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

  《 老師您好》是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一篇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抓住教師節的這一大好契機來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一)

  正逢教師節之前,我們學習了第一課《老師,您好!》。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教師事業的崇高、激發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因為這是我接手新班後的第一節語文課,究竟這班學生在課堂上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說實話,我心裡很沒底。教學這首詩時,教學思路是這樣的:在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首先要抓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說出詩的大意。然後圍繞關鍵詞“崇高、美好”, 透過朗讀來理解課文。上完這堂課之後,我感慨頗多。

  大部分學生的課堂表現值得稱讚,從他們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在努力、認真地傾聽,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學生的普通話朗讀了。除了賈逸君、程可爽朗讀發音還比較準確外,其他人平翹舌音嚴重不分,有的學生讀出的一句話中竟然能出現多處錯音。我只好不斷地糾正他們發音有錯的地方,可還是收效甚微。

  字音都讀不準,那朗讀時“情”又何談而來?看來,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正確發音,逐漸提高朗讀水平是我必須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二)

  《老師,您好!》是一篇讚美教師事業的崇高和美好的現代抒情詩。在教學時,緊緊抓住“崇高”和“美好”進行教學。學生從找到能夠體現教師事業崇高和美好的相關句子。的意境、內涵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在理解重點句子,比如“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涵著教師的辛勞!”。讓學生回憶自己至今的學習生涯中有沒有特別想感謝的某一位,說說原因。在學生的敘述中,感恩的話語中,教師的形象在心,無需在此多作解釋。在學習第二小節中,“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撒向茁壯的新苗。”中的比喻是需要學生了解的。同樣,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一談。

  自己在聽曹主任上這節課時,有位孩子對文章的結尾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師,您好”感覺不太像是對老師的一種祝願,和生活中的祝願不一樣?我為這位學生的質疑精神喝彩。在自己的班上,沒有學生對這一問題產生疑問。我引導學生髮現文中的祝願不同之處,思考原因。原來,從字面上看,“老師,您好!”好像只是一個招呼,一聲問候,但實際上,對於老師的千萬祝願、千言萬語就濃縮成了“老師,您好!”之中。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三)

  《老師,您好!》這篇課文是一首抒情詩,讚美了教師事業的崇高和美好,抒發了孩子們對老師感激、熱愛的思想感情。現代詩的寓意比較含蓄,同學們很難一下子理解,如何引導同學們領悟詩中的寓意是本課的一大難點,也是我自身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從關鍵句處著手,透過讓同學們仔細誦讀第一小節來找出這一小節的關鍵句子“啊,教師的事業多麼崇高!”讓同學們在有感情的閱讀中思考教師崇高在哪?同學們的答案五花八門,這時,引導同學們結合書上的插圖來說一說。同學們的觀察都很仔細,看到了老師和麵帶笑容的小學生、高大的現代化建築、正在騰空的火箭等等。聯絡書本中“時代在飛速的前進”讓同學們感受教師職業的偉大和崇高。

  其次我從課文的語句特點著手,透過讓同學們反覆誦讀第一小節的第一句話來發現其中的句式特點。引導同學們透過有節奏的朗讀來體會句子的兩兩對應,並找到第二小節的第一句話也同樣是兩兩對應的。抓住這一特點指導同學們更有韻味的來進行吟誦。除此之外,出示“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這一句子,讓同學們改成陳述句,並比較兩種句式有什麼區別。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大部分都能感受到感嘆句的感情更加強烈。

  接著我從課文的修辭手法著手,重點強調“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思想;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對於剛剛步入四年級的同學們來說,這個比喻句 有些難度。

  我透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讓同學們聯想到春蠶便是美好的教師,而春蠶的成果絲線則是教師們的教學成果。透過聯絡上文“教師的心血”中“心血”與“甘露”相似的外形讓同學們領悟到甘露比喻的就是教師的心血,而“茁壯的新苗”同學們根據自己 的積累都能很快的領悟到就是親愛的同學們。

  最後,再讓同學們在熟讀的基礎上感悟教師事業的崇高和美好,並油然而生出對教師的感激和熱愛。

  老師您好教學反思範文(四)

  《老師,您好!》是一首抒情詩,讚美了教師事業的崇高和美好,抒發了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激、熱愛之情。全文分兩小節,結構很清晰,內容也不是太深奧,學生理解、感悟應該不太難。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朗讀上。

  詩歌中有不少需要理解和感悟的詞語,比如“鋪設大道”、“架起金橋”、“春蠶”、“理想的絲線”、“甘露”、“茁壯的新苗”,等等。這些詞語就從字面上解釋,很難和教師的崇高和美好聯絡起來。所以我和學生從教師的日常工作聯絡起來,邊讀邊體會,逐步瞭解老師把學生從無知的昨天引向幸福 的今天、燦爛的明天,讓學生知道了國家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引領學生尋求理想,鼓舞學生實現理想。這樣一說,學生就逐步理解了“鋪設大道”、“架起金橋”的含義,不需要講得太透徹,只要能感悟、體會到了就可以了。第二節把老師比作春蠶,把學生比作茁壯的新苗,透過反覆的朗讀,學生很快很容易就理解了。朗讀的形式是多樣的,只要是學生喜歡的,我們都提倡。

  二、多形式朗讀,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我又採用了分小組讀、領讀、齊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拓展延伸了教師的感人事蹟,讓學生釋放對教師的敬愛、感激等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變得更感人,學生的感悟變得更深刻,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得到昇華。接下來讀補充上的小詩,無需訓練,學生在自然情感的催促下,激情迸發,朗讀得感人生動。最後,讓學生再齊讀課題,自然流露的情感讓我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