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
我國傳統節日有除夕、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
到了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
聽老人說,划龍舟是為了尋找跳江的屈原;向江裡撒粽子是為了餵飽江裡的魚兒,讓它們不要啄食屈原沉入江裡的身體,這些都是紀念屈原的形式。
那為什麼人們要喝雄黃酒呢?聽祖輩們講,到了每年五月初五蟄伏天,五毒蛇、蜈蚣、癩蛤蟆、蠍子、壁虎,它們就會從冬眠中甦醒出來咬人,所以人們喝雄黃酒來解五毒。
記得我六歲的那年,外公、外婆帶我去黃滸鄉看划龍舟。沿河兩岸和橋上人山人海,外公為了讓我能看清龍舟比賽,便將我高高舉起,騎在他的肩上看。當時真是太高興了!
所謂龍舟,是將船頭扎一個龍頭,划龍舟的人服裝各異,有黃、紅、黑,顏色不一,大家頭上都紮了頭巾,腰間紮了綵帶。比賽時,舟首站一位指揮的,兩邊是划槳的,中間有位敲鼓的,舟尾有一位掌舵的。一切準備就緒,號令槍響,放下攔繩,幾十條龍舟像箭一樣向前衝去,龍舟後面翻起巨大的浪花,龍舟也漸漸地盪出了我們視線。
端午節真是個熱鬧的節日。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重大節日。屈原見國家走向滅亡了,不想被敵人無俘虜,所以跳河自盡。後來人們為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就往河裡丟竹筒飯,後來,又成了粽子;為了把魚趕走不讓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人們賽龍舟,一代又一代傳了下來。每到端午節,人們家家戶戶就會包粽子,賽龍舟來過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還會讓孩子洗艾澡,是為了去溼氣,不讓孩子們容易生病。
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樓,原來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個,然後就去“賽龍舟”了。
一到海邊,早已有選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體驗了一場“龍舟”賽。首先每個人先找來一個泡沫艇,然後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後拿一根船槳,接著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槳來掌握方向,以此類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夥伴們去賽“龍舟”了。三、二、一,開始!我和哥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三兩下就打敗了他們,然後我們去領獎時,發現,獎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鍋艾葉水,讓我和哥哥洗澡洗頭。艾葉水倒出來,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後就跳進桶裡泡澡了。泡澡起來,我感覺渾身舒暢,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文化,更多的是對我們有益的習俗呢。
晚上,媽媽叫我給大家背誦有關端午節的詩歌,我大聲背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3
今天是端午節,我親愛的老媽有事,所以把我“託”到了王別格家。
我剛一衝進門,就看到了王別格和嶽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別格一見我來了,就讓我一塊兒包粽子。怎麼辦?我可是個包粽子的“大菜鳥”啊!叫我吃粽子還行,叫我包粽子還不如讓我去毀粽子呢!我當時那個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裡。“快點過來!”王別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無奈只好硬著頭皮走了上去,說:“呃,這個嘛,我不會。”王別格不以為然的說:“我也不會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時候還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鬆手,米”嘩嘩“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葉跟她學了起來。“首先,把竹葉對摺,再折一個小角。”,王別格向我演示完就來檢查我折的怎麼樣。“哎呀。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當成卡紙折啊!”王別格對我說。我無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這次還不錯”聽到了她說的話,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看樣子,她不會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接著把粽葉開啟,握住下面”王別格一看,說:“做的還不錯,現在要放餡兒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後再放一勺米,然後再放半個棗,最後放一勺米。”王別格說的太快了,我有暈,於是對她說:“你直接告訴我要幾勺米、幾勺豆、幾勺棗就可以了,我自己搭配。”嶽阿姨說:“其實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搭配。”我:“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棗。”王別格說:“不行,就你喜歡那種口餡,別人都不喜歡。誰知道你你包的粽子是哪個呢?”我立刻反駁道:“做個記號不就得了?”由於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個半成品被送到了嶽阿姨那裡,叫她幫忙“整整容”,再“縫好皮膚”。
該煮粽子了。阿姨先把粽子倒進“盆地”(小鍋)裡,又把一盆水倒進“盆地”裡,讓水沒過粽子,使所有的粽子“溺水”,無一倖免(當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麼吃呀)。然後,煮上兩個小時,再悶上半個小時,粽子就煮好了。
王別格一聽說粽子煮好了,便飛也似的跑向餐桌。嶽阿姨剛把粽子端上來,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個粽子撥開,把粽子用筷子一分為二,小口小口的品嚐完了,對粽子讚不絕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無回報”的,但被她硬塞進了大半個粽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來緩解我那可憐腸胃的壓力。
這可真是個有喜也有憂的端午節。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4
我國有個起源於春秋戰國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防疾病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運動的節日,叫端午!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十分悠久,傳承了幾千年!
