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話說端午作文九篇

話說端午作文

話說端午作文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話說端午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話說端午作文 篇1

  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上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包了許多粽子。那天,我看到媽媽在包粽子,感到非常好奇,就問媽媽能不能教教我,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給我做起了示範。

  只見她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粽葉,疊在一起,然後用雙手捏住兩張葉子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肉,最後封口、扎繩。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想捲成一個漏斗形。誰知這粽葉並不聽我使喚,老是變成一些奇形怪狀的樣子,後來還是媽媽手把手地幫我做出了漏斗形,然後,我用勺子舀了一些米放進去,又夾了一塊香噴噴的醬肉,接著我又要了一點米覆蓋在肉上面。當我蓋蕭找叮準備用繩子紮起來時,突然一不小心手一鬆,米稀里嘩啦地散落了一地。第一次包粽子也就此宣告失敗。我有點灰心,媽媽鼓勵我說?“沒關係的,來,再包一次試試!”我聽了這話,又有了信心,我就不相信包不好一隻粽子。

  第二次包粽子開始了。前面都進行得非常順利,越到後面,我就越加小心。又到了扎繩子這一步,媽媽提醒我:“你現在還不熟練,動作要放慢些,當心一點。”我也越發謹慎起來。我拿起一根長麻繩,再包好的粽子外面繞了又繞,直到紮緊,最後打了一個結。在檢查了幾次,都沒有漏洞後,我才放心地把它交到了媽媽的手中。媽媽看了看,直誇獎我:“做得真不錯!”

  今天我真高興,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人生中有多少次第一次,我將會不斷去嘗試。

話說端午作文 篇2

  大家都知道,6月8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要吃粽子,這已經是很久很久傳統了。但是,大家知道端午節來歷嗎?下面我就來講講屈原故事。

  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這就是端午節來源。

  這幾天,我們家早上一直在吃粽子,我喜歡吃肉粽,別是裡面肉,又香又好吃。不行,你也嚐嚐。

  你是怎麼過端午節呢?

話說端午作文 篇3

  清晨,當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時,一股粽香就像無形的魚竿把我從床上釣了起來。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粽子,剝去一層粽葉,露出了一個“粽三角”,我拿起筷子,把筷子插進粽子中間,整個的舉起來,咬了一口,不由的稱讚道“真好吃!”它油而不膩,糯米軟軟的,夾雜著濃濃的肉香及淡淡的粽葉香,味道好極了。我還曾經吃過很多其它粽子,如白米粽、紅棗粽、豆沙粽等,就數嘉興肉粽最好吃了!

  我有些好奇,為什麼到了端午節要吃粽子,門上要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經爸爸講解明白,原來這是有由來的,據傳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因同貴族靳尚等人鬥爭,遭讒去職,屢次放逐後,在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投河自沉,人們得知投河的'是屈原後,紛紛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打撈,這就有了後來的賽龍舟,因沒有找到屈原,人們又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江中投粽子餵魚蝦,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至於在門上插菖蒲、艾葉,是因為古代相傳五月是“毒月”,而五日恰好是五毒之首,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插菖蒲、艾葉可以除瘟辟邪,免受病毒的折磨,我們還要吃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雄黃酒和黃梅。其中我最喜歡脆脆的黃瓜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中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氣氛,不禁使我陶醉其中。

話說端午作文 篇4

  這幾天,你在大街上可能聞到一種氣息,那,就是端午節氣息。今天,我們來深入瞭解這文化底蘊深厚傳統節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重五等。

  端午節由來有很多種版本,其中以屈原投江為最普遍。據說屈原因被楚懷王貶為庶民,當時秦國又想統治整個中國,可自己又無能為力,悲痛不已,於是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而死。後人為紀念屈原,以他投江日子定為端午節。也難怪唐代文秀會寫下“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端午節,我們除了瞭解它由來,還要了解一些習俗。

  吃棕子。屈原投江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棕以驅逐蛟龍,到今天又演變成吃棕子。

  賽龍舟。仍是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冒雨爭相划進洞庭湖。為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漸漸發展成龍舟競賽。

  當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是不吉數字,而五月初日,更有鬼怪出,於是在這一天,人們在門前掛菖葉,艾蒲等,以驅鬼。

  ……

  相信大家在瞭解了端午節後,會明白這些由來與習俗,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大家要把這些文化一代代傳揚!

