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過端午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家過端午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家過端午作文 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聽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早晨,我吃的早餐是粽子,同時,我也聽到了一個“屈原投江”故事——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裡。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裡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為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裡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晚上,我們全家都去奶奶家吃晚飯,連平時不太見面的姑媽、姑父、表哥也來了。今天的晚餐格外豐盛,其中,我最喜歡吃“五黃”,“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及雄黃酒。 我想,這“五黃”也應該是是紀念屈原的一種“儀式”吧?!
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一問才知道,原來,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想不到端午節竟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和風俗習慣,我覺得今天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又知道了許多知識!
我家過端午作文 篇2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這一天,大人們很早就起床,包粽子,煮雞蛋,插艾葉。我也早早的起床,奶奶在我的手腕上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據說可以祛病除邪。奶奶還給我戴上了親手做的香包,並囑咐我不要隨便丟棄。
吃早飯了,我洗過手,先給奶奶、爸爸和媽媽一人解一個粽子,撒上白糖,又給他們剝了一個雞蛋,家人都誇我懂事了。屋裡瀰漫著清香的粽子味和淡淡的艾香,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家裡洋溢著快樂的氣氛。
對了,還有一件高興的事情沒有告訴你們,我們還吃了可口誘人的蛋糕,這一天正好是我奶奶的生日。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幸福,我喜歡過端午節。
我家過端午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一年中有我喜歡的熱熱鬧鬧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還是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影兒了。
在我的家裡頭,每個人都會包粽子。媽媽告訴我:“燁,長大了,要學會包粽子哩!來,我來教你包餃子。”我一聽到這個好訊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場買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場了。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乾淨,然後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媽媽對我說。我想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便開始動手了。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媽媽親切地對我說。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還是做不好。沒辦法,媽媽無奈的搖了搖頭,走過來手把手的叫我,一個還算像樣的粽子在我手上誕生了。
我終於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耶,我終於會包粽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