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冬至> 精選寫冬至的作文彙編八篇

寫冬至的作文

精選寫冬至的作文彙編八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冬至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的陽光灑在地上是最長的,穿過老屋的窗戶懶洋洋地抵照射到炕頭下邊,讓牆角一年中也有一天能享受上日日可見的陽光。

  冬至在氣象上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子就顯得珍貴。過去在黎民百姓眼中,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兒時也常聽老人們唸叨“冬至如小年”。我記得冬至這天,也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古書中有記載,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因為舊時冬至這一天,農、工、商要放假休息一天,就連騾、馬等運力也要停止勞動休息一天。我剛剛有記憶的第一個冬至是在80年代中期,當時的農村依然物質匱乏,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了,但人們的生活過得還是緊緊巴巴的。就是這樣,冬至這天,人們不論貧富都要擠出錢給孩子們解解饞,吃頓餃子。

  記得冬至的早一天,父親和母親就會到集市上採購一些羊肉、胡羅卜等食物,傍晚時分,就要剁肉陷、和麵,準備包餃子,因為冬至當天早上就要煮餃子吃。冬至早晨,母親總是先對天地神進行祭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後,才開始煮子。當第一鍋餃子出鍋後,必須先夾出幾個放到盤子裡,供奉“家神”也就是擺到祖先牌位前供奉先祖,同時還要擺到屋外窗臺上一碟供奉外祖母家的先祖,同等對待,同等敬奉。祭拜結束後,我們一家子才開始吃團圓飯。吃餃子的過程中,父親總要夾一對餃子扔到院外,意思是讓家蓄們也要嘗一嘗,因為家蓄也勞累一年了,讓它們也過一個美味的節日。

  流傳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到了當代忽隱忽現,有的甚至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起來。只是可惜中國人引進西曆紀年後,這些傳統陸陸續續都丟掉了,殘留的痕跡也就剩下冬至這天吃頓餃子。

  時序更迭、寒來暑往。陽光移動得很快,屋中的光影任憑什麼力量也留不住,它不顧及你的多愁善感走到極致,然後再慢慢回頭。地處南迴歸線的太陽在這一天折返,又向我們靠攏,讓我們在寒冷中知道珍惜,更多了企盼。

寫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快要到了,剛好怡慈的奶奶幫我們準備搓湯圓的材料。材料有:糯米糰、竹篩子和塑膠盤,老師先把湯圓搓成長條狀,然後老師把長條狀的湯圓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讓我們搓湯圓。

  接著老師把湯圓放在水滾的鍋子裡,一開始湯圓先躲在鍋子下面,過了一會兒湯圓竟然自己漂了上來,我們吃了四種口味:有乾的加糖、糖水、原味和肉鬆口味。

  我最喜歡的口味是幹湯圓加肉鬆,因為幹湯圓加肉鬆很好吃,好吃到我都在吞口水,而且我吞口水的時候:”有同學還在盛湯圓,我還是一直不停的吞了吞口水,因為實在太好吃了!”,我還要謝謝怡慈的奶奶和老師。

寫冬至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冬至,正好是星期五。下午放學回家,見媽媽正準備包餃子,已經備好了面,我見了,急忙放下書包,去洗了手,積極參與進來。隨然沒有包好,但我並沒有灰心,我有包了幾個,終於,我能包餃子了。媽媽見了我包的餃子連連誇好,我真高興學會了包餃子。

寫冬至的作文 篇4

  在我的童年成長中,經歷過無數個第一次:第一次學騎腳踏車,第一次表演古箏,第一次參加足球比賽……第一次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無論怎樣,都給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其中第一次搓湯圓的新奇和有趣至今都難以抹去。

  每年的冬至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吃湯圓,聽奶奶說吃湯圓意味著長大一歲,又預示著這一年團團圓圓,吉祥美滿。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冬至這一天下午,我們年段要舉行搓湯圓活動。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等待著,到底湯圓是怎麼做呢?

  下午三點左右,只見有很多家委們已經準備好材料了。全班小朋友已經在座位上左顧右盼著,看來,他們也和我有一樣的心情吧。於是,我和媽媽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只見桌面上已放有糯米粉、芝麻餡和一大一小兩個盆,這些都是做湯圓必備的原材料和工具。過了會兒,有一位披著綠色大掛,戴著一頂廚師帽的阿姨走出來教我們做湯圓。她看起來有四十來歲,一看就知道是個經驗豐富的廚師,由她來教我們做湯圓一定會做得很美味。她跟我們示範了怎麼做湯圓後就讓我們自己作手做了。

  我認真地聽完阿姨的講解後,學著阿姨的樣子先把半袋糯米粉倒入盆中,一邊加水,一邊揉米粉,一定要注意水溫要在35度左右才行,因為如果太冷的話就很粘,太熱的話皮就會很爛,就這樣,一直揉到成團狀才算把米粉胎做成功。這時的米粉既有彈性又有粘性,這樣做出來的湯圓才會香嫩可口。然後,我們把米粉團做成一個個小小的圓球,這只是半成品,湯圓沒有餡怎麼行呢?於是,我用大拇指在圓球中間壓出一個窩,然後把芝麻餡填在這個窩裡,填完後必需把餡壓進去,否則煮湯圓時可能會“漏餡”。再輕輕的把這個窩包起來,輕輕地揉圓,但不要太大力,否則會把它壓碎。這時,一個個圓溜溜、光亮亮的湯圓就大功告成了。不一會兒,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包完一大盆湯圓。大家都誇我包得好看,說我心靈手巧。

