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精選】粽子的作文四篇

粽子的作文

【精選】粽子的作文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粽子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粽子的作文 篇1

  年年金秋,今又金秋。趁著空閒的時間,我打算去鄉下玩玩,看一看,也好品品姥姥的粽子。

  慢慢地走在鄉間小路上,看著一旁幾棵壯如巨人的銀杏樹,眺望著水天一色的遠方,我的心裡充滿了莫名的悲傷。此時,一陣涼風吹來,幾片銀杏緩緩地飄落下來,似小扇,又似蝴蝶的雙翅。快到家門口時,迎面的一陣粽葉香勾引了我的味蕾。輕輕地推開廚房的前門,不用猜,只需聞聞那香味便知道又是姥姥在煮粽子了。灶膛裡的火光映著姥姥那慈祥的面龐,使人彷彿進入了夢境一般,如夢如幻。姥姥手裡的那把蒲扇不時扇動著,絲絲熱氣伴著輕風飄起,緊緊包裹著姥姥,使得姥姥的臉上、額上都佈滿了汗珠。似乎是意識到了我的存在,她添了幾塊木柴,用圍裙擦了擦手,對我笑了笑說:“乖孫女,彆著急,一會兒這粽子就好了。”話說間,鍋裡的水便沸騰起來。只見她一手揭開大鍋蓋,一手拿起一個鉤子鉤住繩子,然後拿出一個小碗,輕輕解開了繩,撕掉了葉,只聽“咚”的一聲響,熱乎乎的.粽子就躺在碗裡了。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小碗,拿起筷子,來到桌前,想細細品味這香。碗裡的粽子白白的,隱隱可以看到幾顆血紅的棗子。我用舌頭舔了舔嘴唇,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起了一大塊放嘴裡咀嚼起來。糯糯的米中還留有粽葉的香和棗子獨有的味道,果真是熱乎乎的甜,軟乎乎的香!姥姥望著我一臉享受的樣子,臉上不禁笑開了花,還時不時用手勾勾我的鼻子,輕聲說著:“小饞貓。”望著姥姥慈祥的笑臉,我也開心地笑了。偶然間,我又看見了她的眼角多了幾道皺紋,頭上也多了幾根白髮,是為我而操的心才長成的嗎?我低下頭去,眼裡的淚珠在不經意間溢滿了眼眶。

  也許最強大的人也會被歲月所折服,姥姥就像一棵老樹慢慢地倒了下去。她只能用那可口的粽子來勾起我的回憶,放慢自己孫女的腳步,因為她想一直一直地陪在我的身邊。

粽子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飛快地跑回家想早點跟奶奶學包粽子.回到家,只見奶奶已經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業。

  忽然,我聽到奶奶的喊叫聲:“丁檸,作業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廚房.到了廚房,我一看,奶奶已經包好了幾隻粽子,它們像列隊計程車兵整齊挺立,心想:“奶奶包得這麼好,一定有決竅吧。”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先拿起一片幹竹筍葉,把它捲成凹鬥形;然後加一點米,在上面鋪一點紅豆,把竹筍葉的一邊蒙貼在凹鬥上,再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一隻粽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包了好幾只粽子。奶奶一邊包粽子,斜眼看看,邊樂呵呵地誇我。

  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著桌子上一盤盤自己包的粽子,心裡有說不出的甜蜜。

粽子的作文 篇3

  緩慢的水聲把我從夢中拉了出來,優美而緩慢,彷彿置身於山河之中。我可以看到媽媽在松樹上忙碌的背影,空氣中充滿了艾葉的香味。

  我母親的小步在廚房裡穿梭,她開裂的手掌在水中沖洗著艾草。我想在這個仙境裡躺在床上,但是艾草的香味一直鑽進我的鼻子,讓我昏昏欲睡。

  端午的清香始於宗野的清香,淡黃的葉子彷彿是大竹葉,帶著沁人心脾的艾草味。母親把兩束葉子撒在一個鐵盆裡,然後燒了一鍋熱炎。水蒸氣逐漸上升,嫋嫋的香氣彷彿包裹在其中,就像茉莉花開了,芽中堆積的香氣點點,香氣四溢,令人陶醉。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全都吃飽了,互相靠著,好像喝了一夜的花蜜。我媽第一次沒做過粽子。雖然極其簡單,但我深深迷戀其中的味道,永遠不會忘記。

  母親隨意擺好三層粽子,輕輕攤開撫平,笨拙地彎成小錐形。她拿了一把米給作曲,放在一個尖角上,中間放了一個蜜棗,然後在周圍放了幾撮米。媽媽儘量不讓棗子露出來,汁液也不會流出來,讓她接觸到的糯米更甜。母親為那滿是餡兒的粽子葉子辯解,但它好像拿著一個十幾斤重的石頭,手不停地抖,生怕纏線時綁錯一步。最後,粽子只是一架三角飛機。我媽笑,“我沒做好,好醜!”!端午節耀眼的陽光照在媽媽的背上,我坐在媽媽旁邊。但願時間永遠停留在這一刻!

  粽子不斷在鍋裡響,是端午節的伴奏。香氣從廚房溢位,充滿了整個房間。我不停地往鍋裡看,但它還沒準備好!媽媽跳著踢踏舞,從鍋裡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第一口是樹葉的香味;第二口是米飯的甜味;第三種味道是蜜棗的甜味。

  我在媽媽的支援下長大。田野裡的小樹每隔一年就長滿了腳,但我的母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老。現在在很多地方吃過各種有名的粽子,但是都不如我媽做的好吃。我媽媽做的粽子是世界上最甜的!

粽子的作文 篇4

  古代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因為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處發洩,就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後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人們為了紀念他,所以在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到了五月,家家開始籌買粽葉、糯米、麻繩,這看似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看著姥姥包的粽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並讓姥姥教我包。糯米為什麼泡在水中?姥姥告訴我糯米需泡二至三天,如果不泡,在包之前需用熱水燙一下。有肉餡的,還有紅棗的,還有什麼都不放的,只放糯米的。需要用寬寬的粽葉來包,粽葉需用水煮軟,把米放到清水盆中,把粽葉取出再放入冷水盆中,拿一到兩片粽葉圍成三角形,把米放入,可以放一些肉或紅棗,上面再蓋上米,把葉子折回來,用麻繩捆好。包好後成串狀,放入鍋里加水淹過粽子,粽子上面還要壓一些東西,不要讓粽子動,需煮一個小時。煮好後用涼水浸泡,姥姥告訴我,煮好後用涼水浸泡,如果不泡,就會粘在粽葉上。煮熟後,粽葉顏色變了,由淺綠色變成墨綠色。剝開墨綠的粽葉,只見粽子如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

  粽子的味道極為鮮美。粽葉上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粽子,真是甜而不膩,粘而爽口!

  姥姥的粽子真是精緻可口,包粽子的過程更是充滿快樂,讓人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