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關於粽子的作文精選八篇

粽子的作文

關於粽子的作文精選八篇

  1包粽子

  一聽到包粽子,同學們都手舞足蹈,滿心的歡喜,畢竟馬上要過端午節了—-同學們可忘不了這個。

  終於在同學們滿心的盼望下來到了這一天,一大早同學們就已經議論紛紛了臉上掛滿了微笑各個胸有成竹,像一朵傲然挺立在群山中的耀眼的花兒,同時也帶滿了渴望之情,總盼望下午早些到來。

  “太好了,太好了”這激動的聲音頓時響徹安靜的教室,同學們各個歡呼了起來,“叮叮叮”同學們盼望以久的下午第一節課的鈴聲響了,同學們紛紛激動地拿出了自己所帶的東西。老師們將包粽子所用的材料分給了每個小組。

  “開始包了”在組長的一聲令下,我們小組的成員紛紛動起了手來,瞧!那位同學包得多起勁,他拿起了一片粽葉一下子就熟練地卷好了,一看就知道他是個高手,他將一些糯米放進卷好的粽葉裡,他的動作好像是在放一件十分重要的東西似的特別小心生怕一不小心淘氣的小糯米就從粽葉上偷偷溜走了,終於他把糯米小心翼翼地放好了,於是他拿起了一塊大大的肉放進粽葉裡,把粽子裡面填得滿滿的,最後一步就是綁繩子了,這可是比較難的做的一步噢!這是要十足的細心的,他把線一拉一綁就順利地將粽子綁好了,可是對我們來說這一步是比較難的只要一綁不好,粽葉裡的小糯米就會逃出來,前面所做的一切就前功盡棄了。過了不一會兒他做的一個胖乎乎又可愛的小粽子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我們為他拍手叫好。

  於是我們也想自己動手做做,就拿起了一片粽葉開始包了。我們開始都覺得包粽子很簡單,但是真正去包可真難啊!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包好一個粽子,真是好羨慕大人們的心靈手巧啊!做什麼都好看,但是我想透過這次包粽子我相信我們以後會包得更好看。

  過了不一會兒,全班的同學差不多都包好了,一個個誘惑人心又好看的各式各樣的小粽子都出場了,瞧!真像一個大市場啊!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粽子,有胖乎乎的長方形粽子,有長長的長條粽子,有尖尖的三角粽,有五個角的小粽子,樣子可多了說也說不完,同學們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的粽子,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有些同學還做了留念呢!他們將自己第一次所做的成果照了下來。

  同學們純真的笑容和那歡笑聲永遠迴盪在教室裡……

  2包粽子

  今天是一月份的最後一天,我和家裡的大人們一起來到酒樓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們家的習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著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酒樓、奶奶家包粽子。

  包粽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粽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酒樓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裡。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出香味,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包在粽子裡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臺裡,一到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製成的小罐子裡,大人們拿著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後,再放到鍋裡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並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後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後,我們坐在沙發上,開始包粽子了。

  姑丈、爺爺、爸爸、媽媽負責綁粽子,姑媽、奶奶、姨婆則負責包粽子。我呢,在旁邊觀察,幫幫忙什麼的……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後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餘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粽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粽子的斜側面繞個小結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著重複上面的步驟,直到粽子尾,大概一個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經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麼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嘞紅了。但是大家的心裡都是甜蜜蜜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的結果!

  3包粽子

  星期六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回奶奶家吃粽子。

  一走進奶奶家的樓道,一股濃重的粽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吧喳了一下嘴,嚥了一口口水。腳下像踩上了風火輪,一陣風似的跑進了奶奶家,"奶奶,肉種子在哪?”“小饞貓,還沒報好呢!”“我都聞到香味了,好奶奶快給我拿一個吧!”“我把粽葉煮好了,就能包了。”奶奶和媽媽一邊說一邊忙活著。不一會兒一個個被粽葉裹得嚴嚴實實的粽子出現在鍋裡。看著鍋裡的粽子我的手直癢癢。也想自己親手包幾個。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一步一步的教我。“第一步把粽子葉兩兩對放,背對著光,光滑的朝外,頭尾相對,放好後,從中間對摺弄一個大漏斗。”聽著奶奶的話,我一邊聽一邊做。可是粽子葉似乎故意跟我作對,折了好幾次都不行,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終於摺好了。“第二步是要往粽子裡面放一些肉棗。花生豆之類 的配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往裡添東西。”我看著地下的配頭,手不由自主的拿了起來,不一會兒我的粽子就滿了。“還要放一些米,輕壓鬥裡的米,使米和配頭更緊湊。翻下四個頭尾把口封好。然後用馬蓮綁好,綁的時候要緊點,不然一會煮的時候會散掉。”可是由於我剛才放的配頭太多,所以一拉,米就從粽子裡面跑出來,我只好精簡一些配頭,這樣一來,粽子就可以綁了。我拿上馬蓮給粽子繫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怎麼樣,難麼?”“挺難,不過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把它們煮了吧。”“好。”

