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天> 精選立春的作文彙編六篇

立春的作文

精選立春的作文彙編六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立春的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春的作文 篇1

  在立春裡,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

  各式各樣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見它們伸伸腰,抬抬頭,爭先恐後地縱情怒放,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爭豔,五彩繽紛。這些花雖然不名貴,但它們用自己的點點姿色點綴著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大地。成群結隊的蜜蜂,呼扇著黃色的翅

  膀,嗡嗡地忙著採蜜;那五顏六色的彩蝶,也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找立春。啊,我見到了立春。遠處的群山連綿起伏,變得蒼綠了。近處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鑽出地面,它們嫩生生,綠油油的。肥胖的小葉兒,像一個個剛剛睡醒的胖娃娃。這一片,那一簇,點綴著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樹木也在不聲不響地抽出新的枝條,長出了像小草一樣的新芽。柳樹的枝條向下垂著,就像一條條線掛在樹上。那嫩黃色的小葉片,就像在線上系的花瓣兒。楊樹開了花,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紅色的。身上長滿很軟的小毛,像一隻只毛毛蟲,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鬧上枝頭,梨花爭奇鬥豔……。

  我愛我的家鄉,但我更愛我立春的家鄉!

立春的作文 篇2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這裡呀,春天在這裡。”

  啊,“20xx年的春天,你來得太早了些……”今天是立春,不過據天氣預報說今天會下雪。聽著就很棒,剛立春就下雪,這場春雪來得多好。但是呢,20xx年的冬天連個雪渣子都沒有。沒辦法啦,只能期待今年的冬天了。不是立春燕子歸來麼,怎麼我光看見麻雀了,連燕子的剪刀尾都沒瞄見。莫非天氣太冷,可我連羽絨服都脫下了。好吧,我跟燕子又不是同類。春天是人們所向往的季節,人們總是在這個季節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人們很快就得開始插秧、種田,小孩開始放風箏。其樂融融。

立春的作文 篇3

  韓愈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說的就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節,其中“立”代表開始,“春”代表溫暖與生長,立春在每年2月3日~5日開始,一般約15天左右。

  有人說:“立春美得如仙女一般”,但我覺得立春是生機勃勃的少年,最有朝氣了。你瞧!陣陣春風吹來,大地變得五彩繽紛。河面的冰層開始漸漸融化,魚兒們看見春天的氣息,便開始迫不及待地跳出水面,東瞧瞧,西看看,像在尋找春天的足跡。冬眠的小動物們感受到的春天的氣息,不時扭動著身體,用好奇的目光打亮著世界。各種野花聞到春天的氣息,正開心地爭著盛開,讓美麗的春天更有色彩。特別是迎春花,是最早盛開的',感覺它是最喜歡春天了。

  立春也是一個美食節,人們在立春那天開始吃白白胖胖的蘿蔔,蘿蔔吃起來脆脆的,甜甜的,據說吃了後就不再犯困了。但是我覺得春捲是最美味的,因為我家春捲裡面的陷,全是肉、冬筍、香菇,雞蛋、還有大自然風味的野菜,經過油炸後變成一根根像黃金一樣誘人的春捲,據說吃時一定從頭吃到尾,代表著一年“有頭有尾”。

  立春不但是美食節,而且還是一個歡樂有趣的節氣,小朋友們你們猜猜是什麼?對了,那就是讓你們奇怪的“鞭春牛”,有人會問:“好好的牛為什麼要打它呢”?那我告訴你們吧!那牛可是用紙或泥做的呢!立春當天,村民們按長幼的順序來抽打春牛,打碎後,村民們拾起春牛的碎片丟在自家的田地,用來祈求豐收。鞭打春牛後,新一年的耕種便開始了。

  立春給大家帶來了無數的歡樂與趣味,也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新春氣象!

立春的作文 篇4

  1、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影象。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3、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

  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4、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5、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7、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8、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簷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簷的牆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築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9、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單貼在牆壁上,用來鎮壓驅防毒蠍。如寫:“穀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蠍子精。”白水縣人民於穀雨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穀雨日,穀雨晨,奉請穀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蠍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除毒蠍。陝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穀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蠍。

立春的作文 篇5

  每年都有立春,從我呱呱墜地的那天開始,十多個美麗的立春沒有在我記憶深處留下印象。唯獨今年的立春之日讓我難以忘懷。

  那天,陽光明媚,媽媽放下手中的備課本,要帶我去擁抱大自然。一旁的爸爸也說:“那我也陪你們去!”我非常疑惑地問爸爸媽媽:“你們工作不是很忙嗎?”爸爸媽媽說:“我們就算再忙也要陪陪你呀!”

