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錯誤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錯誤的作文 篇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當然也不例外。那麼,教師如何面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呢?
“人之過也,如日月之蝕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這是我們對待錯誤和改正錯誤的一種正確認識,無可非議。筆者想說,如果老師不慎出錯或者故意出錯,一定要讓錯誤體現出價值。
一、“錯誤”是發揮教學機智的絕佳機會。
最近,筆者聽了一堂數學公開課。當執教老師把練習題投影在螢幕上時,一名學生指出題目中的數值錯了。老師檢查一番後說:“哦,這是一個小錯誤,這樣改一下就好了。”難道老師犯的錯誤都是可以改正的小錯誤嗎?如果我是這位老師,當學生指出我的錯誤時,我會平靜地說:“是嗎?請你再做一遍,也請同學們都做一遍。”這時,我會立即調整教學設計,就“錯誤”做文章。首先,表揚指出錯誤的學生。然後,讓全班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尋找改正的途徑。
二、“錯誤”是開發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
筆者上《桃花源記》一課時,有學生忽然提出“為什麼陶淵明寫‘桃花源記’而不寫‘杏花源記’”的問題。我當時感覺這位學生無事生非,沒好氣地說:“因為陶淵明那時看到的是桃花,如果看到的是杏花,我們今天讀到的可能就是‘杏花源記’了。”
下課後,當我把“桃文化”三個字輸入電腦搜尋時,眼前赫然出現了下面一行文字:“廣東韶關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王焰安同志的專著《桃文化研究》是國內第一本有關桃文化研究的著作。”我震驚了,我的“想當然”丟掉了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
第二天,我在課堂上鄭重誠懇地向提問的學生道歉。這節課,我和學生一起查詢課文中有關“桃”的詞語,一起回憶有關描寫“桃”的詩文。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最後我們決定成立桃文化課題研究小組,深入學習桃文化的起源、歷史沿革,桃文化“福”的內涵,桃文化“壽”的內涵,桃文化“美”的內涵,桃文化“情”的內涵。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桃”與文化密不可分,“桃”是中國文化中一個鮮活的載體、符號和象徵。
隨著所收集資料的增加和思考的深入,一份研究提綱日漸清晰。一個月以後,課題小組居然把“桃文化研究”的網頁製作出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認識到,教師一定要樹立起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觀點。學生已有的經驗是基礎性資源;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互動性資源;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和行為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資源。
三、“錯誤”是點燃智慧靈光的神奇火花。
李鎮西老師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課,板書課題時故意把“在烈日和暴雨下”寫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剛一寫完,學生就嚷起來:“錯了,錯了!應該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老師,您剛好寫反了!”聽到學生們激動的聲音,李老師真是高興,但是,他故意不認錯:“我沒有錯!是的,我寫的課題是和書上不一樣,但意思都是一樣的。你們看,‘烈日和暴雨’是什麼短語?”他有意引學生“上鉤”。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並列短語!”“對了!既然是並列短語,那麼連詞前後的部分並沒有主次之分,當然可以顛倒一下!”他很得意地說。“不對!”一位女生似乎有些激動,她說著便站了起來:“題目名為‘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是有道理的!因為課文是先寫烈日,後寫暴雨,這既是天氣變化的順序,也是課文的大體結構。怎麼能夠隨便顛倒呢?”