  “好了,快來吃吧!"我一陣狂跑跑到廚房,找到了自己包的那個帶有特殊標記的粽子。咬一口,一股糯米和肉棗的香味頓時充滿了整個口腔,只是太好吃了,我一下子吃了三個。看著一個個誘人的粽子我的手又伸向了盤子,可是肚子已經撐得連一條細縫也沒有了。只能等一會兒再吃吧。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看著有趣的電視節目,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這可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啊!

  4吃粽子了

  吃粽子啦!我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粽子!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想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並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國王逐出宮中。

  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所以,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和藹可親的婆婆。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婆婆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婆婆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有婆婆包的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都會想起婆婆,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

  “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端午節傳統的象徵。端午節是中國四大重要節日之一,也是人們值得紀念的節日。

  我是多麼地開心,多麼地想吃那香噴噴的粽子啊!我愛端午節!

  5粽子飄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人們都忙著包粽子、插艾葉,準備過節。可我一點兒也興奮不起來,呆呆地坐在書桌前,絞盡腦汁思考著如何完成老師佈置的。“景霖,吃粽子了!”一股粽子的清香隨著奶奶的叫喚飄進房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昨天那一幕……

  “景霖,端午節到了,你想吃什麼餡兒的粽子?奶奶給你包。”“我要吃雞肉餡的粽子!”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想起那噴香的粽子我都要流出口水來了。奶奶微笑著說:“好,奶奶給小饞貓包雞肉粽子去!”說完便蹣跚著走進廚房,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煮粽葉,浸糯米,剝花生、泡紅豆、殺雞……

  今天天剛亮,我就聽到廚房裡有動靜,於是擦了擦惺忪的雙眼,起身走出房間,只見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奶奶從廚房裡捧出一大盤糯米,吃力地挪移著腳步,到飯廳這短短的距離也累得她額頭滲出了細小的汗珠,她喘著粗氣,把糯米小心翼翼地放在餐桌上,又回頭把其他材料拿到餐桌上擺好。忙活了一陣子,奶奶終於鬆了一口氣,坐在餐桌前,開始包粽子。我走到餐桌前,靜靜地凝望著奶奶熟練地把糯米和著各種材料裹起來變成漂亮的粽子,“咦,奶奶,怎麼這些粽子有些是長長的,有些卻那麼小巧玲瓏?”我發現奶奶包的粽子有些奇怪,便詫異地問道。“雞肉餡兒少,長的那些是豬肉餡兒的,小的才是雞肉餡兒的`,這樣你才容易認出你喜歡吃的粽子呀!”奶奶頭都沒抬,拿起一根繩子把包好的粽子裹了起來,把對我的愛緊緊地裹了起來。我的眼睛溼潤了,看著奶奶那粗糙的雙手,想起自己平時對奶奶不理不睬的態度,想到因為奶奶做的飯菜不可口而衝她發脾氣的不該,我的心裡充滿了悔恨。

  “景霖,吃粽子了!”奶奶慈祥的叫喚再次響起,我快步走到廚房,剝開一條粽子,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地咬了一口,那香味讓人心醉,奶奶那潤物無聲的愛融進了我嘴裡,藏進了我的心裡。我頓時茅塞頓開,回到房間,開始奮筆疾書,讓這份愛流淌於字裡行間……

  6家鄉的粽子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時候。

  每到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要包粽子。這個風俗起於何時我也說不清。聽大人們說,大約在兩千多年前,一個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在汨羅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裡,以防魚呀什麼之類的東西把他的屍體給吃了。就這樣,這個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就成了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

