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節>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6篇

於過年習俗的作文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6篇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1

  世界各地的過年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在爆竹的陣陣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喜慶的節日—春節。

  家鄉在過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為熱鬧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於子正時(為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我們即要在家中萬堂中設案,擺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貢品,並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這種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續到初四。除夕之夜。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在子正時“敬天公”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迎祥,俗稱“開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賀正。清晨,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閤家都吃麵線加雞蛋,據說吃蛋去殼,意思是在除黴氣,迎吉祥,而面線則象徵著福壽綿長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親友則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稱“賀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門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餞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讓上門的小客人“甜一下”的意思。以示讓小客人有個甜甜蜜蜜的好開端。

  到了初九了,春節的熱鬧差不多就過了,小孩子們去照常上學了,大人們也去照常做事了。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2

  春節,是我國漢民族和許多少數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當然安陽也不例外,春節這天是陰曆大年初一,是我國農曆的歲首。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創立《太初曆》,將每年的第一個月定為歲首,初一叫做元旦,又稱元辰、元日、元朔等。元是開始,旦是早上的太陽。宋代《夢梁錄》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現代的春聯中我們還能看到“新年伊始,永珍更新”的字樣。

  春節前人們還要寫春聯,貼春聯,掛紅燈籠,除夕夜放鞭炮,大人給小孩們穿新衣戴新帽,一家人在春節中忙得不亦樂乎。自打除夕夜的鐘聲響過之後嗎,新的一年就開始了。小孩子和年輕人要給老年人拜年,老年人要給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人們走親戚,串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吃年飯,拉家常。一年中的故事都要在這時講出來。生活的樂趣掛在人們的臉上。

  大約在雨水節的前後,到了農曆的正月十五,就是人們一年中玩耍最盡興的元宵節了。在元宵節裡,家家都要吃元宵,因為元宵節吃元宵象徵著家庭團圓、和睦、幸福,國家繁榮昌盛。除了吃湯圓,人們還要參加一系列的節慶活動,比如在元宵節裡猜燈謎。

  到了正月十六,就到了該逛廟會的時候。小販們在廟會上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各樣的玩具。而且只要在安陽趕廟會,你一定要拿著柏樹枝,走過那長長的安陽橋,這樣代表著一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幸福。

  一眨眼,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們該去上學了,大人們也該上班了,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事情忙碌著。安陽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許多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一起過年,而且過得十分熱鬧。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3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麼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髮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穫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穫,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裡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4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新春佳節。

  春節,同學們都知道,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的人都認為“春節很熱鬧,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一個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經常吞食過路的人們,可把人們害苦了。後來,出現了一位白鬍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們為了防止“年”再跑下來,就用放鞭炮、貼紅紙來嚇“年”,所以就有了現在過年的習慣。

  我的家鄉——桂林過春節有幾“怪”,如果你想聽聽,我就給你講講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做上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還有許多小吃,有餈粑、有糯米飯、有粽子、還有年糕等許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飯菜都擺上桌了可是大人們就是不讓我們先吃,而是先在神龕上祭拜後才能一起上桌吃飯,但是吃飯的時候魚還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們這叫“年年有餘”。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各家各戶都會同時點燃鞭炮,大家都互相問候“新年好”,睡覺前我們都要吃一碗湯圓,它代表著各家各戶美滿幸福。

  深夜,家家戶戶的燈漸漸地熄滅了,整個桂林市進入了夢鄉,這時,一股濃濃的霧包圍了桂林,使春節的夜晚更加朦朧,更加迷人。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5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裡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著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

  我喜愛的春晚終於開始了,媽媽的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哇!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們立刻開始吃飯了。我先夾了一個白菜餡的餃子,特別好吃,接著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海鮮味的,我搖搖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著說:“這個餃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見一塊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原來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覺中新年到了,我們歡呼起來。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鞭炮四響,禮花沖天,大家的歡聲笑語增添了過年的氣氛,本是熱鬧的街道變得冷清,傳統的春節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著……

  最值得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家人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有關於過年習俗的作文6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過年的時候,可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呢!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為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鬥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衛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悅卻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起,手烘著溫暖的火,正愜意地吃著由“頂級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為什麼大家並沒有“大飽口福”呢?嘿!這你都不知道?當然是為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乾果拌成的飯,據說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後,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才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過年時的著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徵。

  初一初二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來人往,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有句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說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裡家道興旺。

  怎麼樣?你想不想也來體驗體驗九江過年時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