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5篇)

端午節的作文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是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的吃粽子、龍舟竟渡等風俗。

  但是,現在的社會端午節不在是吃粽子這個傳統風俗了,發簡訊祝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你聽,媽媽的手機響了,哦,原來是有人發簡訊了。

  我迫不及待衝上前去,開啟手機看到的內容是:

  送你熱騰騰的粽子:我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寬厚的包容當葉,調以真誠的祝福,再用祈禱煮水,吃出一年好運氣,提前祝你一生好福氣!端午節快樂!

  看了以後覺得這個簡訊不僅有趣還很溫馨,讓人讀了心裡暖融融的。隨即媽媽也發了一條過去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祝你端午節快樂!哈哈,這簡訊是我幫媽媽發的,這個簡訊很富有詩意。

  現在發簡訊以經成為一種時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簡訊都很有趣,而且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很好嗎?

  聽,鈴聲又響了,準是又來簡訊了。趕緊去看哦!要說我端午之所以這麼快樂,都要感

  謝這些簡訊啊。

  呵呵,最後我也送大家一條簡訊: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全歸你,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2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3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格外的好,我們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因為我們要到爺爺奶奶家去過節。

  到了爺爺那裡,我看見爺爺正在門上掛寶劍一樣的植物,我連忙跑過去幫忙。那一個東西旁邊滑滑的,裡面還有肉,形狀是一個比豐少一橫的,真有點奇怪,為什麼這兩個橫的東西,其中一個是 斜的,為什麼不是平的呢?從爺爺那裡得知,原來要這樣是為了驅邪。

  “開飯了,開飯了!”不 知誰喊了一聲。我們就一擁蜂窩似地衝出大門,來到桌子上,你爭我搶地夾著自己喜愛的菜吃。忽然,伯伯冒出一句:“我來考考你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我聽了,一下子舉起手來,忘了現在是在吃飯,大家都笑了起來,我也一樣。伯伯看了,笑著說;“那王聰穎,你來說吧。”我聽了,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說:“今天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所以端 午節又叫詩人節。”“下面可沒那麼簡單了,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粽子又代表什麼?”伯伯一連提出了兩個問題,可把我們考倒了。這時,表哥王鑫站起來說:“端午節還有賽龍舟,掛艾草等習俗。 而粽子,它的外面是糯米做的,白白的,表示屈原這一個人清清白白的,裡面的紅棗紅紅的,表示屈原有一顆愛國的心。”“答對,”伯伯摸著我與表哥的頭說:“獎勵王鑫兩個粽子,王聰穎一個粽子。 ”大家哈哈地大笑起來,院子裡一下子變得鬧哄哄的。

  今天真是又有的吃,又有的學,真是一舉兩得的一頓飯。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4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我家的節日氣氛可濃。

  一、插艾葉、菖蒲

  早上,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起床,迫不及待地跑下樓,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咦,是什麼呀?怎麼這麼香呀!

  進客廳,我發現,原來,大廳的中堂櫃上正供著碧綠的艾葉與菖蒲呢,怪不得,十分清香。

  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其實,艾葉菖蒲的清香中有點辛辣,這下,蚊蟲們聞到這種氣味就遠遠地躲開。

  沒想到,小小的艾葉與菖蒲作用可真大!

  二、吃五紅

  中午,我與妹妹早早地坐在餐桌旁等待開飯。

  不一會兒,奶奶、媽媽正忙著把一碗一碗、一盤一盤的冒著熱氣的菜端上桌,接著,又端一些冷盤。

  看著這麼多的美味佳餚,我垂涎欲滴。媽媽微笑著對我說:“端午節要吃五紅:紅燒蝦、紅燒魚、紅燒魚、紅蘿蔔與紅莧菜。”聽這話,我點點頭,心想:端午節的知識還真不少呀!

  三、包粽子

  吃過午飯,奶奶開始包粽子。那些被太陽曬乾枯的粽葉經過沸水的煎煮後,又恢復她那青黛的膚色,把那青澀的芳香散發出來。奶奶把她們撈出來,放在涼水長桶裡,那綠綠的葉子柔柔的在水裡一漾一漾的,好可愛。

  奶奶把四張粽葉疊在一起,捲成漏斗狀,在裡面裝上一大勺白花花的糯米,然後,包紮好,一個粽子就出現。奶奶包的粽子大大的,像是大錐子,媽媽包的粽子小小的,玲瓏可愛,像是小船,又像是蹄爪。

  我們學會,便去河邊打一些蘆葉,挖一鍬泥土,也包起“粽子”來,包好,塗上顏色,可漂亮。

  端午節,我真開心!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裡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裡面走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裡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膠袋裡。媽媽付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與我一起回家去。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一塊蛇肉放進嘴裡就吃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與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的是美極。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6

  星期天,我看見奶奶在籃子裡擺弄黑豆。我問奶奶這是哪種豆子,奶奶告訴我這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就要到了。根據習俗,成年人和小孩應該喝雄黃酒,吃油炸蠶豆來辟邪。

