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關於端午的作文15篇

端午的作文

關於端午的作文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端午的作文1

  端午節到了,終於可以吃粽子了。粽子的味道又香又甜。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吃午飯。奶奶就給我們買了一盒綠豆糕,我很高興。奶奶這次給我們買的是正方形的,它們軟軟的、甜甜的。

  吃晚飯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出來。我看見桌子上的菜有:黃魚、黃瓜、黃鱔、蛋黃。爺爺的碗裡有黃酒。我感到很奇怪,就問:“爺爺,這菜裡怎麼都有黃字啊?”爺爺回答:“因為今天是端午節呀!”

  今天晚上,媽媽回來了,就把她買回來的草插到門上面,我感覺很奇怪,就問:“您為什麼要插草呢?”媽媽說:“這是艾草,是用來防蟲、避邪的。”

關於端午的作文2

  今天來到了作文課上,我們要做香包,聽到了做這個字,我的心情是緊張的,因為我動手能力非常差,以前的香包是媽媽去給我賣,想到那麼小,一定很簡單,就自信的做了起香包。

  首先,老師發給我們一包艾草、流蘇、桃木球,還有一根小皮繩,最重要的就是針和線了!開始製作了,老師讓我們把桃木球拴在皮繩上,打一個結,拿起線穿進針裡,縫上三條邊,留下一條邊,把艾草倒進去,再把開始穿好的小繩子放進去,縫上,最後把流蘇拴上一個小香包就製作成功了!

  看著拿在街邊賣的小香包,一個個看似簡單,可誰會知道那裡藏了多少心血啊!

關於端午的作文3

  今天,我聽媽媽說端午節的由來: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是《離騷》的作者,非常有名。

  在端午那天,他投江自盡。百姓們怕魚吃掉他,他們就包種子扔進江裡,把魚給餵飽,這樣就不會吃屈原了!這就是端午的由來。

  我奶奶包了好幾天的種子了!

關於端午的作文4

  端午節的那天,大家都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千多年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因為不想看著自己的國家滅亡,就抱著石頭跳江自殺。人們就划著船往江裡扔粽子,是不想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就把吃粽子延續的今天,以此來表達後人對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志士的懷念。

  我喜歡端午節吃粽子。它的形狀好像是三角形,外面包著竹葉,裡面有糯米,但是僅有糯米那就沒有什麼味道,所以裡面放上大紅棗,吃起來黏而不膩,又香又甜,非常爽口好吃!

  端午節這天,我不光吃的粽子,還吃肯德基、雞腿……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關於端午的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起來,我看見桌子上放著好多的粽子。我連忙拿起一個,看了看,發現粽子是三角形的。

  剝開竹葉,吃了一口,真香。我想: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我跑進房間問媽媽:”媽媽,過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孩子,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的由來與屈原有關。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他投江後,人們怕他被魚吃掉,就往江裡丟粽子、飯糰、雞蛋等食物。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船、吃粽子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真高興。

關於端午的作文6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

  為紀念屈原,我們放三天假,我們這裡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著大石頭跳進滾滾的汨羅江中。為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裡,餵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划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屍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與腳裸處都繫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說這就是迷信,我看這就是寄託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就是一種美好的意願!

  我喜歡端午節!

關於端午的作文7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端午節,一道門口就聞到一股艾草的香味。

  我在我家門口看見了幾條東西,長長的薄薄的中間有圓柱形的莖。如果直一點,硬一點,裝上把柄,就成了一把寶劍,我問媽媽:“可以摘下來玩嗎?”我媽媽回答說:“不可以玩,這是習俗。”聽朋友說這個東西叫蒲劍,是用來辟邪的,別的東西也是用來辟邪。只不過這些都是迷信。在古代,端午節是個不好的日子,妖魔鬼怪多,蚊蟲鳥獸多,疾病多等,現在端午節不像古人說的那樣邪。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粽子,佩香袋,賽龍舟,吃五黃(分別是雄黃酒,黃魚,黃鱔,黃瓜,蛋黃。)

  既然我知道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那我也要照做。

關於端午的作文8

  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帶上漂亮的香包,今天中午作文課可以做香包,我懷著激動來到了作文班。

