姥先拿五六張煮過的粽葉一層一層的對疊在一起,握成漏斗形,說“要握的緊一點,這樣才不漏米。”然後再在粽葉裡放一半糯米,在糯米的上面放一顆又紅又甜的紅棗,最後在它的上面再放一將糯米蓋住、包住。再用線捆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看著姥姥包的粽子那麼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幾片粽葉包起來。可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得很呀。我連包了幾個也沒包好不是露了米就是鬆了皮,要不就是四個角的我包成了三個角。可姥姥說:“你這已經包的不錯了,哪有一學就會的!”我費了一翻周折才包出了一個既不漏米有像粽子的醜八怪。晚飯,我聞著粽香,吃這我親手包的粽子,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吃自己包的粽子,比哪一次吃的粽子都甜。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我很高興。相信你一定也學會了吧。
粽子的作文 篇3
“端午佳節快來到,家家戶戶粽香飄。”
姥姥說,5月28日就是端午節了,趁著週日有空兒,特意買來粽葉、江米和紅棗,準備包粽子,還問我加不加入勞動隊伍。這還用說,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怎麼能少得了我呢?
我們把江米、粽葉、紅棗洗乾淨,用三個盆盛好放在客廳的茶几上,表弟負責裁剪用來纏粽子的白線繩,我和姥姥、媽媽負責包粽子,分工明確,開始投入“戰鬥”。
“鑫鑫,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細看著,跟著我一塊兒。”媽媽對我說,“第一步,先拿一片粽葉,大頭朝下平放在左手心,然後用右手捏住粽葉邊,向裡翻轉捲成冰激凌蛋筒的形狀;第二步,先放點江米壓底兒,再放進兩個棗,喜歡吃也可以多放點,再用江米將棗蓋住。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粽子好看與否都在這一步了。左手握粽子成狀,將粽子捏扁,你看,左手心裡有一個角,虎口處有一個角,大拇指尖和食指尖又捏出兩個角,一共四個角對吧?好,現在看要變戲法了,右手平握住粽葉的上緣,往下壓蓋住填滿的'江米,多餘的粽葉窩在側面,你看,一個漂亮的四角粽子變出來了。最後用線繩纏上二三圈,系成活釦,大功告成。”媽媽邊說邊得意地舉起包好的粽子,而我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好最後一步,媽媽讓我自己在實踐中琢磨,然後就只管自己包,不管我了。
剛開始,我總包不成,心想:沒事,還有那麼多米和棗呢。慢慢來吧,總會成功的。可是,幸運女神卻不眷顧我,那粽葉就像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粽葉蓋不好,不是露餡了,就是用勁兒太大,把粽葉弄爛了。看著一個個漂亮的粽子從媽媽和姥姥靈巧的手裡飛出落在盆裡,我就恨自己的手指不中用、不配合,關鍵的時候掉鏈子,米都快包完了,我還沒包好一個,這怎麼辦?我越看越急,越急越包不成,“金豆”啪嗒啪嗒往下掉。
媽媽看見了,就說:“別急,剩下的留給你慢慢包,第一次學包粽子,肯定會有難度的,急也沒用,關鍵是要找竅門。不讓露餡,在捲成筒時把葉子邊壓進去一點就可以了;蓋蓋時,關鍵要靈活使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經過媽媽再次示範和細心指導,我的第一個粽子終於包好了,儘管它扁扁的不那麼好看,但它畢竟是我一生中自己包的第一個粽子啊!
原以為彈鋼琴挺難的,還羨慕姥姥不用上學、不用彈鋼琴,現在看來,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都得用心琢磨、反覆練習才能成功啊!
粽子的作文 篇4
早晨,第一縷陽光從窗戶裡射了進來,把屋子照的亮堂堂的,不一會兒,一股粽香飄了進來。
於是,我穿好衣服,向餐桌走去,坐在凳子上,低頭一看,雪白的盤中“坐”著一個粽子,它用粽葉包著,又用一根又細又長的繩繫著。我解開粽葉一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使我不停地吸鼻子。之後,一個黃澄澄的粽子就出現在我的面前了。它有著四個角,其中,有一個又細又長,像極了“銳角”,其他三個像“鈍角”。我吃了一口,軟軟的,像糯米球一樣,可美味了!吃著這個粽子,我不禁想起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他滿腹才華,可經常受到其他大臣的諷刺。最後這位可憐的“三閭大夫”只好去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生活,可剛剛強大起來的其他國家正在蟬食領土,掠取楚國的財產,屈原悲傷極了,只好走了投江之路。人們怕魚蝦吞食屈原的屍體,把家中的飯糰用粽葉包著,到了五月初五,便投給了魚蝦,讓他們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慢慢地,變成了粽子,又變成了人們自己吃粽子了。
屈原因為自己的祖國不如以前那麼繁榮,投河自盡,這種舉動太偉大了!我們要讀好書,將來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