關於端午的來源,人們有許多說法,但其中流傳最遠、史書也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本來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為當時的國君十分昏庸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又蠢蠢欲動,準備攻打楚國。屈原向國君進諫,卻被罷了官,放逐到了鄉村。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國滅亡了。屈原聽到訊息後,悲痛欲絕,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裡寫下《懷沙》後,望著楚國國都,向滾滾的汩羅江中跳去。大家見了,有的拼命打撈,有的用粽葉包著糯米往河裡扔,還有的在用雄黃驅趕蛟龍。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夏交際之時,蚊蟲眾多,疾病易發。所以,每到端午,人們都要驅五毒、吃五黃、插艾草、菖蒲。大家還會從街上買來蛋,把它放進鍋裡和艾葉一起煮,把蛋吃掉後,再用煮蛋的水洗臉,傳說一年也不會被蚊蟲叮咬。小孩兒還會把自家煮的蛋拿出來,和鄰居玩“碰蛋”,看誰的蛋結實。贏家據說一年都不會被病魔困擾!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組織去划龍舟。江邊聚滿了人,他們瞪著眼珠子,不停地喊著“加油加油”,為龍舟上的人吶喊助威。而龍舟上也擠滿了人,他們雙手拿著漿,使勁地劃啊劃。當有一隻龍舟最先劃到終點時,觀眾就會熱烈地鼓起掌來,有的甚至跳了起來。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悅!
這就是端午節,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我愛端午!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5
端午節,記憶裡是飄香的粽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溫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粽葉香。伴隨著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開始包粽子了。新採來的粽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裡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粽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粽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著粽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著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裡。
吃完粽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著,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為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著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著鼓點賣力地划著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著著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著粽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著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6
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為廣泛流傳的傳說之一是源於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言陷害被革職,並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還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甚至傳到了日本朝鮮及東南諸國。
怎麼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吧,還有書法儒學等等,自己去了解了解吧!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7
又是一個以喜悅心情迎來的端午節。端午節原來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但現在它早就成了一個為我們帶來喜悅心情的節日。過節時,不僅有龍舟比賽,還有吃粽子,做香包的習俗。今天,我們老師就帶著我們做了香包。
老師首先發給我們一個小口袋,小口袋裡裝著艾草、布、針、線、流蘇。老師讓我們把線穿進針眼兒裡,我一下子就穿進了,同桌讓我幫她穿一下,我也穿進了,我又回來拿我的線,結果一下子給針弄掉了,我想:呀!這下可得了,又得穿一遍了。
穿完後,老師又教我們怎麼縫香包,首先要把布的反面放在外側,接下來就開始縫了,先把線的尾部打一個結。老師為我們演示了一遍怎麼縫,老師縫好後問我們會不會,我點了點頭,可是一動手就又不會了,找老師求助,溫柔的小時老師又認真地教了我一遍,這次我才會。我動作有點慢,快下課了還沒做完。心情有點沮喪,細心的小時老師看見了我心情不怎麼好,又說了一句:“同學們,香包要是沒做好還可以回家繼續做。”我開心地一蹦三尺高。
香包中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細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表現出了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8
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裡。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爸爸也會對我講同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江流湍急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美味可口的粽子扔進江裡餵魚,這樣魚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把這天稱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端午那天媽媽也會告訴我怎麼包粽子的,首先把鮮綠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浸泡過數小時的糯米,並加上乾淨的豆沙、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成三角形形狀然後用五彩繩子捆緊,最後把漂亮的粽子上鍋煮上一個小時左右,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煮的時候那香味就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非常誘惑人。你若咬一口嚐嚐,保證令你還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裡鑽。