  我茫然地盯著我的祖母。奶奶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慢悠悠地告訴我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知識: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結束,也就是開始。每個月有三個五天,即第五天、第十五天和第二十五天。所謂的端午節是指前五天。

  端午節有一個特殊的含義。這是一個民間年度國家健康節。這一天,人們打掃庭院,掛艾草,掛菖蒲,喝雄黃酒驅蟲藥,消除疾病。這實際上是一種自覺的防疫措施和人們的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國疾病預防和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保健相關的習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科學的。

  然而,我從課外書籍中看到,端午節的含義是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大臣。由於敵人的反戰策略和朝廷中奸臣對他的無恥誹謗,屈原遭到了君主的冷落和流放。然而,屈原的愛國主義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反而變得更加強烈。當屈原聽說國家淪陷了,他又氣又無奈地投河自盡了。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一直懷著深厚的感情懷念屈原。在我看來,屈原關心國家和人民的愛國精神和他堅定不移的忠誠,是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團結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了我和幾代中國人。作為一名中學生,至少,我現在必須努力學習。只有當我長大了,我才能振興中國,成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7

  “小娃兒穿綠衣,繫上一根綠絲條。味道有鹹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經猜出來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特產粽子了!粽子可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的好東西呀!讓我來說一說它的由來吧!

  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被別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為了大魚不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扔粽子下去給大魚吃。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並且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一直流傳至今。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個包粽子能手,她會包許多種粽子,有豬肉粽,豆沙粽,番薯粽,蜜棗粽等等一些各種各樣的粽子。每到端午或者春節的時候,她就會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粽子送給親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把這門手藝學到手。

  我剛來到外婆家,就看見外婆把包粽子的東西全部準備好了,有泡好的糯米,醃好的豬肉,已經煮過的粽葉。開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張粽葉,把它折成一個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層白白的糯米,然後再把手抖一抖,我問外婆為什麼要抖一抖呢?外婆說:“這樣能使粽子煮熟後不散開。最後用粽繩緊緊的繫上,就這樣,一隻肉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學著開始包了,看著外婆輕輕鬆鬆地包了許多個,可是我總是笨手笨腳的怎麼也包不好,不是把粽葉給包碎了,就是把米給漏出來了,好不容易包好一個,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較,簡直是天差地別!外婆勸我別灰心,她說只要認真去學一定會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我想我一直堅持下去一定會和外婆包的一樣好!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雖然包的不怎麼好,但是我相信自己會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8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於是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與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與在一起揉勻,最後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麼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與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聽了媽媽的述說,我不禁敬佩起屈原來了。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9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裡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幫忙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裡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裡,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就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然而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裡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先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就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可就是我幫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著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就是好吃,因為這個粽子裡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就是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1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舊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江,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2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裡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老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粽葉、糯米、紅棗等。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著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老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裡,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老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老爸一樣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裡,哪知這個粽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老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才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老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老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出爐了,看著它,心裡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老爸老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3

  在龍南,每年的端午節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當香噴噴的粽子做好了,當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的時候,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穿著,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比賽終於開始了。青年水手們意氣奮發,頭上、腰上各束一條紅緞帶。鼓聲一響,那一條條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只見衝在第一的船隻突然放慢了速度,後面那條緊追不捨的船看準時機,立即加速,反超第一。比賽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依然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龍南的粽子有鹹餡兒,也有甜餡兒。這美味的粽子早早地把孩子們從睡夢中勾起來。

  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會有吃粽子的習俗嗎?這裡面還有一個傳說呢。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憂國憂民。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

  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5

  鼠年的端午節,我到棠下溪觀看了“天河農信杯”龍舟賽。這場競賽雖然規模不大,卻很有中國傳統的龍舟競渡的韻味。

  一來到棠下溪,只見溪的兩側,人頭攢動,鑼鼓喧天,紅旗招展,觀者如潮。參賽隊伍早已準備就緒,一艘艘仿龍造型的龍舟,一字排開。每艘龍舟上有20多名划槳手,一名擊鼓指揮員。舟上各插有一面帥旗,每隊著裝不同,色彩繽紛;隊友個個精神抖擻,陣勢宏大,場面極為壯觀。

  競賽就要開始了。隊友們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貫注地等待出發的那一刻。隨著發令員一聲令下,健兒們手舉漿落,奮力划槳擊水,各艘龍舟如箭離弦,此時舟上的擊鼓聲,溪邊人群的吶喊聲、助威聲匯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隊龍爭虎鬥進入白熱化。此刻,一幅具有濃濃鄉情的龍舟競渡的風俗畫卷呈現在眼前。你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無窮魅力。

  我國龍舟競渡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傳說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楚人划船拯救,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卻無所獲。從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都到江上划龍舟。於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習俗便這樣流傳下來了。

  由於龍舟賽具有濃厚的娛樂性和激烈的競爭性,而且也體現了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所以如今已成為一種體育競技活動,流傳很廣。今年舉辦的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上,龍舟賽已經被確定為表演專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