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初二記敘作文
導語:端午節就快要到了,它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按規矩,在端午節那天,要包粽子。下面是包粽子初中範例。歡迎閱讀及參考!
篇一、包粽子初二記敘作文
五一長假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鄉下奶奶家做客。奶奶從冰箱裡拿出幾匝粽葉、一盆用醬油浸著的鮮肉,我興奮得說:“今天我們包粽子嗎?我也要包!”奶奶笑著點點頭說:“行!”
奶奶把一部分浸溼的糯米拌上醬油準備包鮮肉粽,奶奶在一部分白淨的糯米里拌上花生,準備包鮮肉粽。餡料一切都擺好了,奶奶和我就圍坐在桌邊開始包粽子。我仔仔細細地看著奶奶的動作,然後自己也抽一張比較大的蘆葦葉子,打算包一個小粽子。先把蘆葦一折,做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小圓錐裡放一點糯米,再挑一點鮮肉,接著再蓋上一些糯米。我小心翼翼地用蘆葦葉按在糯米上,三角粽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蘆葦葉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蘆葦葉好像不聽我使喚,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不過米倒是沒漏出來,我不知怎麼扎線,奶奶幫我的忙,她一繞一紮就把我的第一個迷你粽紮好了,樣子看上去真醜呀,我想第二個包得好看些。我第二個準備包一個像大人包的那樣的大粽子,可是兩三張棕葉疊在一起後,棕葉會動來動去,米會漏出來,我只能改包一張棕葉的小粽子,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第二次包果然不再那麼手忙腳亂了,最後關鍵一步:把長長的棕葉繞在粽子外,棕葉不但沒碎掉,輪廓還挺好看的,連線都是我獨自紮成的。奶奶見了我的第二個粽子都讚不絕口:“第一次學包粽子就學得像模像樣,真不錯!”我聽了心裡樂開了花,包得更起勁了,第三個包了個鹹肉粽。
包完粽子燒粽子,晚上,奶奶把燒了半天的粽子盛了起來,我挑出了我包的迷你粽,解開線,嘗上一口,啊,粽子格外鮮美。今天真讓我自豪,我學會了包粽子。
篇二、包粽子初二記敘作文
端午節是我國重大的節日之一。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船、掛香包、系五絲繩等。
端午節這天,媽媽就教我包粽子。包粽子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呀!在動手之前,我的確覺得簡單。我把糯米和豆子泡在水裡,媽媽告訴我直到泡軟了為止。我又把花生、果肉、大紅棗跟糯米攪拌在一起,就變成了粽子的餡兒。然後我把餡兒弄成三角形的,拿起兩三片竹葉,笨手笨腳的把粽子包裹起來,還用線繩把它牢牢的捆綁起來。不過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的很難看,但是這也是我辛勤勞動的結果啊,我看著粽子滿意的笑了。
媽媽乾脆利落的包了十幾個大粽子。我和媽媽一起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裡,過了一會兒,香氣四溢,我以為粽子已經熟了,可是媽媽說時間還不到呢,讓我耐心等待。又過了十多分鐘,滿屋子都飄著粽子的濃香,我簡直就要垂涎三尺了。
我看著出鍋的粽子,竹葉更加翠綠,我想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我咬一口香甜可口,真是天下美味呀!
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篇三、包粽子初二記敘作文
端午節快到了,商場裡擺出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粽子,我看到這許許多多的粽子很想吃,就和媽媽商量我們家不如包粽子吧, 媽媽說:“好啊!”
第二天,我們把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一邊包一邊給我講解。她先把糯米洗乾淨,從盆子裡拿兩片竹葉放在手上,把米放在葉子中間,然後加上綠豆,香菇,蝦米,再放一塊肥肉,再加上一把糯米,最後把葉子捲起來,用繩子紮緊,一個長方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看完後,滿不在乎地說:“原來包粽子這麼容易呀!我一定行。”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真沒想到,米從縫裡漏出來。看來包粽子不是想象這麼簡單,我有點灰心了。就在這時,媽媽在旁邊鼓勵我說:"世人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聽了媽媽的話,鼓起勇氣,一次一次的學,終於包出了滿意的粽子。
透過包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有恆心,什麼事情都能辦好。
篇四、包粽子初二記敘作文
做粽子活動開始了,我們對做粽子的方法還似懂非懂,不怎麼了解,但也無奈,只好邊學邊做。我嘗試地將粽葉在這邊一對摺,那邊一對摺,製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去,卻又漏了許多。我只好重新再弄一個。又過去了大半天,一個粽子總算是包好了,但還沒有綁草繩呢。我也不懂如何用繩子綁粽子,便“五花大綁”,亂綁了一通,卻用了整整三條草繩!不管怎樣,第一個亂麻似的粽子終於出世了!但這真是個“四不像”啊!可太難看了,慘不忍睹!
這時,“救星”來了,一位包粽子包了很久的大廚師-----為我們做午飯的奶奶,笑眯眯地來教我們包粽子。只見她靈活地用手把粽葉一卷,便成了一個圓筒,再快速用勺子將一勺糯米裝在裡面,很快,一個漂亮的粽子便誕生於奶奶之手,我們羨慕極了,紛紛效仿,剛開始,手笨的我們,根本不會用那種方法,可琢磨了一陣後,我們終於掌握了技巧,做粽子也得心應手了,越做越快,也愈做愈好。看著自己做得這麼多粽子,我心中不禁美滋滋的,也有點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