今年的端午眼看就要到了,我期盼著過個更加愉快、有趣的端午,我想親自動手包一回粽子。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9
在我的鄉下,每年的端午節都十分喜氣洋洋。當香噴噴的粽子、茶雞蛋做好時,我們都迫不待想的第一個試吃。
這天上午是一片忙碌的境況。家家戶戶準備粽子,雞蛋,美酒。要做到嫩、松、緊的粽子可不容易。大夥把糯米包在荷葉裡在需用頸拉緊,一旦鬆了,在煮粽子的時候糯米們就會跑出來,吃的便也不會覺得香甜可口。那想要吃到美味的雞蛋及喝到美酒,那可就要下功夫了。做茶雞蛋用的雞蛋要大小一樣,這就表示在家裡人人平等。大人們喝的酒那必是米酒,做米酒可不容易,首先大米的質量必需須優質,其次是對酒的調味,再然後,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便是對米酒醞釀的時間,因為時間決定酒的口感。
村裡的人熱情好客,當包完自家的粽子便會幫其他人包粽子。所以到了中午大家都吃上了美味的粽子,小孩子們邊吃邊玩,開始準備下午的遊戲。
說到端午,我們肯定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在這當天有個競賽——賽龍舟。在鄉下雖然舉行不了,可小孩子們卻舉行了賽龍舟的遊戲。
孩子們的賽龍舟與大人們別無二樣。
每個隊四到五人站成一束成為一個龍體,站在龍頭的人要準備好“龍頭”,併為隊伍取個名字,所以想要取勝最重要的便是要團結一致,只有配合最完美的隊伍才能取勝。勝利的隊伍可以把各自為屈原寫的感謝信貼在別的隊伍的家裡,並獲得一枚獎章,不管是輸是贏大家都玩的興味盎然。
端午節蘊含著豐厚的民族風俗,我喜歡端午節。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裡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裡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它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為了紀念才華橫溢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插艾枝,菖蒲。賽龍舟,掛荷包,拴五彩線,吃粽子是最常見的活動了。說到這兒,不得不說一說傳說中這個感人的故事。楚國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每天為楚王出謀劃策,深受楚王的信任。一些小人在楚王面前誣陷屈原,楚王信以為真,把屈原趕出了楚國。屈原傷心欲絕,自投汩羅江自盡。當地人民得知這個訊息,便駕舟去救屈原,最終一無所獲,因此有了賽龍舟的風俗,後來人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吃掉,就往江裡投粽子,後來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
說到吃粽子,我家端午節最熱鬧了。每年端午節外婆都會到市上買來新鮮的粽葉,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洗乾淨,在準備好綠豆等材料作餡,一切準備好之後,外婆就開始帶領大家包粽子啦!外婆每次都先拿兩張粽葉,摺疊圍攏起來,做成一個窩,中間小心翼翼的放進準備好的糯米和綠豆,包出稜角,最後用細長的棕葉把它拴起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粽寶寶就誕生了。外婆把粽子放進鍋裡開始蒸,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外婆把粽子端起來,滿屋子粽香四溢,我迫不及待的拿了個粽子,津津有味的吃起來,那感覺真是回味無窮!
我們吃的自己包的粽子,感到我今天又多了一個收穫,這真是一個開心的端午節呀!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去買包粽子要用的材料。買完材料回到家,就開始包了。媽媽告訴我怎樣包粽子後,我便行動了起來。先拿起兩片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用勺子放點糯米進去,再放點肉,蓋上點糯米,接著把粽葉卷好,我正要拿繩子綁好它的時候,那些糯米卻像一群調皮的孩子從糯葉裡向四面八方逃了出來。正打算放棄的時候,媽媽卻對我說:“不要灰心,做什麼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慢慢來。”於是,我又打起精神包了起來。包完後,媽媽打它們放到大鍋裡蒸熟。1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粽子用於可以吃了。
飯後,我獨自一人出去散步。走著走著,忽然,我聽見了幾聲吶喊,走上前一看,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共有四隊,分別是紅隊,黃隊,藍隊,綠隊。每個隊的隊員都在奮力的拼搏。最後藍隊獲勝了。
今天真是太開心了!一千一萬個開心。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看了一場十分精彩的龍舟賽,真令我難忘啊!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3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在描寫端午節的詩句中,我很喜歡這首《端陽採擷》。玉粽飄香,百舸爭流,艾葉青青,黃酒盈盈,慈父稚子佩戴香囊,俊俏媳婦巧笑倩兮,簡直是一幅絕妙的端午民俗畫。
我的家鄉端午節沒有賽龍舟的習俗,採艾草和縫香囊卻自古有之。每到春天,和風煦暖,艾草便綠意蔥蘢、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看,一叢叢,一簇簇,遍佈田埂地頭,綠得耀眼,像綠色的翡翠,煞是喜人。
端午節那天早上,當我還在酣睡的時候,就有毛茸茸的東西在撩撥耳朵,瞬間淡淡清香直鑽鼻孔,沁人心脾。哦,是爸爸起了大早,在日出之前從野外採了青青的艾草回來。媽媽會把最鮮嫩的挑出來,輕輕掛在我們耳邊,意在保佑我們百病不生,平安長大。
在氤氳的藥香中,我睜開蒙矓的睡眼,穿好衣服。揹著書包出門的時候,媽媽會把一個用五色絲線縫成的香囊,莊重地放在我的衣兜裡。媽媽那一本正經的樣子,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神聖感,一顆小小的心陡然被幸福塞得滿滿的。
媽媽像突然想起什麼來似的,又抓起兩個香囊塞到我的書包裡,叮囑道,別忘了,送給老師。
當我們剛剛走進學校,空氣中就瀰漫著一股清香。大家翕動鼻翼,四處打探,最後斷定香味是從老師的屋裡傳出來的。
當我們誦讀課文的時候,老師走進了教室,大家放下課本,爭先恐後地跑到老師身邊,這個給老師耳朵上掛幾枝艾草,那個給老師的衣袋裡塞個香囊,還有的把五色絲線系在老師的手腕上。
這時,師母端著個盆子進來了,裡面堆滿了綠色三角的東西,熱氣騰騰,香氣嫋嫋。老師說,嚐嚐我做的鹹肉粽子嘍!我們趕緊規規矩矩地坐好,師母把粽子一個個放在我們面前。吃完後,老師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吃粽子是紀念誰嗎?
