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300個字

端午節的作文300個字

端午節的作文300個字

  端午節是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300個字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裡,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裡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篇二:端午節

  咬著手裡香噴噴的粽子,包粽子時的快樂情景彷彿又出現在眼前。

  我作為小助手,幫母親捋粽葉,母親包粽子。我捋了一會,覺得很簡單,看母親包粽子很快,很好玩,於是就對母親說:“母親,您也教我包粽子吧?”母親說:“好吧!”“先把捋好的粽葉挽個兜,然後往兜裡邊裝滿糯米和棗,同時還要放一些水,要不然糯米煮不熟,裝滿糯米後用長出來的粽葉往下折,把裝糯米的兜裹住,最後用繩子繫好。”說話間,母親已包好了一個粽子,再看看我吧,一個兜還沒挽好呢!在母親的幫助下我挽好了,開始裝米和棗,裝好後,說什麼也裹不住,一不小心,譁!全散了,還濺了一身水。母親告訴我,不要著急,慢慢來。“我才不服氣呢,我就不信包不好一個粽子!”我又拿起粽葉重新開始,這次比第一次有進步,至少兜是自己挽的,可是當我係繩時,粽子又散了,母親一下子沒接住,糯米灑到了地上,看著滿地的米粒,我們娘倆哈哈大笑。第三次,我終於成功地包好了一個粽子。

  看著一個個包好的'粽子,使我深深到: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耐心和恆心。

  篇三:端午節

  每當我吃到又香又軟的粽子時,我就會想起我第一次學習包粽子的情景。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買好了棕葉,泡好了糯米,備好了棗子,準備包粽子了。我很好奇,心想:粽子是怎麼包的呢?於是,我就跑到奶奶跟前,說:"奶奶,我要學習包粽子!"奶奶一口就答應了。

  開始包粽子了,奶奶一邊做示範,一邊告訴我包粽子的步驟和要領。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拿兩片棕葉,一片放在上,一片放在下,然後從左邊捏一個小角出來,小角不能有縫。可是,我捏了半天才把小角捏得"天衣無縫"。我再放一點糯米,就像一張白沙鋪成的小床,然後把棗子小姐請上床,最後在放一點糯米,幫棗子小姐蓋上"被",接著,把右邊的棕葉拉倒頂左邊還捏一個小角,把棕葉對摺,圍著那個出發點轉幾圈,再用絨線繫緊,拿剪刀剪去"雜草"。嘿,大功告成啦!你們猜,我的粽子怎麼了?第一個小角沒捏好,漏了!唉,我笨手笨腳的,還是別包了吧。可是奶奶不停地鼓勵我,我就繼續包……

  呀!終於包出來了!雖然沒有奶奶包得那麼好,但第一次能包成這樣,我覺得已經很不容易了。於是,我拿著自己包的成果放到了蒸粽子的鍋裡。過了一會兒,粽子熟了!看著它"站"在盤子裡,就像一名軍人似的,我多有成就感啊!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別提心裡多甜了……

  篇四: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