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實用的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四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實用的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端午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將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將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

  端午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將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將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將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將粽子包完後,將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傳統的象徵。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在我的家鄉,人們都喜歡春節,大人們喜歡春節的熱鬧,小孩子喜歡吃餃子、收紅包,但我不這麼認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什麼特別的節日,而端午節給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項習俗。說到粽子,我特別興奮。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葉裡,然後放入鍋裡蒸。這樣,大米中有了竹葉的味道,吃起來就特別的美味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不僅會吃粽子,還會插艾蒿。天還沒亮,爸爸就把我從睡夢中喊起來,說是要帶我去割艾蒿。我隨著爸爸來到小河邊,看到已經有好幾位鄰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邊跟他們打著招呼,一邊也割起艾蒿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割了幾棵。艾蒿上沾著露珠,聞起來有一點淡淡的清香。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簷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我們家站崗。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插艾蒿,爸爸說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雲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往村裡走,她懷裡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神仙感到很奇怪,就落下雲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麼。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託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簷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彙報去了。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節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於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後,人們就在端午節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節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麼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每家每戶的端午節似乎都一樣,現在就由我來介紹我家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母親。今天的早上,我跟母親學習包粽子。母親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我學著母親的樣子,拿了三片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母親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母親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接著,母親在空心圓錐形裡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母親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母親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只見母親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各宗字,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母親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母親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裡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和爸爸著兩隻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著鍋子,問母親:“母親,母親,什麼時候能吃呀?”母親總會笑著說;“你們這兩隻‘小’饞貓!”

  瞧,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一陣驟雨,帶來初夏溼熱紛亂的躁動。農曆的五月,雨後潮溼沉悶的空氣裡,總是帶著薄薄的竹葉香氣。端午節的粽子在異鄉的'街頭重又出現,一種許久不經觸碰的感傷,默默湧上心頭。祖母熟悉而親切的笑臉在腦海中的印記依然清晰,她小而輕健的身影卻彷彿隔著五月的雨霧,朦朧而遙遠。

  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一個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鄉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溫柔的疼愛裡,稚嫩而單純。

  我總是在初五這一天清晨,挽著祖母爬滿皺紋的手,踏著雨後的溼泥,來到村邊那片翠翠的竹林,採摘鮮嫩的竹葉。青草溼了裙裾,衣袖沾滿雨滴,我心裡有一股香甜的氣息暈染開來,和著微雨和泥土的溼氣。採回一籃子沾滿雨水的嫩葉,放在井臺旁邊。祖母搬來年代久遠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葉洗得青豔欲滴。那滴水的屋簷,清涼的井水,竹葉泛著的微綠的光,以及祖母在井臺旁邊輕輕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後的今天想起,總以為是一場夢,一場溫情而生動的夢。

  祖母說,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溪水是“龍鬚水”,正午時分到溪邊清洗便可洗去晦氣。我在曠野中的小溪旁,把腳輕輕探入水中,似乎有許多小魚在腳指頭上輕輕咬動,麻麻的,癢癢的。一把烏黑的長髮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輕輕遊動,祖母柔柔地幫我搓著,那時的我總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會隨著溪水的遊走而流向遠方。少女滿懷的夢和甜蜜在這種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鮮活。

  五月的午後總會有陽光,葡萄架上的蛛網不時地反射幾縷,映著祖母的銀絲髮線以及額頭上皺紋縫隙裡滲出的汗水。她將一把鹹草系在窗欄上,把那些泛青的竹葉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個個精巧玲瓏的小粽子,再用鹹草繫牢。一串串稜角分明的小粽子吊在窗欄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藝術品,可愛而誘人。我坐在祖母旁邊,學著她用鹹草纏繞著小粽球,學了許多個年頭卻總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粽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當老屋裡的大灶上冒出騰騰的蒸氣,竹葉香、糯米香便瀰漫在空氣中。自她離開以後,這種香味我便再沒有感受過,無論我再怎麼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和做法,那種香味也只能永遠存活在我的記憶之中了。

  祖母離開時也是將近農曆五月,也是那樣驟雨驟晴的天氣。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在空蕩蕩的老屋裡猛然間發現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離了老屋,住進了城裡,那曾經的一切,只剩下記憶,在一些不經意間的觸碰之中閃出些許傷感而又甜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