  我美滋滋地看看其他組的同學們,有趣的湯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你瞧,各種形狀的湯圓: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動物狀的:像魚兒,像小兔,像小綿羊……不像搓湯圓倒像是捏橡皮泥呢。家長們高高興興地拿著我們的戰利品到食堂煮。我無比興奮,吃著自己親手做的美味湯圓,感覺比超市買的還要香甜可口、鮮嫩無比。

  我經不住讚歎道:“啊,自己做的湯圓真好吃!第一次學做湯圓的過程也很有趣!”這次搓湯圓活動令我終身難忘,受益匪淺,我期待著每年的冬至都能吃上自己親手做的湯圓。

寫冬至的作文 篇5

  這時,火鍋開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進鍋裡。不一會兒,羊肉熟了,阿姨幫我撈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個精光。媽媽還怕我吃不飽,又給我撈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顧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這副狼吞虎嚥的模樣,便開玩笑說:“我的小饞貓,吃慢點,當心噎著。”我回答說:“貓的喉嚨大,整條大魚都能吞下,哪會噎著呀。”阿姨聽了我的這番話,哈哈大笑起來,媽媽也被我給逗樂了……

  晚上,在溫柔的月光下,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聊天、講著笑話,齊樂融融……

寫冬至的作文 篇6

  【1】中學生描寫冬至的作文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2】中學生描寫冬至的作文

  冬至到,吃餃子,剛到家看到姥姥正在包餃子,可能是猜到我中午沒有吃上餃子吧,我趕快洗洗手來幫忙。

  姥姥把麵糰揉一揉,然後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又切成大小一樣的小麵糰,撒上些麵粉,因為害怕我擀的麵皮不夠圓,姥姥又幫我把這些小麵糰壓成圓圓的面片。擀餃子皮可是個技術活,用力太大,面片就會粘在擀麵杖上,還會厚薄不均。

  我先把面片擀成橢圓形,再把它轉個圈,擀短的一面,如果覺得有地方厚了些,我還會再補一下,這樣圓圓的面片就大功告成。

  接下來該包餃子了,這我還不太熟練,姥姥給我做了示範,我照著姥姥的樣子,把面片平攤在手上,挖了點餃子餡放上去,對摺餃子皮,輕輕把皮捏在一起,好,成功!

  可我包的餃子真難看,肚子癟癟的趴在桌上。姥姥說這是因為我包的餡太少了,再包一個,多放些餡,這次的好看多了。

  姥姥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我猜,一定是因為餃子的形狀像耳朵,又熱乎乎的,吃了餃子,耳朵就不冷了,再冷的天也不怕。我可不想耳朵被凍掉,所以我要多吃點,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呀!

  【3】中學生描寫冬至的作文

  今天上午睜開眼睛猛然想起,今天是冬至。又到冬至,海風刺骨的天氣裡,無法忘懷的節氣啊!

  冬至,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於節氣時令的變化,我們總是很敏感的。時令變了,皮膚感觸到的溫度變了,眼中看到的風景也變了,從枝椏新抽一直看到黃葉滿地。徒然草中寫道:“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的,是看到眼中,記在心裡的自然的美麗吧。

  明劉基有首詩:“日薄雲陰雪在山,夜寒溪靜客舟還。乾坤簸盪逾三載,風俗乖張似百蠻。廢井衰蕪霜後白,空村喬木曉餘殷。獨憐節序逢冬至,不得安息學閉關。”詩中閉關的意思就是“閉門謝客,斷絕往來,不為塵世所擾。”如此說來,不知閉關者是否可以算是遁世者。時序節令的推移可以使他們感到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又是一年芳草綠。

  今天講到了一首皇甫松的《採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遊。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可以想見到的江南風光,可以想到的大膽熱情卻又嬌羞可愛的江南姑娘。這首詩使我想起了《天龍八部》一書《向來痴》一章中後半部分阿碧的出場:

  “便在此時,只聽得(矣欠)乃聲響,湖面綠波上飄來一葉小舟,一個綠杉少女手執雙槳,緩緩划水而來,口中唱著小曲,聽那曲子是:“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灘,笑脫紅裙裹鴨兒。”歌聲嬌柔無邪,歡悅動心。”水面上全是菱葉和紅菱,清波之中,紅菱綠葉,鮮豔非凡。見過荷塘,但是這樣的景象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只能想象了。

  就這樣,寒風呼嘯著的這個日子裡,我在嚮往著江南水鄉的夢,我多希望這個夢可以實現啊!希望明年冬至,夢依然殘留著,但已經實現!

寫冬至的作文 篇7

  隨著秋天漸漸的過去,天氣和大地也逐漸變得冷颼颼,這是在告訴我們——冬至帶著許多見面禮來了。

  哇!冬至來了,到時候就可以邊吃湯圓邊賞花了。冬天帶了好多其它季節沒有的寶物,像是冬至、聖誕節、農曆新年、梅花、雪等都是其它季節沒有的。

  記得去年冬至,我和爸爸一起到山上賞雪,哇!一片白茫茫的雪景可真是難得一見啊。那一次賞雪的人很多,我和爸爸怕回程時大塞車,只好提早下山。不過那種美麗的景觀早已深深的吸引著我和爸爸的心了,我們都希望再去一次,於是爸爸就安排在十二月中旬再去一次。

  哇!當雪攸攸的飄落在我的臉頰時,我的心中升起一股莫名暖流,使我想對冬至說:“冬天我好喜歡你,謝謝你的禮物,謝謝。”

寫冬至的作文 篇8

  聽老人們常說,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九寒天的日子就開始了。可今天並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節.古老的節氣,遙遠的由來,卻是今天的好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天文學角度看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陽幾乎直射在南迴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所以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人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吃餃子,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餃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