話說端午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漳灣,是一個美麗的魚米之鄉。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家鄉的端午節也有許多習俗,除了包粽子、插艾葉、戴香囊、小孩穿新衣服,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賽龍舟了。端午節這天,許多其他村鎮的人都來我們漳灣看龍舟賽,我們也急忙跑到江邊看龍舟賽,江邊紅花綠樹,彩旗飛舞,戰鼓喧天。岸上更是人山人海了,好一派節日的氣氛。只見五條龍船紅、黃、藍、綠、紫排成一字行,一百多位參賽選手個個身強力壯,分別坐上長14米左右的龍船上,準備比賽。突然,一聲禮炮巨響後,鞭炮齊鳴,龍舟競賽開始了。五條龍船像箭一樣劃出去。只見紅色龍船快速划行著,排在了前頭。其他龍船也不甘示弱,趁紅色龍船上的選手正得意時趕超過去。這時,紅色龍船就從第一落到了最後。但他們不灰心,還是繼續劃,劃得更起盡了。岸邊的觀眾更是賣力,為自己喜歡的龍船加油,吶喊著!我也跟著拉拉隊拼命喊著加油……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十分鐘的決賽,但賽出了力量!賽出了速度!賽出了團結!賽出了漳灣人的自豪與幸福!隨著龍舟賽的歡呼聲,吶喊聲,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家鄉的賽龍舟!

話說端午作文 篇6

  端午節那天,大家都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千多年以前,有個叫屈原人,因為不想看著自己國家滅亡,就抱著石頭跳江自殺。人們就划著船往江裡扔粽子,是不想讓魚蝦吃屈原屍體。後來人們就把吃粽子延續今天,以此來表達後人對屈原這位偉大愛國志士懷念。

  我喜歡端午節吃粽子。它形狀好像三角形,外面包著竹葉,裡面有糯米,但是僅有糯米那就沒有什麼味道,所以裡面放上大紅棗,吃起來黏而不膩,又香又甜,非常爽口好吃!

  端午節這天,我不光吃粽子,還吃肯德基、雞腿……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話說端午作文 篇7

  早上,我問爸比:“你最喜歡那位詩人?”“屈原!”“為什麼?”“因為他不像李白和杜甫死後,留下那麼多詩,背都背死了!屈原就留下幾首而已,而且屈原死了還能放幾天假呢!”笑得我肚子都抽筋了……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我早就知道一些了。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貼菖蒲劍……記得去年我和表哥的菖蒲擊劍、菖蒲劍龍舞、菖蒲劍武藝賽,現在想起還記憶猶新。我還知道,各地的端午節風俗是不同的,比如:西安人吃臊子面、福建人吃攤糰子等等。而在我的家鄉溫嶺是吃食餅筒的,告訴大家我奶奶做的食餅筒不但好吃而且種類繁多,有綠色的麥餅筒、有白色的食餅筒、有土黃色的麥油煎,每次都讓我“口水流下三千尺” ……

  下午,奶奶回家做食餅筒了,她先筷子攪拌著和麵,一直弄了好久,然後開始烙皮。澆上面漿、弄弄平、烙一會,一張餅皮就好了。餅皮大小厚度差不多,像一個模子裡做出的,而且味道又香又“Q”,哪怕不加餡料就很好吃。

  晚上,開飯了,大人們把各種各樣的餡料放在餅皮上,卷好皮,一下子就做好一個美味的食餅筒。我一口氣吃了兩筒,好吃極了!沒想到,吃的太飽了,休息了好久才消化,直到有點苦痛的胃消化了不少後,才又活蹦亂跳起來,可是剛吃了一小塊西瓜,又太飽了。爺爺和叔叔們邊吃邊喝雄黃酒,一直到很久才依依不捨的結束,還約好明年的端午節去伯伯家過。