  包粽子要用箬葉,箬葉長在山上。端午前夕,山裡的村民們就揹著竹筐到山上採摘回來,挑到市場上賣。人們就到市場上把箬葉買回家裡。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把箬葉拿出來,放到水裡浸溼、洗乾淨,然後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節那天就擺上桌,人們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粽子,那感覺就像過年一樣,熱熱鬧鬧,多麼有意思。

  說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戶都端著個桌子,擺出幾張凳子,把洗好的箬葉,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裡。那些村姑村婦們就坐在院子裡一邊包著粽子,一邊聊著天,嘻嘻哈哈的,顯得多麼快活。她們手裡拿著一片箬葉,中間對摺成一個漏斗形,然後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進摺好的箬葉裡,壓緊、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個三角形樣,用草蓆捆好,十個十個為一提,包到百來十幾個的時候就打住了。這時,她們提著包好的粽子回到屋裡燒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費時的工夫。你必須坐在灶前,一邊看著火,一邊燒水煮。待柴燒完後,你得給它加柴;水燒乾了,還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為止。這樣前後花費的時間大約要一兩個小時。要是火力不足的話,煮上個三五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稜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還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樣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餡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摻和包煮的;有紅棗的,也有花生米的,總之多種多樣。粽子裡面放些小蘇打或硼石之類的防腐劑,煮出的香味可濃了,吃一口又香又韌,味道好極了。

  我最愛吃粽子。一口氣能吃它三五個還不夠癮。媽媽說我是個“粽子寶”,我才不管她說這麼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時候。故鄉的粽子啊,令我多麼懷念。

  7飄香的粽子

  三角四樓房,珍珠裡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猜猜,是什麼?對了,就是粽子!每年端午,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外婆又要包粽子了,我得去瞧瞧,要麼只懂吃不懂做,那不就是小豬的行為了?

  只見外婆先將豬肉、香菇切成方塊,然後將豬肉放在鍋中炒制,加些事先準備好的調料炒出香味,才將豬肉撈起。接著,將香菇和事先泡製好的食物調好配料後一同炒熟,剩餘湯汁炒以預先洗淨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進去為止,再放入剛才所炒的調料一起拌勻。

  做好粽餡,就開始要包粽子了。外婆取了兩張碧綠的箬竹葉子重疊在一塊,雙手抓住葉子兩端,輕輕向中心一卷,熟練地捲成圓錐形,放於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剛才炒制好的餡料裝進圓錐形裡邊,直到把圓錐形的填滿了。這時,只見外婆右手拇指和食指將葉子兩頭捏住輕輕向前一壓,再一個小的反剪,交於左手握牢不放鬆,空出來的右手拿起一張箬竹葉子,蓋住口子,把剩餘的箬竹葉子塞入原先那圓錐形葉子中間剩餘出來縫隙,再快速地拿起白色的細棉線紮好,第一個閃耀耀的粽子就誕生了!!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粽子就這麼從外婆的手裡蹦躂出來了。

  接下來,就要把粽子放進燒好的熱水裡煮了。一隻只碧綠的粽子在熱水裡翻滾,就像一葉葉碧舟漂泊在波濤洶湧的江河之上。有時幾個粽子翻滾在水面上,就像挺著大肚子的將軍在翻身。

  三個小時後,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撕開那因為煮過而變成暗綠的葉子。頓時,一股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還夾雜著箬竹葉的清香,晶瑩的糯米飽滿得就像快要溢位汁水來,如綠寶石般的綠豆點綴其中,讓我垂涎三尺,我再也忍不住了,拿起勺子就是一大口,啊,真是人間美味!糯米黏而不粘口,豬肉肥而不膩,香菇又滑又嫩,綠豆又沙又軟,還帶著箬竹葉的清香,令我吃了一口還想吃一口。

  什麼是“此食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嘗幾回合”我終於知道了,嗝……好吃,好撐~今年端午,你吃粽子了嗎?

  8第一次包粽子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後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麼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後,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裡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後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著粽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後,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後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鑽。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裡一瞅,只見裡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群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鑽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於是媽媽馬上端起粽子,三步並做兩步衝到廚房,開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時,粽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裡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著箬葉的清香,伴著民俗氣息瀰漫在每一個角落。品嚐到自己包的粽子,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