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冬至的作文彙總六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是整個冬天最冷的開始,隨著一聲對不起,溫暖了最寒冷的冬至。
——題記
初二的冬至,格外寒冷,我趴在桌子上,享受著教室裡暖氣帶來的溫度,然而一聲“生活委員,充卡!”將我從溫室裡毫不留情的趕了出去。走廊裡有些冷,我不禁縮了縮頭,步伐變得快了些。
因為南樓樓梯背陰,又沒有放暖氣,四周變得像是冰櫃一般,即使隔著厚重的衣物,也能感受到絲絲縷縷的寒氣正不斷地入侵。為了能快些衝完卡,一路小跑,頂著一身的寒氣直衝財務室。不知為何,今天充卡的人有些多,我只能排在後面慢慢前進。然而還有幾分鐘就上課了,耐心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殆盡。
好不容易充完卡,卻已經打鈴了,又急衝衝地往回趕,遠遠看見通道口被關上了一扇門,卻因為冷不願意將放在口袋裡的手拿出來,明明看見門後有一位清潔阿姨正從門口進來,卻還是因為急撞了過去。門有一點窄,阿姨手裡又拿著掃帚和撮子,儘管我們兩個人都側著身子,那尖銳的撮子還是擠到了我身上,隨即就是一陣尖銳的刺痛透過神經纖維傳遍全身。
“對不起啊,同學,真不好意思。”本該是我說的話卻讓阿姨先說了,一種愧疚感浮上心頭,“這麼冷的天,撞上一定很疼吧,沒傷到哪兒吧。”她的語調中夾雜著些許的急促,也許急著趕時間,也許心裡有些抱歉,只是這麼冷的天,她卻能這麼的耐心而又真誠,愧疚之中又不免有些感動。我趕緊回了句:“沒關係阿姨,不要緊的,是我太不小心了。”她朝我微微一笑,嘴裡說著:“沒傷到就好,沒傷到我就放心了。”便急匆匆的朝前走了。
身上不再那麼寒冷了,很少有人能把對不起說的如此真誠,尤其是這樣冷的天,讓我在寒冷的冬至中化解身上的寒意,讓星星點點般的溫暖入住心間,成為冬至中最堅固的屏障。
冬至的作文 篇2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風俗:做湯圓,掃墓,放鞭炮。
NO:1做湯圓
我們南方這邊,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湯圓。湯圓可是一門精細的學問,講究技巧,圓滑和精美,其內涵更是至關重要,“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內涵不就是這樣嗎?在我眼裡,湯圓可是不錯的“橡皮泥”。(捏動物)
今年,踏著冷月的氣息,帶著滿懷的欣喜回來家去了。吃過一盞有一盞的“盛宴”,重頭戲“湯圓”總算登場了。一座“麵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著大人們將水調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來,看著看著,我的手也不知不覺癢癢了,恨不得上前去試試身手。回憶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湯圓的情形真是回味無窮:那時我們做小豬,小狗,真是不亦悅乎。堂兄的叫聲打破了我的夢,我急忙“飛”了過去。當我再次“飛”回來時湯圓已經做完了,滿桌子,米篩上,一顆一顆圓滾滾湯圓,圓潤剔透,閉了眼,好像一碗熱騰騰,香飄撲鼻的湯圓就在眼前,But,這些我都沒參與,真可惜。委屈了我這個“湯圓大師傅”。
NO:2掃墓
冬至清晨,吃過一碗熱騰騰的湯圓,緊接著就是第二大風俗――掃墓了。
冬至那天,準備了成千上萬盤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況遠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彎,果真名不虛傳,阡陌縱橫的羊腸小道太多了,轉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帶路,不然,我們可能要好幾天才能到)山頭山都是人,人擠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還是熟人,大家殊途同歸,同時山上掃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問好。掃墓,當然是掃除祖先墓前的雜草了,在我認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這些都是大人要乾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臨遠,“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壯景象;“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驚險景象。“陳勰,瀟越,快來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們喊我們了。我們學大人的:“同上。”,鬧得大家歡笑連綿。喊完了,我們又跑了,瘋玩去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天沒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淒涼,倒幾分似“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覺。