我們搖頭。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屈原。老師說,屈原是愛國主義詩人,他一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冤屈,但是他始終熱愛自己的祖國。你們長大後會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落天涯,但是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家鄉、忘記祖國。
接下來,老師就開始吟誦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而今,又逢端午,爸媽已是耄耋之年,再也沒有人為我採艾草縫香囊了。青青的艾草和粽子的清香穿透了幾十年的歲月滄桑,還有那兩鬢斑白的老師誦讀《離騷》的情景,一一浮現眼前,鮮活如昨。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4
又憶端午節每當梔子花開,粽子飄香時,我就想起小時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蘇北的一個農村,在我們家鄉端午節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包粽子,吃粽子。記得在端午前半個月的時間,父母會吩咐我們小孩去河邊摘蘆葉,用來包粽子。聽到父母的吩咐,我們就像接到聖旨似的,幾個同齡的小孩一起興高采烈地奔向河邊,只見河兩岸長滿了蒼翠的蘆葦,葉子又寬又長,隨風飄來發出沙沙的聲響,就像少女在在跳舞在歌唱。不一會兒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手裡都已是滿滿的蘆葉,我們會用稻草把蘆葉紮成一個個小捆。扎累了,大家會坐在河邊,挑出一片蘆葉輕輕一卷,再用槐樹的刺將其固定好,這樣一個簡易哨子就做成了。放在嘴邊一吹,立刻發出清脆的聲音,只見大家爭先恐後的吹起來,那聲音一聲高過一聲,起此彼伏,煞是好聽。這時聞聲而來的父母會阻止我們,說這樣會招來蛇群,不安全,現在才知道那是迷信的說法。蘆葉摘完後小孩們嬉鬧著,哼著小曲滿載而歸。到家後,父母會將我們摘的蘆葉用繩子串成一圈掛在屋簷下,這時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屋簷下都掛滿了蘆葉。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外婆會早早的起床,在廚房裡燒上一大鍋開水,將蘆葉放在開水裡浸泡,這叫燙蘆葉。還沒起床的我遠遠就聞見一陣陣蘆葉的清香,於是立馬起床。這時外婆已將燙好的蘆葉放在一個木質的長桶中,桶邊上放著一個淘米的竹籃,裡面盛著雪白的糯米。
這時外婆會交給我一個神聖的任務,就是把蘆葉一片一片的整理整齊,並用剪刀將蘆葉的根部修剪掉,這樣外婆包粽子就會節約不少時間。蘆葉剪好後,外婆就拿上三四片蘆葉往手裡一夾,掰成一個錐形,用小碗江將米倒入錐形中,並用手指輕輕的彈幾下,目的是去除空隙,將米弄實;再將錐形意外的蘆葉部分往上輕輕一翻,在往下一繞,而後用經過開水燙過的稻草僅緊緊地紮在蘆葉的外面,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外婆會根據家裡人的不同愛好包上各種夾心的粽子,有赤豆的,花生的,豆瓣的,實心的。外婆的手很巧,會包好幾種形狀的粽子有,三角錐體的,四角錐體的,六角頭的等。粽子包好後,外婆會馬上將粽子放到鐵鍋裡煮,只見爐膛邊堆滿了木材,爐膛裡的火很旺,紅紅的火光映照在外婆慈祥的臉上,此時鐵鍋裡不時飄來粽子的清香,看著這一切,我感到特別的美好。大約三四個小時之後,粽子就熟了,外婆會將第一個拿粽子給我吃,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外婆開心地笑了。
而如今外婆已經去世二十年了,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和她包的粽子會永遠留在我幸福的記憶中。
初中學生寫的端午節作文範文1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關於它的傳說你們聽說過嗎?相信大部分同學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其實它裡面還有一些故事。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端午節的習俗。
傳說端午節起源於著名詩人屈原。據《史書》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遭到貴族強烈反對,被流放邊塞。在流放中,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江》等不朽詩篇。後來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與五月五日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投江而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異常哀痛,紛紛到江邊憑弔屈原。有漁夫拿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蝦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可以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那飯糰到今天就發展成現在用粽葉包裹,外纏五彩絲線的飯糰,我們稱之為粽子。從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定為端午節。
現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們家鄉還有賽龍舟、吃粽子、鴨蛋、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另外,在端午節的當天,每家每戶大門口都插有艾條,傳說可以辟邪。
同學們你們家鄉還有什麼不同的習俗嗎?寫出來大家共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