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常見成語故事集錦

常見成語故事

常見成語故事集錦

  有哪些成語故事是比較常見也是比較常為人們所用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常見成語故事集錦,歡迎參考閱讀!

  井底之蛙

  有一隻小青蛙,他一直都呆在一個井裡,從來都沒有出去過。

  有一天,它抬頭看著天,這時候一個小烏龜路過井邊。這隻小青蛙就得意地對小烏龜說:“朋友你好啊,你看我生活在這裡多快樂呀!出去玩的時候,我可以在井上跳來跳去,進來休息的時候我有這麼大一個坑的水,我生活得太開心啦!您為什麼不進來看看呢?”

  烏龜想進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腳還沒進去,右腳就被卡住了,只好慢慢地出來了。它對小青蛙說:“我住的那個海啊,好大好大,你都看不到它的對面在哪裡。我們住的那個海啊,不管怎麼下雨,怎麼出太陽,它還是那麼大。我們住在大海里游來游去,特別快樂!”

  小青蛙聽了小烏龜的話,說:“還有這麼大的大海呀?原來我住的地方很小很小。”小烏龜對小青蛙說:“沒關係,我帶你去看我們那個很大很大的大海!”

  笨鳥先飛

  東漢時期,樂羊子的妻子是一位賢德的女子。一次,樂羊子拾到了一塊金子,高興地拿回來交給妻子。妻子說:“有志氣的人會嚴格要求自己,把撿來的東西拿回家是敗壞自己的名聲。樂羊子深感慚愧,就把金子放回原處,然後說:“你很笨要笨鳥先飛,要出外去。”所以樂羊子就出外求學去了。但一年後,樂羊子因為思念妻子返回家中。妻子把他領到織機旁說:“這布是一寸寸、一尺尺織出來的,日積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把它剪斷,就前功盡棄了。求學也和織布一樣,不能在學到一半的時候放棄。” 樂羊子深受感動,又回去求學了,七年沒有回家。

  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專心致志

  戰國時期,齊宣王曾聘孟子為客卿,而孟子不願輔佐齊王,推辭而去,別人認為是孟子嫌齊王不聰明而不願意輔佐他,孟子便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有兩個人慕名來請弈秋教他們下棋。其中一個人認真學棋、練棋;而另一個人呢,上課時雖然好像也在聽講,可是他腦子裡總想著天上會有大雁要飛過來,想著怎樣拿弓箭去射它,想著烤肉的'味道會有多麼鮮美。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這樣一起學了很長時間,雖然他們兩人拜同一個老師,每天一起學習,可學的效果卻大不一樣,一個成了棋壇高手,一個卻沒學到什麼本事。

  孟子接著問:“你們認為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不是這樣的,只是因為他不夠專心致志罷了。齊王也是這樣啊,他不能認真地、專心地聽從我的意見,我的思想對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願輔佐他,辭別他離開齊國的呀。”

  成語“專心致志”由此而來,形容做事情的時候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芝蘭玉樹

  在古時候,有一個歷史朝代叫東晉。東晉時期,有兩個很受人尊敬的大家族,一個是王家,一個是謝家。這兩個家族,培養出了許多優秀、傑出的人才,在皇宮裡擔任重要職位,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謝家有個叫謝安的人,他是當時的宰相,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家總理,地位很高。謝安經常對家裡的孩子們講:“你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本領高強的人。”

  有一天,謝安閒來無事,就問孩子們:“你們將來長大了,想幹什麼呢?”謝安有一個侄子,名叫謝玄。謝玄回答說:“我將來,要像‘芝蘭玉樹,立於高堂之前’。”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芝蘭玉樹,立於高堂之前”是什麼意思嗎?我們先來講講“芝蘭玉樹”吧。這“芝蘭”啊,其實就是蘭花,是一種植物,它的花朵不大,顏色有黃的、粉的,也有白的,非常美麗;而蘭花的葉子呢,是細細長長的,就像小朋友彎彎的眉毛一樣,形態非常優美。蘭花的香氣也是淡淡的、柔柔的,聞起來一點兒都不刺鼻子,讓人覺得很舒服。更重要的是,蘭花的生長環境雖然是又潮又溼,陽光也少,但是它們依然堅強、快樂地生長,依然把柔和、淡雅的香氣帶給人們。所以啊,蘭花在人們的心中,一直都像是一個外表美麗、內心品德高尚的人,是一種人們很喜歡的、名貴的植物。那麼“芝蘭玉樹”呢,就是指,用名貴的蘭花和玉石裝飾而成的大樹。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大樹是不是很高大、很挺拔呀?它可以為我們遮擋陽光,讓我們在樹蔭下快快樂樂地做遊戲,一點兒也不用擔心被陽光曬傷,對不對呀?那麼,如果這棵大樹是用名貴的蘭花和玉石裝飾而成的呢,是不是又漂亮、又芳香、而且還可以保護我們不被曬傷呢?這可真是一棵很棒的大樹呀!好啦,現在讓我們回到剛才的故事。

  當東晉的宰相謝安問家裡的孩子們長大以後都想幹什麼的時候,謝玄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我將來,要像‘芝蘭玉樹,立於高堂之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謝玄小朋友希望自己長大以後,能像名貴的蘭花,玉做的樹。謝玄小小年紀就能有這樣的志向,他的叔叔謝安自然很高興,從此就更加註重對謝玄的培養和教育,而謝玄自己也很努力,掌握了很多的知識和本領。

  後來,前秦朝代的皇帝苻堅帶兵攻打東晉,東晉宰相謝安就任命他的侄子謝玄為先鋒官,迎戰苻堅。謝玄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在淝水一帶,帶領八萬士兵戰勝了苻堅的80多萬士兵,保護了國家和人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而謝玄,也因此而名揚天下,實現了他幼年時想成為“芝蘭玉樹”的理想。

  

  朝三暮四

  有一個人叫狙[jū]公,最喜歡猴子。他養了一大群猴子,那些猴子都能聽懂他的話。狙公為了養猴子,把家產幾乎花光了,後來實在供不起了,只好對猴子說:“我給你們吃栗子,每天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個(朝三暮四),你們看怎麼樣?”猴子都不滿意起來,又是跳,又是叫。

  狙公一轉念頭,馬上改口說:“那就這麼辦吧。我每天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朝四暮三),你們總該滿意了吧?”猴子都高興起來,伏在狙公跟前,伸出前爪來領他們的口糧。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本來的意思是玩弄一些小手段來騙人。後來用“朝秦暮楚”來比喻一個人“反覆無常”。“朝”和“暮”形容變化非常快。

  一鳴驚人

  楚莊王即位了三年,沒管理過國家大事。大臣伍舉很著急,進宮去對楚莊王說:“大王,我有個謎解不開,想請您猜一猜。”楚莊王說:“您就說吧!”伍舉說:“有一隻鳥停在南山上,三年來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緣故呢?”楚莊王笑笑說:“三年不飛,為了讓翅膀長得堅強些;三年不叫,為了看看周圍的情形。它雖然不飛,一飛起來就直衝雲霄;雖然不叫,一叫出聲就讓人吃驚(一鳴驚人)。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又過了半年,楚莊王親自管理起國家大事來。他廢除了不合理的法令,制定了新的法令;罷免了不稱職的大臣,請有學問的人來幫他辦事。楚莊王把楚國治理得很好,後來成了各國君主的首領。

  “一鳴驚人”用來比喻一個一向默默無聞的人,忽然有了使人吃驚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