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簡單的成語故事

簡單的成語故事

簡單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以下是小編蒐集的簡單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簡單的成語故事: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隻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傢伙一定很厲害,就躲在樹林裡偷偷觀察著,後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驢叫的聲音很特別,很恐怖。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覆觀察以後,覺得驢並沒有什麼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後,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後,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裡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老虎騰撲過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脖子,把驢給吃掉了。

  這個故事說明,驢子看上去軀體高大,好像很厲害;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驢子的本領不過如此。 不值得畏懼。

  簡單的成語故事: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來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計”中的一計。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佔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才可以取勝。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

  ●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名將廉頗憑藉長平關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屢次挫敗秦軍。

  秦國把堅守長平關的廉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精心策劃了反間計,使趙王對廉頗起了疑心,將廉頗撤換下來,派去了無實戰、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秦將白起為了引誘趙括離開長平關,故意打了幾個敗仗後退走。趙括求勝心切,輕易殺出長平關,出城追擊秦軍,結果進入了秦軍的埋伏圈。白起將趙括的40萬大軍斷成兩段,分而制之。

  趙括只好就地築起營壘,等待援兵。其實援兵早被白起悉數全殲。趙括在營壘裡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秦軍故意網開一面,引誘趙括強行突圍,結果趙括輕易離開營壘,再次進入秦軍的埋伏圈。這一次趙括迴天無力,全軍覆沒。

  在這裡,秦軍三次使用調虎離山之計。第一次用反間計調走了廉頗這隻虎,第二次調趙括離開易守難攻的長平關,第三次誘騙趙括離開臨時營壘。值得稱奇的是,秦軍使用調虎離山之計連連得手,趙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軍的圈套。

  簡單的成語故事:初出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解 釋】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示 例】 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廬,我們準可以掃光他!(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典 故】

  【幽 默】

  中學時,語文課上,老師讓一名同學解釋“初出茅廬”的意思。那同學屬於後進生那一類,抓耳撓腮磨蹭了半天,最後小聲地問老師:“是不是剛剛從廁所裡出來的意思?”

  簡單的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古時候,楚國有一個人,在他坐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身上掛的一把寶劍掉進江裡去了。那個人不慌不忙地從衣袋裡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寶劍的地方刻了一個記號。嘴裡自言自語囑咐自己: “別忘記了,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

  同船人見他不著急的樣子都很納悶,就問他:“為什麼不趕快下水撈寶劍?你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有什麼用呀?”

  “著什麼急,我的寶劍是從這個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 我就要從這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寶劍找回來。”

  過了一會兒,船到了目的地,停下來靠了碼頭,這個人便從船上刻的記號處,跳下水去撈寶劍,可是,摸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這樣尋找寶劍都感到很可笑,有一個人說:“寶劍掉江裡以後,船還是在行走的,而寶劍沉在水底下是不會跟著走的。 事實上,現在船離開丟劍的地方已經很遠了,再按船舷上刻記號處去找 它怎麼能找到呢?”

  大家都議論說:“這個人連一個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 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注意事物的發展變化,來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