  我們手牽手去秀山公園放風箏。一路上,我蹦蹦跳跳,我們一邊走一邊聊天。突然聽到了一陣敲碗的聲音,於是便往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在乞討,只見他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那件衣服對他來說非常不合身:長袖像短袖似的,而且肚子都露出了一大截。他的手和腳凍得通紅,皮膚上還起了雞皮疙瘩。這位小男孩的臉色也非常難看,鼻青臉腫,目光有點呆滯,看上去顯得無精打采,身前放著一個破碗,是他乞討的工具!

  他怎麼會在這裡?他不是應該在明亮而又嶄新的教室裡刻苦地學習嗎?他不是應該在爸爸媽媽的懷裡撒嬌嗎?他不是應該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奔跑嗎?

  路上行人來來往往,有的對這個可憐的小男孩指指點點,有的從他身旁經過卻視而不見,有的甚至躲著他,離他遠遠的……

  我不忍再繼續看他,抬頭仰望天空,春天的一縷陽光照耀大地,可是我的心中卻有一絲隱痛。

  看著面前這位可憐的小男孩,我沒辦法給這位無家可歸的小男孩一個家,只能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想著,我把口袋裡的50元買點心的錢放進了他的碗裡。小男孩臉上瞬間洋溢位開心的笑容,猶如春天的陽光那樣溫暖,那樣燦爛。他拱起手,對我連連道謝,甚至還匍匐下身子要給我磕頭。我趕緊伸手拉他起來,不小心摸到他冰涼而又粗糙的小手,只見小男孩的手上長滿了凍瘡,通紅通紅的,指甲又長又黑,指甲縫裡也滿是汙垢。我的心裡不由一顫,這應該是捧書寫字的手啊!而現在他卻流落街頭,風餐露宿。任春日的陽光再明媚,也總有陰影投射下來。看著他瘦小的身體,我的心揪得緊緊的。

  後來,媽媽幫我撥通了110,和警察叔叔反映了小男孩的情況。半個多小時後,一輛警車過來帶走了他……

  區區50元,一通電話,給予這個男孩的是春天般的希望,春風般的溫暖,春雨般的滋潤。春風徐徐吹過,使我的心也產生了絲絲暖意……

  我們繼續前行,來到了秀山公園放風箏。公園裡,笑聲不斷,爸爸媽媽們有的陪孩子們放風箏,有的陪孩子們打羽毛球,有的陪孩子們做遊戲……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放風箏。風箏越飛越高,承載著我的心願飛上藍天,我彷彿看到了小男孩揹著書包,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去上學。願小男孩早日走出生命寒冬,去迎接那嶄新的春天!

立春的作文 篇6

  今天我早早起床了,以往如此安靜的早晨多了幾分吵鬧,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快速地穿好衣服,洗漱好後迫不及待的下樓看看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我爺爺在忙著放鞭炮,爺爺雖然六十多歲了,但精氣神十足。我問爺爺為什麼要擺那麼長,那麼多鞭炮,爺爺說今天是立春,是庚子鼠年第一天,祖先留下的習俗,立春比年大,我們要用長長的鞭炮迎接春天的到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今年又是一個豐收的年!我似懂非懂的的點了點頭。

  聽爺爺說往年立春這天外面都是鑼鼓喧天,熱鬧極了,由於可惡病毒的原因,大家都待在家裡基本沒事不會出門,也不搞活動,只能自家門前放點年前準備的鞭炮、煙花來迎春。我還特意跑到樓頂天台看了看,平時熱鬧的路上只有幾個帶著口罩的行人匆匆趕路。

  2月4日17時3分迎來立春節氣,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放了鞭炮,正式迎接春天的到來,晚上奶奶做了一桌子好吃的菜,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著熱騰騰的美味。

  冬天已過去,春天已來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讓我們一起靜候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