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公開課的教學反思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關於教育小同學珍惜時間的公開課,雖是舊題重談,但我的精心設計讓同學獲得了很多感悟。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這充沛說明了透過實踐活動認識客觀事物的重要性。作文是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根據小同學年齡特點,要撥動他們的.心絃,親身體驗無疑是最有效的。
在我提問“對一分鐘時間長短的感受”時,同學眾說不一。我做了如下佈置:
環節一:
一分鐘的第一次體驗:鼓勵同學擺出自身最拿手的高技術動作,一分鐘內不能動。瞧,小朋友們動開了,有的單腿撐地“金雞獨立”,有的倒立牆邊“猴子撈月”,有的仰頭望天“品賞月色”,還有的做蹾馬式“苦練武功”,可謂千姿百態,屹立不動。在我喊“停”時,個個漲紅了臉,苦不堪言,後悔自身所選的動作,紛紛述說著自身的感受:“這一分鐘太漫長了!”“一分鐘真難熬啊!”“簡直度日如年哪!”我認真聽取,記錄下來。
環節二:
一分鐘的第二次體驗:看書、寫字、記單詞任選,一分鐘內看誰讀得多、寫得多、背得多。小朋友們紛紛埋頭苦幹,片刻之後彙報結果:有讀了一篇小短文,有寫了八個成語,有記了三個單詞……他們紛紛到時間雖短暫,但仍有收穫。
經過兩次不同的體驗,進行對比與交流,同學們從心底裡懂得了時間的珍貴,我趁機讓他們寫自身的感悟,他們情緒高昂,做到了有感而發,作文寫得很勝利,思想上又經歷了一次洗禮。
小同學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的寫作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去體驗,需要老師的指導協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文章。親身經歷活動過程,體驗其間樂趣,同學自然就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了。我們教師要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同學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讓同學減少對作文的恐懼感,樂於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