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二虎之力的成語故事
成語名稱:九牛二虎之力
成語拼音: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成語用法:作賓語;比喻極大的力量。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比喻很大的力氣。
成語來源: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成語造句:梁遇春《醉中夢話(一)》:“一個作家抓著頭皮,皺著眉頭,費九牛二虎之力作出來東西,有時倒賣力氣不討好。”
九牛二虎之力的成語故事
周朝時期,周宣王聽說公儀伯的勇力在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請來詢問他的勇力有多大,公儀伯回答能將蠢蟲的腿折斷,能抵擋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動。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說自己能拖住九頭牛的尾巴而不讓其動彈。
九字開頭的成語
九牛二虎 九牛一毛
包含有九字的成語
九牛一毛 一言九鼎 九牛二虎 片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