  今天我真開心,睡前我還寫了一首小詩:

  端陽

  讀完離騷吟橘頌,

  嚐了粽子賽龍舟。

  雄黃酒,菖蒲劍;

  驅蟲辟邪話端陽。

  ——鐋鐋

話說端午作文 篇8

  戊子年五月初四,浮雲蔽日,陰風怒號,淫雨霏霏,天地蒼茫。霜露所均紅旗重,雨霧之施綠葉翻。朝陰半開,晚雲低徊,飛鳥匆匆,路人惶惶。是日也,會綿州堰塞湖之將潰,目景色之荒涼,餘竟不察夫端午之又至矣。

  昔人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之謂也。疇昔之端午,雖居於蔽舍,然父母之叮嚀,親戚之問候,俱備矣。攜小兒入室,舉匏樽以消憂,飾香草以辟邪,嘆賢人之憂愁。

  俄頃釋然,萬籟俱捐,珍饈滿桌,箸不能停。少絲竹之樂事,有笑語之不休。酒足飯飽,停杯投箸,一杯復酹先賢。

  然戊子之年頗多坎坷,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與之彷彿。年初雪災肆虐於南,復有火車罹難於北,拉薩之亂謂之人禍,四川之震是為天災。

  今者距之大震二十日有餘,餘震頻仍,數萬同胞埋骨,多少高堂見背。江山萬里血泊,萬戶低落,遇之端午,亦不免嘆息扼腕,無甚節日之歡。

  然端午之至,豈不顧矣?明日之至,豈無望矣?天災可以摧物事,而不可奪人志。志之所存,明日之所存;若志之無存,萬事皆休矣。吾儕志尚存,幸甚幸甚,則家國之再建,可計日而待矣。

  一念至此,則向之悽風冷雨,不復焉。明日既望,奈何今日庸人自擾;端午既至,自當慶賀。雖與家人所處者貳,餘意故鄉之明月必與此處同。

  嗚呼噫嘻!且飲酒邀月,明月之影落於黑子彈丸,家人必識之,然後知遊子之陟岵陟圮,知遊子之首丘望歸。

  風息雨止,天氣復清,喜雨潤物,泥土芬芳。意旭日之藏於雲,不久當出,復澤大地,草木生長。

  念及之,復笑,又見端午。

話說端午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喜洋洋。”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與一個節日有關,你們猜到了嗎?答案,當然是端午節了。今天,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節日。

  早上,我早早地起來,刷過了牙,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噴噴味道,饞得直流口水,心裡一想:難道是爸爸、媽媽與奶奶給我做了好吃?我“跟”著香味走了過去。噢,原來是爸爸、媽媽與奶奶在煮粽子,怪不得那麼香呢!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為什麼要煮粽子呀?”爸爸說:“兒子,今天是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聽了,一下子就高興得一蹦三千尺。只見爸爸他們把紅豆先放到泡好糯米之中,再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等作料,攪好拌勻,又抓了一點五花肉切成幾塊,拌在糯米之中,再用荷葉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包起來,一個精緻粽子就完成了!

  粽子終於煮好了,我想也不想就抓了一個,剛一碰到粽子,“啊!”地大叫一聲,就把粽子丟到了鍋裡,真是太燙了!我只好小心翼翼提起粽子,揭開葉子,哇!一顆顆紅豆猶如瑪瑙一般鑲嵌在粽子之中,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咬一口,糯糯,香香,味道好極了!

  吃過午飯,我與爸爸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剛一進集市,爸爸就像被什麼東西吸引住似,噢!原來是艾草!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買這個幹什麼呀?”爸爸說:“這是端午節風俗,人們把它掛在家門口,驅除毒蟲,避邪氣。”爸爸還給我買了香包,像個小巧玲瓏粽子,散發著股股香草味,可愛極了。我戴著香包,扛著艾草回到家裡,把艾草放在大門兩邊,它們就像兩把利劍,守衛著我們家。

  快樂端午節很快過去了,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