NO: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們常說:“冬至過後就到了元旦。”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發明的,妙趣橫生。想當年,我和堂兄買了好幾盒,自然高興了很久。我們點著香,用顫顫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噴濺時,我們嚇得屁滾尿流,捂著耳朵飛快地跑走了,站在屋裡以那顆活蹦亂跳的心去看“戲”:“噼噼啪啪”,爆竹聲,狗叫聲交織在一起,我們樂得不可開支。
後記
每一年冬至,這“三重奏”總是這樣地演繹著,一切是那麼有趣,讓我回味無窮……
冬至的作文 篇3
相信大家都會有過什麼與眾不同的事情吧,我當然也不例外,我也有與眾不同的經歷。那就是冬至!想知道為什麼這個冬至會與眾不同嗎?想知道的話,就往下看吧。
冬至的前一天,我非常高興,下午一放學,我就飛快的往家跑。一跑到家,我就快速地把作業完成。然後我跑到廚房對面媽媽說:“媽媽,明天就是冬至了,老師說讓我們自己包餃子,明天早上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品嚐!可是我不會包餃子,您教我好不好?”“當然好了,來,媽媽現在就教你做。”
就這樣,我開始跟媽媽學包餃子。包餃子的`第一步是剁餃子餡兒,媽媽拿出來一些大蔥和豬肉,對我說:“我們今天就做你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兒的餃子吧。”“好嘞!”我高興地點點頭。“來,我先教你剁餡兒。”媽媽給我講了一些剁手餡兒的技巧,我便開始一一嘗試,一開始做得不怎麼順手,但一會兒子就掌握了要領。餡兒終於剁好了!下一步是拌餡兒,媽媽讓我把鹽、十三香、味精、香油、醬油適量放進餡兒裡,然後用筷子按順時針方向攪拌。
然後,就是包餃子。媽媽端來一碗清水,教我包餃子在媽媽的帶領下,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包餃子。而且我還包了許多“貓耳朵”和UFO。就這樣餃子終於包好了。
第二天,我和同學們各自帶去了自己包的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格外香。我們還和同學分享。大家非常高興。
冬至的作文 篇4
在冬至那天,我們烹飪一班舉辦了“包湯圓,迎冬至”的主題班會。
同學們對這次包湯圓活動的興致都很高,來到紅案實訓室,大家就分工明確,忙的不亦樂乎。同學們用水磨糯米粉揉成團,剩下的同學就拿出老師事先調好的三種餡料開始包湯圓和煮湯圓。
經過同學們的相互配合和老師在一旁的教導,同學們精心包制的湯圓終於下鍋煮了。我們每個人都嚐到了自己親手包制的“戰利品”,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們班的同學在分享美味時,當然也不會忘記任課老師們。課代表們給每位任課老師也帶去了甜蜜滑膩、裝滿我們滿滿祝福之意的湯圓。這次,我們舉辦的主題班會還得到了校領導們的贊可,對我們班來說是個莫大的鼓勵。
透過這次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互助能力,也增進了我們對專業課實踐學習的興趣。
點評:這篇文章,記敘了“烹飪一班舉辦包湯圓迎冬至主題班會”的事情。作者感受深刻,認為此次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互助能力”。只是內容更太少。
冬至的作文 篇5
“冬至餃子夏至面”,又快到冬至了,我不由想到了美味的餃子。
餃子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餃子也是北方的年節食品,在中國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當然我們這裡更加流行包餃子。
星期天,正好表妹也在我家,媽媽買回肉餡、韭菜,開始做餃子餡。媽媽麻利地拌好餡、和好了面,包了起來。我洗乾淨手對媽媽說:“媽媽,我幫您包好嗎?”媽媽笑著說:“你還是幫我擀皮吧。”我挽起袖子,正準備擀皮,妹妹跑了過來,不由分說從我手裡搶過擀麵杖,擀起了餃子皮。“媽,你看。”“你讓著點妹妹,那你包餃子吧!”
我更高興了,學著媽媽的動作,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上,用筷子夾起一小塊餡,放到餃子皮中間,將兩頭對摺,貼在一起,兩手用力一捏,可餃子開了一個大洞,餡漏了出來,我趕快交給媽媽處理。我又拿起一個皮,心想,這次少放點餡,可不知咋的,皮對摺後,捏不到一起,“算了,不包了。”我洩氣地說。媽媽看了看說:“做事要有耐心,遇到困難要找原因。”聽了媽媽的話,我又包了兩個,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成功了,我得意地說:“妹妹,看我包的餃子咋樣?”妹妹抬起頭來,只見她臉上、衣服上粘滿了麵粉,真像個聖誕老人。媽媽望著我倆,笑得前仰後合。
包完了,餃子熟了,吃著熱騰騰的餃子,真的開心。
冬至的作文 篇6
冬至的由來二冬至自古以來就有了,而且根據歷史記載,冬至還是一個人們很受重視的節日,那到底冬至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們來共同看看下面的介紹,瞭解一些關於冬至的起源問題。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看來,在遠古時代冬至就被人們所重視了,直到今天,冬至成為人們傳統節日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