  本以為製做香包很簡單,老師一發材料,心想:這些都是些什麼呀!太複雜了。開始用皮繩穿小木球,然後繫上扣。我一下子蒙了,同桌幫我係好了,第一項才順利透過,第二項是把細繩穿針裡,我一直穿也穿不進去,還是同桌幫了我。原來媽媽以前給我做的香包是那麼的辛苦。第三項把細線繫上,這次我很順利的繫上,然後又把布摺疊,開始縫了起來,小心翼翼把針穿來穿去,以前媽媽為我縫的時候,手被針紮了一個小口,所以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親愛的媽媽。我做完了的時候,看看小香包有點醜。雖然不好看,但我的愛縫在了這裡。

關於端午的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在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早晨,我一大早起床便聞到了粽子香噴噴的氣味,心想,哈哈,今天又有頓大餐了。再看看我的手腳都繫上了五絲。

  到了餐桌上,我拿起一個豆沙的粽子,這可是我最愛吃的粽子。我嚐了一口,味道確實不錯。

  在吃粽子時,我想到了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當年屈原含冤而死,老百姓為了保護他的屍體不使魚蝦吃掉,所以家家戶戶都做粽子去餵魚。可見屈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有何等的重要啊!毛**的那首詩寫得好“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

  端午節吃粽子憶屈原,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關於端午的作文10

  在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但國王從不聽他的意見,只聽一些奸臣的意見。有一天屈原提出新意見,國王不但不聽,反而更加生氣,於是把他趕到汨羅河。屈原非常傷心,但他並沒有因此不愛自己的國家。

  有一次,突然知道一個訊息,楚國滅亡了,他十分痛心,於是他跳江自盡,百姓知道了,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了他,人們撒了一些米飯,目的是讓魚、蝦吃飽,不在去碰屈原。

  慢慢的人們開始用蘆葦葉包糯米,然後綁上線成了粽子,划船撒米,變成了賽龍舟。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關於端午的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怪不得粽香四溢!

  今天,奶奶也從菜市場買了許多粽葉和糯米,以及肉和蝦——

  我也幫忙包粽子,這粽子可真難包啊!要先折一個漏斗形的東西,但地下不能有口,然後再把糯米放下去。我突然發現我包的粽子怎麼裝也裝不滿,呀,原來是底下漏洞了!

  好不容易,所有粽子都包好了,又放到蒸爐裡蒸,很快,粽子就出爐啦!

關於端午的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在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早晨,我一大早起床便聞到粽子香噴噴的氣味,心想,哈哈,今天又有頓大餐。再看看我的手腳都繫上五絲。

  到餐桌上,我拿起一個豆沙的粽子,這可是我最愛吃的粽子。我嘗一口,味道確實不錯。

  在吃粽子時,我想到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當年屈原含冤而死,老百姓為保護他的屍體不讓魚蝦吃掉,所以家家戶戶都做粽子去餵魚。可見屈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有何等的重要啊!的那首詩寫得好“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濤。”

  端午節吃粽子憶屈原,就這樣,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關於端午的作文13

  古時候,人們不喜歡五月,稱五月是“毒月”、“惡月”。民間把未滿週歲的孩子帶到外婆家過端午節,意思是躲起來,以免遇到什麼災禍,還有在端午節的時候,用大紅紙剪出“五毒”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和門上,可以驅趕各種毒蟲。五毒就是蜈蚣、蠍子、壁虎、蜘蛛、毒蛇。

  我家這次端午節長假去了懷柔,可是早上有點霧,它掩蓋了我出遊的心情,到了懷柔霧散了,溫暖的陽光開始灑向大地,雖然,我們在懷柔玩的很開心,可是我還是不高興,因為那裡的天是那樣的藍,而北京的天是灰色的,這讓我意識到地球也是有生命的。

關於端午的作文14

  今天,我在讀《中國歷史故事》時,讀到了一篇文章——屈原沉江。

  屈原因為愛國,不願意隨波逐流,被楚頃襄王革了職,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跳進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老百姓把米、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希望餵飽魚蝦,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到了第二年那一天,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屈原,划著船用竹筒盛了米撒到水裡。後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慢慢地,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成為了一種風俗,五月初五這一天也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的作文15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了。

  為了紀念屈原,我們放了三天假,我們這裡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裡,餵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划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屍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了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了。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與腳裸處都繫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託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的意願!

  我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