當學生的智慧靈光被點燃後,李老師故作恍然大悟狀:“嗯,同學們言之有理。看來,‘烈日和暴雨’還真不能顛倒。好,我接受你們的意見。謝謝同學們!”一篇文章的內容順序和結構,李老師利用一個巧妙的“錯誤”輕鬆點出。
錯誤的作文 篇2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因此,經常反省和檢查自己可以避免偏離正道。
其實,人人都可以養成認錯的習慣。記得亞伯拉罕—林肯說過:“我相信自己決不至於老到在沒有說話時仍能大言不慚。”正是他這樣的性格贏得了共事者的尊敬和親善。
一個人犯了錯誤並無什麼大不了,而不敢勇於承認錯誤才是最大的悲哀。作家張曉風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個名叫“失敗”的媽媽,其實不一定生的出名叫“成功”的孩子—除非她能找到那位名叫“反省”的爸爸。
記得有這樣的一則故事,很久以前有兩個人因偷羊被捕,得到的懲罰是在他們兩人的前額烙上兩個英文字母ST意思是sheep-thief的縮寫,然後放了他們。
其中一個人受不了這種恥辱,就躲藏到異國他鄉,可是碰到陌生人,仍不停的問他這兩個字母是什麼意思?他不堪痛苦,終於抑鬱而終,把自己埋在了野墳中。另一個人卻說:“我雖然無法逃避偷羊的事實,但我仍舊要留在這裡,贏回鄰居對我的尊敬。”
一年一年過去,他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又從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譽。
有一天,一個陌生人看到這個老年人的兩個字母,就問這是什麼意思。那個村裡的人告訴他:“這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我也有點記不清了。應該是saint的縮寫吧。”
反省是認識自己的秘方,老實說,每一個人在一天中,都應該抽出一段時間站在鏡子面前,平心靜氣地反省自己一天的作為,這樣,你才能有所收穫,從而不虛度年華。
錯誤的作文 篇3
人的一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挫折隨時都會發生,最主要的是我們遇到挫折時的心態,把握好這個心態才能戰勝挫折,只有戰勝挫折才能夠取得成功。一句話:善待挫折。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挫折也是如影隨行,我卻要感謝挫折。
記得剛進入中學時,我進入學校時的分數兩門總分不超過100分,(.)這是對我極大的打擊,由此我的心情悶悶不樂。但是我意識到,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會被挫折打敗。我於是站了起來,每天早早地來到教室認真早讀,上課也開始認真起來。我不能被挫折打敗,而是要去善待挫折,這才會成功。
果然,初一第一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中,我的成績上升到了班級三十幾位,我挺高興的。然而但是好景不長,我的成績又產生了波動,竟然一升一降幅度挺大的。於是我便查詢自己更多的問題,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根源:上課還是欠專注、不敢舉手發言,有了不懂的問題不及時解決,下課太吵、不去鞏固知識點。找到癥結後,我每次下課都坐在位置上,有不懂的就問一下同學,然後自己再去鑽研,把下課十分鐘充分利用起來。在上課的45分鐘裡,我更是專心聽好老師所講的每一種題目與例項。終於攻夫不負有心人,在初二的期末考試中我的名次大為提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還是沒有改正上課不舉手發言的這條壞習慣,因此成績還不能達到很理想的境界。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這些不良的習慣總有一天會改掉的。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成功=X+Y+Z,X代表勤奮,Y代表努力,而Z就代表
著挫折。挫折儘管殘酷的,但也美好,只要你正確面對,同樣可以轉敗為勝,迎來幸福和成功。
善待挫折,戰勝挫折,感謝挫折。
錯誤的作文 篇4
自古至今,有一句話在不斷地鼓勵著我們“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像雨果的《悲慘世界》裡說的那樣“儘量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人這一輩子,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
錯誤就像是人的影子一樣,如影隨形,無處不在。從童稚之年到垂暮之年,錯誤始終環繞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難道錯誤就真的只有壞處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不犯錯,那他怎麼能找到正確的那條路呢?愛迪生為了找到電燈的發明方式,失敗了幾百次,最後終於獲得了成功。如果沒有那幾百次的失敗,他怎麼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呢?由此可見,失敗並不是阻礙人成長道路上的墊腳石,而是指引人們走向成功的明燈。如果愛迪生的每一次實驗都很輕鬆,沒有犯錯,那麼他能接受自己失敗了幾百次的事實嗎?他不可以。所以失敗也是一塊磨刀石,讓我們盡歷磨難,感受痛苦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失敗並不是可恥的,我們應該從錯誤中得到反省,成為更好的自己。